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文明歷史悠久 文化豐富多彩

“中國是一個非常多元、令人著迷的國度”(外國游客感受“中國之美”)

2025年02月13日09: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來自伊朗的游客在雲南麗江大研納西古樂會學習古樂演奏。
  和雪婷攝

  外國游客在北京延慶萬達廣場體驗市集。
  張珈倩攝

  在江蘇無錫泰伯廟會上,兩名法國游客身穿漢服留影。
  尤佳偉攝

  外國游客在上海街頭打卡留念。
  本報記者 崔 寅攝

  拿起小鏟形工具,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將琺琅釉料填入焊好的銅絲紋飾框架中——在北京市琺琅廠,第一次來華旅游的希臘姑娘瓦西裡基體驗了一番景泰藍制作技藝。“這些都是純天然的礦物顏料,你看它們的顏色多漂亮,細節設計也非常精巧。”游名勝古跡、嘗特色美食、品歷史韻味,中國之行給瓦西裡基留下深刻印象。瓦西裡基還說:“希中文化中有許多相同元素,我們應該常來常往,多到彼此國家走走看看。”

  在北京胡同體驗民俗文化,在上海豫園觀賞璀璨燈會,在雲南麗江飽覽民族風情……來華外國游客近距離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進一步認識到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加深了對中國發展的認知和理解。

  “親眼來看看中國,遠比電視上看到的更美,以后還要帶著朋友再來”

  在江蘇無錫新吳區的梅裡古鎮,白天,泰伯廟會人氣火爆﹔夜晚,迎春燈會絢爛多姿。古鎮濃濃的年味讓法國青年埃蒂安·讓和伊利亞·倫布羅索流連忘返。這是他們第一次來中國體驗春節文化。無錫碩放機場新增為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口岸,讓這座江南城市吸引了不少外國游客。

  在一家漢服店,兩人興致勃勃地換上漢服,特意選擇了紅色,“感覺一下子就融入了古鎮氛圍”。在公共閱讀空間“鐘書房”,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紅紙上揮毫潑墨,學寫“福”字。喜歡爵士樂的他們隨身攜帶電吉他,看到有老師傅正在演奏二胡,便來到一旁即興合奏起來,中西方音樂的交融,吸引許多游客駐足喝彩。“親眼來看看中國,遠比電視上看到的更美,以后還要帶著朋友再來。”他們的臉上透著興奮。

  “蝴蝶”在花海中振翅欲飛,“神獸”在人們身邊汲水嬉戲……璀璨奪目的光與影、燈與彩,讓上海豫園變得更具魅力。“這裡真是太美了!很幸運可以體驗中國春節。”英國游客伊桑站在一組花燈前合影。前一天,他還在山西,那是因為《黑神話:悟空》而開啟的一場探索之旅。五台山、南山寺、南禪寺……手機裡一張張照片記錄下他的旅行路線。“每一處風景都很漂亮,中國文化令人陶醉,我要把中國推薦給我的每一位朋友。”伊桑說。

  來自尼泊爾的巴汶·鮑得勒到訪過不少中國城市,深入體驗了多彩的民俗文化。“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獨具魅力,中國民眾注重家庭、講究禮儀的特點在節日和傳統習俗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鮑得勒說,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時刻,人們紛紛返鄉,共慶佳節﹔清明節,人們追思親人,緬懷先賢﹔中秋節,家人歡聚一堂,品嘗月餅,歡慶豐收……“這些傳統習俗構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成為我認識中國的一個窗口”。

  “這種古老與現代結合的城市風貌難能可貴”

  “我都想搬來中國長住了!”在雲南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出境時,新加坡游客賈斯莉顯得有些意猶未盡。不久前,賈斯莉帶著家人來雲南開啟新年旅行。觸摸麗江古老的東巴紙,與雪山下的牦牛合影,賈斯莉和家人盡情享受著慢節奏生活帶來的治愈感。漫步大理古城,青瓦白牆的民居旁有編著花辮賣手工藝品的白族奶奶,城門樓下抱著吉他的民謠歌手開著直播唱歌。在賈斯莉眼裡,大理既古老又年輕。當地美食也讓賈斯莉驚喜,“餌絲口感很特別,乳扇吃起來像奶酪,鮮花餅更是讓我‘上頭’。”

  借助免簽政策,泰國藝術老師阿侖妮·斯裡露薩把32名學生的“研學游”放在了雲南西雙版納。雖然臨行前做了不少攻略,但雲南的少數民族文化遠比她想象中的還要精彩。“這裡的飲食、服裝、建筑和泰國清邁的有些相似,但風景和民俗各不相同。當地民眾特別熱情友好,圍著篝火起舞時,大家融洽得就像一家人。”阿侖妮·斯裡露薩說,“雲南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也讓我很受啟發。”

  “中國的城市建設讓我大受震撼,高科技廣泛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更讓我印象深刻。”來自保加利亞的安娜喜愛中國文化,會定期參加索非亞中國文化中心在當地舉辦的文化體驗活動。此次在中國的實地旅行給她留下難忘的回憶。她說:“北京擁有古色古香的一面,比如南鑼鼓巷和北鑼鼓巷。但到了國貿地區,又是完全不一樣的現代化景象。這種古老與現代結合的城市風貌難能可貴。”

  “很多人因熱愛中國文化選擇到中國旅游,也因旅游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

  不久前,泰國姑娘尤阿坎·賽亞西和阿皮尼亞·萬納帕克結伴到北京和天津旅游。在眾多景點中,賽亞西最喜歡的是頤和園。“進入頤和園,歷史的厚重感扑面而來。”這次旅程也讓賽亞西對中國文化中的開放包容、和諧共處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我學過中文,但說得不那麼流暢,當地人特別熱心,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幫助。如果有機會我肯定還會再去中國。”賽亞西說。

  克裡斯托斯·霍梅尼迪斯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希臘作家,他的作品曾獲得歐洲圖書獎並被譯成多種文字。去年底,他利用免簽政策第一次到訪中國,並在希臘媒體上撰文講述他的感想。霍梅尼迪斯對記者表示,在北京和上海游覽時,他既看到了高樓大廈,也看到了傳統建筑和美麗的園林,這樣的結合令人印象深刻。在與中國民眾的交流中,他對中國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也發現中國人與希臘人有不少共同點,比如民族自豪感和創業精神。“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我期待再次到訪中國,與中國讀者交流並深入探索這裡,以獲得更多的靈感。”

  基比克是德國最大的團體旅游運營商之一,也是最早開展赴華旅行業務的德國旅游公司,深耕中國旅游市場近40年。公司總經理托馬斯·博蘭德早在1985年就來到復旦大學留學,“我每次到中國都有新發現、新收獲”。中國對德國等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以來,他的公司多次組織德國商旅團赴華考察,從上海的摩天大廈到江南的古剎禪寺,從良渚文明到非遺手工藝……外國朋友連連贊嘆,驚喜不斷。

  “越來越多的德國以及歐洲民眾預訂了中國游。”博蘭德說,“中國是一個非常多元、令人著迷的國度。中華文明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很多中國景點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很值得一去。”他告訴記者,“很多人因熱愛中國文化選擇到中國旅游,也因旅游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

  (本報記者俞懿春、姚雪青、王崟欣、施芳、楊文明、李安琪、謝亞宏、劉赫、禹麗敏、張矜若)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3日 03 版)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