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假日飯菜吃不完到底應該如何處理?來看小貼士

2025年02月05日15:09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假日飯菜吃不完到底該如何處理

一轉眼,春節長假進入尾聲。假日裡,少不了大快朵頤,尤其是很多長輩為了難得的團圓時光,為小輩准備了各種美味佳肴,飯后免不了剩下一些菜肴或主食。有的消費者選擇放進冰箱慢慢吃﹔也有的消費者看到網傳“吃剩菜會致癌”的說法,覺得剩菜剩飯棄之可惜又無可奈何。

那麼,假日裡吃不完的飯菜,到底該如何處理?

大可不必“談亞硝酸鹽色變”

“剩菜會致癌”的說法由來已久,理由是剩菜中含有大量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胃酸環境下,可與胃中蛋白質的分解產物胺類反應生成具有極強致畸性、致癌性的亞硝胺。

但是,這種說法並不全面,是典型的“脫離劑量談毒性”。

一方面,即便不是剩菜,也不能實現“無亞硝酸鹽”。菜肴中的亞硝酸鹽不一定來自加工或調料,而是原料自帶。總體來看,蔬菜、肉蛋等都自含亞硝酸鹽,但平均含量在3—5毫克/千克,遠低於《GB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規定的腌漬蔬菜中亞硝酸鹽(以亞硝酸鈉計)20毫克/千克的上限。“談亞硝酸鹽色變”大可不必。

另一方面,剩菜中的亞硝酸鹽也未必達到致癌標准。

實驗發現,室溫放置12小時后,葉菜類的亞硝酸鹽含量已明顯上升,有的超過了國家規定的腌制蔬菜亞硝酸鹽上限量﹔放置24小時后,部分甚至超過了100毫克/千克。但是,所有冷藏保存菜肴的亞硝酸鹽含量都在安全值內。

可見,隻要將剩菜冷藏放入冰箱,就能有效遏制亞硝酸鹽含量,不會產生致癌劑量。

菜經過冰箱冷藏須充分加熱

雖然“剩菜會致癌”是謠言,但不是說支持吃剩菜。

同時,雖然冰箱能遏制剩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但不恰當的保存方式會增加其他食品安全風險。

比如,有些消費者存放剩菜時沒有使用保鮮膜的習慣。殊不知,很多細菌偏偏喜歡冰箱冷藏室的低溫,它們很可能引發嚴重后果。

其中,李斯特菌在零下20℃的冷凍室裡能存活1年左右,更不要提4℃左右的冷藏室。人被李斯特菌感染后,容易出現腹瀉,嚴重者還會發展為敗血症、腦膜炎等。

沙門氏菌也是冰箱裡的“常客”,喜歡在雞蛋、肉類中生長繁殖。人被感染以后,除了可能引發食物中毒,還可能導致傷寒、敗血症等嚴重后果。

所以,用冰箱保存剩菜時,務必使用保鮮膜、密封容器等,並注意生熟分開。食用剩菜前,應先判斷有無異常,有沒有變色變味,再經過充分加熱到100℃並保持3分鐘以上,才能食用。

有些菜放冰箱也不能再吃

還要注意的是,有些剩菜即使能放冰箱,也不建議再吃。

第一個是綠葉菜。從相關部門的實驗結果看,芹菜、油麥菜、空心菜等綠葉菜在25℃的常溫環境下儲存,24小時后,亞硝酸鹽含量都超過了100mg/kg﹔即便冷藏保存,其亞硝酸鹽含量也高於其他菜品。所以,綠葉菜應盡量當頓吃完,不要剩下。第二個是涼拌菜。涼菜沒經過加熱,食材本身、加工過程以及食用過程都存在細菌,冰箱冷藏不能殺死相關細菌。所以,冷藏后直接吃就很容易出現食物中毒。

此外,能冷藏的飯菜也有“保質期”。通常而言,米飯等主食的冷藏保存時間在一兩天,畜禽肉類葷菜的保存時間不超過3天。保存時間越長,食品安全風險越高。

最后要提醒的是,不要等到食物完全涼了再放進冰箱,因為在變涼過程中,細菌已經開始滋生。盡快將剩菜放進冰箱,反而能降低大多數細菌的繁殖速度。 本報記者 任翀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