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競梅”劇目在滬集中展演

“梅花綻放在上海”,42年來首次!
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競梅”劇目將集中展演,最終評出15名獲獎者
■17台“競梅”劇目1.9萬多張票中有30%作為公益票,票價在30元—80元。組委會積極探索票根經濟,開發設計“梅花綻放在上海”主題文創產品,鏈接更多市場主體,提升梅花獎落地上海的附加值,延長消費鏈,更好推進上海首演首展首秀形成集聚效應
昨天,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新聞發布會在上海宣布,5月8日至21日,第十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活動在上海舉辦。
來自11個戲曲劇種和話劇、舞劇等戲劇藝術門類的17位演員在上海進行17場展演,經評委現場觀摩后,差額評出15名獲獎者,5月21日將在上海文化廣場舉行的“中國戲劇梅花獎、曹禺戲劇文學獎頒獎晚會”中,與第26屆曹禺戲劇文學獎的5部獲獎劇作一同揭曉。這是中國戲劇梅花獎創立42年來首次落地上海。
本屆梅花獎產生了17名演員進入終評,包括戲曲演員14名、話劇演員2名、舞劇演員1名,其中有國家話劇院《四世同堂》演員秦海璐、上海歌舞團《朱鹮》演員朱潔靜、上海京劇院《智取威虎山》演員藍天。17名演員來自國家級、省市級重點院團以及基層和民營劇團。
本屆梅花獎入圍終評的劇目充分體現“三並舉”原則,既有整理改編傳統戲,也有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整理改編傳統劇目在本屆終評中佔比最大,包括京劇《鍘判官》、昆劇《爛柯山》、秦腔《焚香記》等。新編歷史劇湘劇《夫人如見》、蒲劇《精衛填海》等再現深入人心的歷史人物和經典故事。現代戲京劇《智取威虎山》、曲劇《信仰》等實現紅色題材的藝術表達。話劇《四世同堂》《主角》改編自家喻戶曉的小說,保留原著精髓,實現作品內涵的戲劇升華。舞劇《朱鹮》傳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梅花獎首度落地上海,將通過多種創新元素,進一步彰顯上海這一國際大都市的文化魅力。活動以“梅花競放、戲聚東方”為主題,除了17台“競梅”劇目集中展演外,將開展34場演前導賞及演后談、1場主題研討會、1場獲獎演員惠民演出等系列活動。5月22日,組委會將舉辦獲獎演員座談會和下基層慰問演出等。
演出票務首次採用市場運營與惠民公益相結合的方式,吸引更多觀眾走進上海大劇院、上海文化廣場、上戲實驗劇院、上音歌劇院、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海宛平劇院、東方藝術中心、北外灘友邦大劇院、東·劇場、大上海劇場等10個展演場館以及30多個學校、社區文化空間。“梅花綻放在上海”商圈快閃展形成全城開花、處處有戲的生動局面。
上海市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夏煜靜透露,17台“競梅”劇目1.9萬多張票中有30%作為公益票,票價在30元—80元。組委會積極探索票根經濟,開發設計“梅花綻放在上海”主題文創產品,鏈接更多市場主體,提升梅花獎落地上海的附加值,延長消費鏈,更好推進上海首演首展首秀形成集聚效應。
“演出的專業性、藝術性,和票房、上座率相輔相成,不能顧此失彼。上海做了多少年的工作,把文化消費做到全國最好。買票看戲,是上海最亮麗的風景線,是文化市場繁榮非常重要的標志。”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說,“我願意在5月做一名普通觀眾,與上海觀眾一起坐在台下,為競逐梅花獎的演員們鼓掌。”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諸葛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