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47件為民辦實事項目發布 涵蓋10個方面
今年47件為民辦實事項目發布
2025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昨天正式發布。今年上海堅持民生投入隻增不減、實事數量隻增不減,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共安排34項、47件為民辦實事項目。
為民辦實事項目涵蓋10個方面
今年的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涵蓋10個方面。其中,在老有所享方面,包括為4000名老年人提供家庭照護床位服務,新增3000張養老床位、800張困難重度殘疾人養護床位,改建3000張認知障礙照護床位。新增30個社區長者食堂、30個鄉村長者照護之家,打造30條敬老愛老服務公交線路。在兒童友好方面,將推進中小學校普通教室空調能裝盡裝,在25座公園增設兒童友好活動設施(場地)。開辦550個小學生愛心暑托班、200個小學生愛心寒托班。新增3000個公辦幼兒園托班托額,推進260個“寶寶屋”擴優提質。在安居樂業方面,將新增籌措供應3萬張以上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床位,完成8萬戶鄉村“美麗庭院”建設,建設改善1000間生產一線職工工間休息室。建成500個“15分鐘就業服務圈”社區就業服務站點,新增培養5萬人次高級工及以上技能人才。
在服務便民方面,將推動100座“一江一河”濱水驛站功能提升,在軌道交通車站規范設置2200個公共寄存櫃,升級改造80家標准化菜市場。在健康家園方面,將打造40家社區標准化門診手術室,新建40家社區護理中心、10家社區康復中心,建設50家開展中醫藥特色巡診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在居民小區和重點公共場所增配7500台自動式體外除顫器(AED),培訓8萬名持証應急救護員。在體綠融合方面,將新建30個社區市民健身中心,新建改建130片市民運動球場、50條市民健身步道、500個市民益智健身苑點、50個市民(職工)健身驛站。新建改建60座口袋公園,新增20座城市公園24小時開放。
在無礙生活方面,將為5000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更新投運400輛無障礙低地板新能源公交車,完成100個公交站台適老化改造,完成1000座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在城市美育方面,將打造200個“家+書屋”家庭教育新空間,開辦500個市民藝術夜校教學點位,升級打造100個“社會大美育課堂”。在公共安全方面,將完成150公裡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建設65個社區微型消防站,為3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安裝智能水表,完成200公裡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改造。在和諧社區方面,將深化“三所聯動”,組建完善並規范運作352支社區少年服務隊,為300戶困境未成年人家庭進行“追光小屋”居室微改造。
更加注重聽取民意、普惠共享
在民生實事立項工作中,更加注重聽取民意。線上通過“上海發布”“中國上海”“隨申辦”等平台,廣泛征集7000多條意見建議,線下則深入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府參事和各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並復制推廣各區深受歡迎的實事項目,努力以“民聲”定“民生”、讓民意更滿意。比如,中小學加裝空調、在軌道交通車站增設公共寄存櫃等2025年新增項目,均來自代表委員參事和新聞媒體的意見建議,公園增設兒童友好設施則來自市少代會上少代表的提案建議。
同時,今年的民生實事立項工作更加注重普惠共享。在市民群眾一直關心的養老、托幼、安居、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延續和新增了一批需求量大、反響好的項目,不斷拓展實事項目的精准性、落地率、覆蓋面。今年的立項工作還更加注重補齊短板。一方面,安排了一批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實事項目,努力補齊城市基層治理、“老小舊遠”等方面短板。對特殊群體和困難群眾等“沉默少數”,格外關注關心關愛,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線。
已實施1100多項民生實事項目
為民辦實事是上海民生工作的特色品牌。自1986年啟動以來,市委、市政府每年集中力量辦好一批民生實事,至今已持續開展40年,共實施1100多項民生實事項目,有效解決了一大批市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去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10方面34項共43件任務全面完成。項目建成投運后,通過網上公開接受市民評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打分、第三方測評等多種方式,開展效果評估。結果顯示,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第三方測評滿意度達96.11分,為近年最高﹔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網上評議的好評率均超過90%。(記者 吳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