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科技出海”,拼的是硬實力!

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
2025年02月19日16:04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在位於中東地區的阿布扎比附近淺海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超大型自航絞吸式挖泥船“新海鯊”輪,正忙著施工開展人工島吹填作業。

在有著“千島之國”之稱的克羅地亞西部亞得裡亞海沿岸,一台台白色的風力發電機矗立在群山之巔,這是迄今克羅地亞最大的風電項目,也是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地區投資的最大清潔能源項目。

克羅地亞風電項目。上海電氣風電集團供圖

近年來,“科技出海”成為熱詞。這是我國提升國際競爭力、推動經濟全球化、增強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戰略舉措。對此,上海提出要以創新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構建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揮和用好未來產業試驗場“揭榜挂帥”攻關、創新產品目錄、投補聯動、校企聯合創新等機制,全面激活創新技術“出海”,推動離岸創新,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上海智慧和上海力量。

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領海權益和建設遠海島礁、近海人工島、臨港基地、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的大國重器,其設計制造長期被國外壟斷,自主研制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迫在眉睫。

“新海鯊”輪。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供圖

“‘新海鯊’輪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新一代超大型自航絞吸式挖泥船,總裝機功率、最大絞刀功率、最大挖深等性能指標均超亞洲現役絞吸式挖泥船。”採訪中,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顧勇介紹,“新海鯊”輪首戰出海中東地區,開展阿布扎比人工島吹填項目,與世界同系列先進船舶實現同台競技,標志著中國疏浚技術從“跟跑”向“並跑”“領跑”的轉變,為中國高端裝備制造和基礎設施建設走向世界提供強有力支撐。

“在內部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面對‘不出海,就出局’的現狀,中國風電的國際化之路關鍵要提升能力。”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副總裁劉向楠表示,作為上海電氣新能源板塊的“排頭兵”,上海電氣風電以高端裝備制造為基礎,積極拓展風電裝備在不同國別和場景的應用。

“在克羅地亞的156MW項目是當前巴爾干地區運行的最大陸上風電項目,在韓國市場創新商業模式,獲得海上風電項目訂單,在越南、印尼等市場取得風電項目的突破。”劉向楠舉例介紹道。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上海電氣風電在2024年海外項目中標量超1GW,涉及歐亞多個國家。

“走向海外市場,需要有國際化思維模式,因地制宜布局,需要足夠了解各國的文化,要針對不同環境、不同場址、不同國別,開發出有競爭力、有針對性的產品。”劉向楠說。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