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快遞總被驛站扔在門廳 “不送貨上門”投訴增多

2025年02月10日17:05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快遞總被驛站扔在門廳 “不送貨上門”投訴增多

“疫情過去那麼久了,快遞依然把包裹丟在一樓門廳裡。”最近,家住楊浦星洲城的楊女士對驛站的送貨上門服務提出質疑:“送貨上門的規定真的這麼難執行嗎?”

配送壓力轉移至驛站

楊女士的投訴並非個案。隨著快遞包裹量屢創新高,特別是在“雙十一”等促銷季或春節前夕,末端配送壓力陡升。而快遞公司為節約成本,通常將包裹轉交至驛站,由驛站進行最后一公裡的統一配送,但這種方式也將負擔轉嫁給了驛站,引發越來越多的“快遞不送貨上門”的投訴。

針對消費者的投訴與需求,2024年3月開始施行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快遞企業不得未經用戶同意,將快件投遞至驛站或智能快遞櫃。否則,企業將面臨警告、通報批評甚至罰款。

但上述規定的落實存在不小阻力。在某投訴平台上,與“送貨上門”相關的投訴近3萬條,消費者普遍反映快遞員未經同意就將包裹放置在驛站或快遞櫃,不送貨上門,有些驛站承接了部分送貨上門的件卻沒有很好地提供服務。

這背后的問題在於驛站單量與人手不匹配。比如楊女士所在小區的菜鳥驛站就承接了包括中通、韻達、申通、圓通以及極兔等品牌的快遞,該驛站的工作人員解釋,“年前貨特別多,堆積嚴重。一天要處理1200件左右,我們驛站隻有兩個工作人員,基本都是從早上八點忙到晚上九點。”

當被問到為何不送貨上門時,工作人員無奈地說:“我們每天的派送量很大。整個小區有44棟樓,每棟樓又有很多居民,光把貨物送到門廳已經耗盡精力。如果再挨家挨戶送到每個住戶家門口,工作量完全無法承受。”據稱送貨上門的操作效率較低,一名派送員平均每單需要耗時5分鐘,如果還要再加上聯系收件人的時間,工作量大幅增加。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這家菜鳥驛站的門頭尚未完成裝修。驛站工作人員解釋道:“老板計劃年后完善設施,所以暫時無法讓居民用取件碼自取。如果有些快遞件想送到家門口,可以提前聯系我們,盡量送到。”

濰坊路上一家菜鳥驛站的工作人員也做出了相似的回應:“我們每天要處理1500多件包裹,隻有3個人,忙到晚上也無法全部派送。”記者注意到,這家驛站的貨架上堆滿了各類包裹,地面也擺放了不少快遞,僅留出一條狹窄的過道供居民進出。

工作日16時,兩輛圓通和申通的卡車駛入小區,工作人員開始卸貨,分類、掃碼、存放等工作接連進行,短短十幾分鐘內,現場已堆滿了幾百件包裹。驛站內貨架塞滿,地面也擺滿了包裹,通道被堵得水泄不通。

不僅是驛站的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前來取件的居民也滿腹牢騷。居民王女士告訴記者:“有時候快遞放到驛站沒收到短信,通知取件時都到貨好幾天了,快遞來了就隻能自己慢慢找,越來越不方便。”

應將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能否送貨上門,還要看最末端的配送人員每單配送費能拿到多少。由於驛站大多都是承接了三通一達和其他小型品牌的業務單,然而,“三通一達”等加盟制企業往往是加盟商自負盈虧,快遞派費層層分包,據了解,驛站的收入來自每單0.5元左右的派費,這也難以支撐挨家挨戶上門的派送成本。

面對這種矛盾,驛站嘗試通過補貼的方式來解決。一家菜鳥驛站的工作人員透露,淘寶曾對專享送貨上門的快件向驛站發放補貼,每單在0.8元左右。不過,這項“到家激勵補貼”並不穩定:目前上海地區依舊有補貼,但補貼的單量也在下降﹔而其他不少地區的菜鳥驛站已經無法享受相關補貼,便不再優先送貨上門了。許多消費者表示在菜鳥小程序已無法選擇“送貨上門”。

“目前很多快遞企業將成本壓縮到極限,快遞企業將壓力轉嫁到加盟網點和驛站,最終由消費者承擔服務體驗上的落差,這也是投訴的根本原因。”物流專家趙小敏指出,消費者的選擇需求正在倒逼行業優化,需改革派費機制,並通過技術手段提升派送效率,比如機器智能派件、分時段集中派送。

此外,業內人士也指出,驛站盲目擴大經營范圍,在明顯人手不夠的情況下,還承接源源不斷的快遞業務,也是導致“最后一百米擁堵”、快遞服務質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規范驛站經營行為、引導有序服務是重要一環。同時,也應推動電商平台在下單環節明確配送選項,寫清送貨上門還是送到服務點、寄存櫃,讓消費者自主選擇。

對於消費者來說,當遇到拒絕送貨上門的情況,可以聯系快遞公司的客服,要求將快件送至約定地址,如果與快遞公司協商未果,也可通過國家郵政局申訴服務平台(https://sswz.spb.gov.cn/)進行投訴。(記者 王一凡)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