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努力培育繁榮的開發者生態——
海內外開發者“先鋒”再聚滬上論劍
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今開幕,赴約開發者社區增至逾百家

今天,蛇年首個技術盛會——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DC)開幕。GDC脫胎於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旗下子品牌“開發者生態”,2023年以獨立IP“出道”,首提“社區的社區”定位,包容服務於全球開發者。
上屆GDC,僅線下就有3.56萬開發者參會﹔今年GDC,前來赴約的海內外開發者社區從首屆的20家增至逾百家。“上海將開發者捧為主角,為這一群體傾力提供資源、政策與氛圍,努力培育繁榮的開發者生態。”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說。
成為“最懂開發者的城市”,上海做到了嗎?
“卷王”誕生和資源“投奔”
企業的獲得感,往往是力証。
2023年2月的首屆GDC,大咖雲集,商湯科技董事長徐立嗅到風向,並迅速作出判斷:AI是生產“生產力工具”的工具,它將開啟軟件開發新范式,把我們帶入“新二八定律”,即80%工作機器做,20%工作人來做。
為此,商湯果斷加速了其一款基於大模型的軟件研發助手的開發。兩個月后,“商湯科技·代碼小浣熊”發布,將開發者敲代碼的效率提升50%,為企業的項目級研發提效超30%。此后,這一產品以“月更”頻率高速迭代,現個人及企業用戶數已達千萬。
“商湯科技·小浣熊家族”產品總監賈安亞追蹤了大量開發者,令她欣慰的是,使用反饋多為“高興”——依靠“代碼小浣熊”,零跑汽車智能座艙的迭代如有神助,車主上個月還在驚喜“不同司機上車后經人臉識別,系統會自動調節座椅位置及方向盤角度”,這個月竟又新增“語音開啟座椅加熱通風”“手機遠程控制車內空調”等功能﹔借助“代碼小浣熊”,國產化仿真平台鬆應科技在創建3D場景時,可確保大風、樹木等元素符合物理規律和邏輯,程序員的意志不再被消磨﹔借助“代碼小浣熊”,一名高校生迅速將想法落地,創辦了校園外賣平台……
“加速產品投放和市場驗証,從而帶給開發者高效迭代產品的能力,又讓終端用戶接連不斷收獲驚喜,產生這種正向循環的源頭就在GDC。”賈安亞說。
MiniMax也越來越有底氣。就在上月,MiniMax發布並開源新一代01系列模型,主打“大規模線性注意力機制”,旨在打破Transformer傳統架構的記憶瓶頸。公司副總裁劉華解釋,傳統的模型架構中,token(字元)長度與算力消耗呈平方增長關系,token增長百倍,算力消耗就增長萬倍。“我們設法使token長度增加后的算力消耗呈線性增長,讓模型更具性價比。”劉華稱,MiniMax的首次開源,既是對自身技術的自信,更是對上海開發者生態的相信。
數據亦可佐証。作為擁有4800萬注冊用戶的全球知名專業IT社區,CSDN上海地區的開發者數量高達518萬,僅去年就新增43萬人。
創新人才的高密度和易得性,造就“卷王”的誕生。階躍星辰,2023年4月才成立,在去年的10個月內竟連發11個模型,被稱“多模態卷王”。公司員工中,算法達人佔比高達80%。
出於對速度的渴求,更多資源爭相投奔。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秘書長鐘俊浩說,美國阿帕奇(Apache)基金會是許多知名開源軟件項目背后金主。首屆GDC,阿帕奇將其在海外孵化多年的一個開源分布式分析型數據倉庫項目布局上海。第二屆GDC大會后,RWKV、星動紀元、途深智合、憶量科技等非Transformer架構模型公司,具身智能、科學智能等企業,以及上海元宇宙與智能研究院等新型機構紛紛落戶上海。
精准預判和最有力要素支撐
優秀人才、企業與研發資源並非天然就會向上海涌來。做“最懂開發者的城市”,需要的是對行業最專業的理解、最精准的預判,並提供最有力的要素支撐。
比如算力。大模型訓練依舊遵循著“大力出奇跡”的尺度定律。模型的后訓練和推理需求,很快將超過預訓練需求。為此早在2023年,上海就超前提出了10萬卡以上超大規模智算算力投入。據最新的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實施方案,今年上海市智算規模力爭突破10萬P(PetaFLOPS,即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每秒)。
上海的誠意,甚至細致到一張“算力補貼券”,由市、區協同,在模速空間對符合條件的初創企業給予最高100%的算力補貼。
正是在超大規模算力支撐下,上海已煉出MiniMax、階躍星辰等四大基礎模型。
未來將決定模型能力上限的高質量語料數據集,同樣是上海的先手棋。去年3月,全國首家人工智能語料公司“庫帕思”在滬成立。這個大模型語料超級工廠,主打低成本、高質量,最愛承接語料標注加工的臟活、累活、精細活,旨在讓模型公司省心。某大模型公司已在考慮將語料部門外包給庫帕思。庫帕思CEO黃海清介紹,目前,圍繞1個綜合語料庫、X個行業語料庫,庫帕思成品語料總容量已達260T。“我們還在領先布局合成數據和思維鏈數據,這將是大模型實現更好推理能力的核心語料。”
資金也配足了,上海相繼成立人工智能母基金、人工智能國家大基金、人工智能生態基金,總盤子近千億元。
算力、語料、基金保障之外,上海對開發者的“懂”,還體現在開源開放上。今年1月21日,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在滬啟用,首期已部署超百台異構機器人。2月18日,階躍星辰宣布開源全球參數量最大的視頻生成大模型,成為大模型開源世界中又一股中國力量。另外,去年8月起,上海強力推進大模型垂類應用,敲定自動駕駛等五大關鍵領域,以及制造、醫療等6個重點行業。
張英透露,去年,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45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8%,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西有徐匯模速空間、東有浦東模力社區的發展格局,大批創新企業和青年才俊入駐,創新濃度持續提升。
還有一些不容忽略的事實是,MiniMax旗下海螺AI,現是全球第一大視頻生成網站,全球月訪問量排名已超過一年前爆火的視頻生成模型Sora。階躍星辰副總裁李璟日前受訪時表示,階躍有信心成為穿越競爭周期、最后剩下的那幾個玩家之一,因為新一代AI是算力、系統、數據、算法的比拼,這“鐵人四項”,階躍均已形成自己的優勢。“這些都得益於上海開發者生態的滋養。我認為,上海在大模型領域的生態布局和應用落地都是全國領先的。”
誰會是下一個“核爆點”?這需要回歸到產業的根本邏輯,即技術的創新生態與應用生態。當所有必需的支撐都已到位且仍在不斷精進時,那麼剩下的,隻需要交給時間。(記者 李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