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開局,在浦東的這些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正全面推進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新年新開局,奮進正當時。春節前后,在位於浦東的多個軌道交通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搶工期、抓進度,隨處可見一片繁忙的建設景象,全力保障項目建設按計劃穩步推進。
市域機場線13標建設持續推進
去年底,市域機場線先期開通段(虹橋2號航站樓站—浦東1號2號航站樓站)開通運營,實現了兩大交通樞紐40分鐘便捷通達,方便了市民的日常出行。目前,從浦東1號2號航站樓站至上海東站站的市域機場線13標(后通段)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建設。記者在現場看到,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現場工作人員緊盯著正處於凍結階段的4處聯絡通道,加強巡視,確保施工安全。
市域機場線13標位於浦東新區祝橋鎮,區間線路總長約5.7公裡,包含浦東機場工作井、南回轉匝道橋墩托換、區間隧道及相關附屬工程等。其中,浦東1號2號航站樓站——浦東3號航站樓站區間,左右雙線長約3.03公裡,埋深22.11米至51米,也是上海目前埋深最深的軌道交通盾構區間。
市域機場線13標盾構掘進分為浦東1號2號航站樓站——浦東3號航站樓站、祝橋工作井——浦東3號航站樓站分別實施,在今年1月初已實現全部盾構區間的雙向貫通,逐步進入裝飾裝修、機電設備安裝等后續建設階段。眼下,祝橋工作井——浦東3號航站樓站正進行隧道區間聯絡通道的凍結施工。上下行區間隧道之間的聯絡通道,能起到連通、防火、排水、人員疏散等作用,是隧道區間建設的重要一環。
“聯絡通道採用凍結法施工,凍結時間需50天左右,相關工作在春節前已開始實施,以充分利用節前和假期的這段時間。”上海申鐵項管三部市域機場線13標項目經理蘇煒斌介紹說,“為保証冷凍設備的正常運行,使聯絡通道周邊土體的凍結達到要求,春節假期,包括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監理和施工作業工人等20多名工作人員堅守工地。除了在線實時監控,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還輪流到隧道內進行巡視,以保障施工安全。”
祝橋工作井——浦東3號航站樓站區間隧道長約2.7公裡,共設置4處聯絡通道,其中最深的距離地面37米多。在聯絡通道處,一個個管子穿過隧道厚厚的管片,伸入周邊的土體中。而邊上,則是一台台用於凍結的設備。
“除了正在使用的設備,邊上還有‘備份’,一旦有設備出現故障可以及時頂上。”13標上海建工項目部二工區經理吳趙友告訴記者,通過不斷降低溫度,讓土體凍結,直到平均溫度達到零下10度以下,再進行聯絡通道的開挖。“預計今年3月,可以達到開挖條件。”
21號線一期工程預計今年區間隧道完成7成
21號線一期工程於2022年1月開工建設。線路位於浦東新區范圍內,由南向北途經川沙新鎮、康橋鎮、張江鎮、金橋鎮、高行鎮,串聯了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張江科學城、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大功能區及張江副中心、金橋副中心兩個主城副中心。全線採用地下敷設方式,全長約28公裡,設18座車站。線路列車將採用6節編組的A型車,列車最高時速為100公裡。
經過2年努力,21號線一期工程目前已有12個車站實現結構封頂,5個區間隧道實現貫通。其中,多座車站在功能和建筑上頗具特色。康橋東站開挖平均深度為33.4米,是21號線一期工程中最深的車站,並可與已開通的市域機場線實現換乘﹔廣蘭路站不僅能與2號線換乘,在地面部分也正在打造一個集商業、辦公、居住和休閑活動等多種功能的城市綜合體﹔楊高北路站採用了別具一格的“拱頂+天窗”的設計,給站廳層帶來了空間通透、開敞的視覺效果。
2025年,21號線一期工程將持續推進,預計全線區間隧道將完成70%,車站土建施工完成85%,工程建設中採用了多種新技術、新工藝。在楊高北路站建設中,申通地鐵建設集團四分公司及各參建單位開展專題研究,針對拱形頂板特點,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同時,採用自動冷卻水循環系統,並輔以自動化無線測溫設備,控制拱腳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減少混凝土因水化熱反應造成的滲漏等質量問題。
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利用自主研發的數智盾構“自主駕駛”系統,實現了精度更高的自主掘進。在凌河路站至楊高北路站隧道區間中,這款“自主駕駛”技術實現了對地鐵12號線的“超鄰接”穿越(3.1米),並將沉降控制在毫米級,優於行業標准一倍之多。
在21號線一期工程的基礎上,21號線一期東延伸也在加快推進。21號線一期東延伸全長約14.1公裡,全線共5座車站。
21號線一期東延伸首台盾構目前正加快掘進施工。該項目建成后,將打破祝橋鎮施灣周邊區域“無地鐵、出行難”的局面。同時,作為“東方樞紐”的重要一環,21號線也將進一步向東連接上海東站、浦東機場,實現與機場聯絡線的互聯互通,服務東方樞紐。
20號線、22號線、南匯支線等齊頭並進
去年底,20號線一期東段及東延伸工程土建13標(張楊北路站)正式開工建設,這也是上海市“十四五”新一輪建設最后開工的軌道交通建設項目。
20號線一期東段及東延伸工程線路全長約21公裡,均採用地下敷設方式,設14座車站。其中,在浦東設有浦東北路、張楊北路、台南西路和北新園路4座車站。值得一提的是,台南西路站位於自貿區范圍內,建成后將給進出自貿區的客流帶來便利。
20號線將為北上的線路帶來分流和換乘,在改善本市北部地區東西向交通,支撐重點地區開發建設,加強城市北部中外環線之間的軌道服務,帶動沿線區域發展以及均衡網路客流等方面將起到重要作用。
連接浦東與崇明的22號線(崇明線),全長約43公裡,共設8座車站。22號線不僅將填補崇明區與上海陸域之間的軌道交通空白,也將實現上海城市總體規劃要求,提升新市鎮交通服務功能和城市空間組織效能,促進浦東新區重要功能區發展和崇明與主城區聯動發展。
在連通兩大機場的市域機場線外,又一條市域線——南匯支線正在火熱建設中。線路全長35.08公裡,共設6座車站,近期,東大公路站至臨港綜合區站盾構區間已實現雙線貫通,臨港綜合區站主體結構已封頂。南匯支線將成為臨港新片區與浦東樞紐、虹橋樞紐及上海主城區之間的快速聯系通道,作為臨港新片區輻射長三角的重要支撐,助力臨港新片區實現“銜接內外、陸海空聯動”的國際開放樞紐功能。
除了城市軌道交通,國鐵項目滬蘇通鐵路太倉至四團段今年也將繼續推進。線路全長約111.8公裡,線路設計時速200公裡,採用客貨共線。通車后將增強浦東各港區集疏運能力,方便居民出行,同時對加快建設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上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等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浦東發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