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展蓄能,上海各區招商開年起跑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為發展蓄能,上海各區招商開年起跑
核心“打法”是以專業服務和良好氛圍吸引高端產業自然集聚
GDP突破5萬億元,上海站上了一個新台階。歲末年初,上海各區、街鎮許多干部仍繃著一根弦——招商引資,新年開局就要起好步。
全球GDP超過5萬億元的城市,結構各有不同。老牌金融城市倫敦,全副身家壓在現代服務業上﹔被拿來與上海比較最多的東京,盡管過去也有白色家電、汽車產業撐門面,現在產業結構也逐步走向單一。上海則不同——多年來不僅沒有放棄制造業,反而堅持做大自己的“蛋糕”。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上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相比之下,上海的5萬億元,結構更健康、布局更有前瞻意義,這意味著應對外部變化的能力也更強,新的一年,還要繼續積蓄能量。
能量從哪裡來?招商是極為重要的一塊拼圖。
專業招商服務不斷深化細化
年初本市招商引資15條措施發布前后,徐匯、虹口、青浦、奉賢、金山,以及臨港新片區等重點發展區域,都已經圍繞招商引資,開了一場場投資促進會、學習會、交流會,部署新工作,訂立新目標。
虹口區投資促進大會,把深化基金招商、土地招商、場景招商、會展招商,列為今年的重點招商路徑。去年,虹口實到外資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引進90多家外資企業,囊括了全球排名前50班輪公司的三分之一。
青浦列出3張清單,一張是331個續建項目清單,一張是152個新開項目清單,一張是117個地塊的儲備項目清單。3張單子都列明了任務,要求是“顆粒歸倉”。
前不久的鬆江區“兩會”期間,熱議話題就是創新招商模式。鬆江已經提出從機構編制上整合原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與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職能,成立鬆江區投資促進和企業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實施項目“首談負責制”,確保首個與企業洽談的單位主體享有相應的考核激勵。
浦東新區的做法也是先捋順機制。去年成立的區投資促進中心主要負責統籌全區投資促進、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相關工作,並協助開展重大項目落地、重點企業服務、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和招商政策服務等具體事務。
此前,國家出台相關政策,各地不能再靠拼稅收、搞內卷拉引企業了。從上海各區展現出來的核心“打法”看,專業的招商服務正不斷通過創新實踐深化細化。
打磨五星級服務態度和能力
招商服務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最早浦東大開發的時候,上海就已經開始輸出政府服務理念了。
這些年,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又經過了幾輪磨合,如今地方政府要想打動一家好企業,服務態度和服務能力都必須是五星級的。
上海不少區已經吃透這種趨勢。去年底,楊浦區就培養儲備了一批持証上崗的“招商服務專員”。這300多名招商骨干來自區投促辦、區科經委、區國資委及區屬國企、園區等單位,基本都通過了嚴苛的招商人員能力測試,試題包括楊浦區情、產業政策、科技創新、企業服務、產業用地、工商注冊、稅收法規、人才政策等各方面。
閔行的專業隊伍培養范圍劃得更大。全區16個與產業項目投資、管理工作相關的區級部門和各鎮、街道、莘庄工業區,部分區屬公司和園區公司的分管領導、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及全體企服、招商專員,今年初全部參加產業項目投資與管理能力提升培訓。
培訓也好,上課也罷,專業服務的核心在於辦成事。前兩年,鬆江企業賓時力精密模塑公司因為考慮進軍醫療器械耗材和通信等板塊,但老廠房產能不足了,老板就想把企業遷到其他地方去。結果鬆江當地先一步幫企業把新廠房看好了,而且為了避免新舊工廠轉換影響訂單,鬆江研究了一套項目聯審制度,內部高效銜接,企業當天就辦了新營業執照。企業老總自己都沒想到,從老廠房搬到新廠房,居然一天都沒停工。
“向內發力”營造“氛圍感”
上海的招商圈子還透露出兩個特別的信號:一個是“向內發力”,另一個是重視營造“氛圍感”。
去年一整個12月,嘉定區招商員都在“特種兵式”跑廣州、深圳、鄭州、南陽等國內城市,大力推銷自己“北虹橋”的地段優勢和同享虹橋商務區專項發展資金政策的好處。其中,小小一個新成路街道,在青島、無錫、杭州、北京都設了駐外省市招商服務點位。
寶山盯緊展會。去年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辦了3天,寶山淞南鎮就在那裡開了3天的招商會。
今年上海有的區招商,花大力氣營造產業氛圍,就是為了讓企業和企業之間,自發形成相互的吸引作用。
閔行“大零號灣”是個典型的例子。前段時間,節卡機器人創新園區在“大零號灣”落成啟用,將成為集機器人本體、零部件、機器人配套等產業鏈上下游於一體的未來園區。閔行的招商思路很清晰,先把產業規模做到百億,把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高端整機產品的龍頭企業吸引過來,國內其他做機器人的企業,隻要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自然會往閔行靠攏。
鬆江九亭現在是上海衛星互聯網產業的重要承載區。前段時間,九亭鎮根據《鬆江區商業航天和空間信息產業衛星互聯網細分賽道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繪制產業圖譜,初步形成了涵蓋衛星制造、衛星運營、地面設備、衛星應用等多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並由此招來不少“潛力股”。
機遇總是垂青有准備的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劃重點”的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等新行業趨勢,以及已經在上海出現的自動駕駛、5G、大數據、區塊鏈、元宇宙等超級應用場景,都有可能成為優質項目的培養皿,關鍵就看誰能把握住。如果能持之以恆、腳踏實地做好每一個環節,一定可以取得長遠且實質性的成果。(記者 杜晨薇 吳越 李成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