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上海老字號湯團迎熱銷 元宵“冷知識”知多少?

2025年02月12日16:59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元宵“冷知識”知多少?

今天是元宵節,上海各家老字號的湯團迎來熱銷,寧波湯團店、王家沙等單日的銷售量更是突破10萬隻。不過,部分消費者發現,不論是餐飲店還是商超賣場,都隻有湯團,少見元宵。

湯團和元宵不一樣

要區分湯團和元宵,最簡單的方法是看制作工藝——湯團是“包”出來的,元宵是“滾”出來的。

為讓消費者看清湯團的誕生過程,寧波湯團店、王家沙等老字號都設置明檔,消費者能近距離觀察一隻隻圓滾滾的湯團如何誕生。

師傅們表示,不同的湯團包法還有區別:芝麻餡的湯團是寧波湯團店的招牌,講究的是皮薄餡香,煮熟后咬一口,混合著豬板油的芝麻餡自動流出來,入口即化,滿口生香﹔蟹粉湯團是王家沙的明星產品,遵循湖北湯圓包法,每隻坯皮有上下兩道花紋,各有10多個褶子,目的是讓包進去的餡料更多一點,並形成蟹粉湯團一頭大一頭小的獨特造型……

與包法略有差異的湯團相比,元宵都是“滾”出來的——將提前做好的元宵餡沾水后,在糯米粉中滾動,重復多次后成為元宵。所以,元宵的外觀要比湯團粗糙一點,口感也偏硬一些。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傳統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王麗莉提醒,大部分湯團或元宵的油脂含量和能量比較高,脾胃吸收功能虛弱的老人、小孩、大病初愈者,以及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注意別多吃。

先有元宵,還是先有元宵節?

有人問,到底是因為有了元宵這種食物,才有了元宵節﹔還是先有元宵節,再有元宵?

答案比較簡單:先有節日,再有美食。古人稱“夜”為“宵”,正月是農歷的元月,正月十五晚上作為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被稱為“元宵”。

那麼,元宵為什麼會變成節日呢?

從歷史資料看,較常見的說法是西漢的漢文帝為紀念“平呂”(呂后及其家族)而設。“平呂”后,漢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的日子,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

相比挂燈賞燈,元宵或湯團要到宋朝才出現。當時,這種小食不叫元宵,也不叫湯團,而叫“圓子”,是用白糖、芝麻、桂花等做餡,裹在糯米皮中煮熟,和目前的形態很是相似。到了明朝,就有了“元宵”“湯團”“湯圓”等新名字,並流傳至今。(記者 任翀)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