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丨何以上海,看城市創新與融合

【2025上海兩會觀察④】
何以上海?
——時間尺度上,長期得風氣之先、領思想之潮,但也承壓力之大、迎“寒流”之先。
——空間尺度上,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上海是中國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
——價值尺度上,現代化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版,上海正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城市經濟規模進入5萬億元新階段后,所有的目光將以“全球城市”的標准重新打量上海。從營商環境到民生工程,從外資准入到科技創新,不少“子目錄”下,上海距離全球頂尖城市還有不少的差距。
找差距、補短板﹔建諍言、獻良策﹔鼓實勁、謀真招……關關難過,關關過。新的技術革命正席卷全球,放眼世界,沒有哪座大城市不在創新路上全力奔跑。
未來已來,上海正在未來之中。
“創造需求才是卓越”
在長寧區北新涇街道愛馨苑智慧康養綜合服務中心,有一處適老化改造的樣板間,從電動輪椅、可升降餐桌、助起馬桶這些家用大件,到老人碗筷、異形梳子、摔倒感應器等小件,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老年人可以沉浸式、一站式地體驗市面上最新的適老化產品和解決方案,結束了還順便“種草”一兩件產品。
適老化改造樣板間的沙發。黃小燕攝
臨近過年,社交網站上,不少想買冬裝的年輕女性用戶可能都刷到過“時髦小姨穿搭”這個詞條。上海的一位原創服飾品牌主理人告訴記者,以前消費者買衣服可能會搜索“九分、高腰、闊腿褲”這些關鍵詞,但現在搜索的是“小個子女生顯瘦通勤褲”,消費更加個性化、場景化了。例如,最近的消費場景是過年回家走親戚,品牌精准抓住“時髦小姨”這個人設,發布皮草、羊毛等貴氣單品的穿搭帖子,獲得了不錯的銷量。
提到銀發經濟和女裝行業,許多從業人員會感慨生意難做、消費者心思難猜。但是,這兩個發生在上海的消費小故事,通過洞察消費者心理,營造場景,從單純的滿足需求轉向了創造需求的層面,幫助企業跳出“打價格戰”的存量經濟模式,這也是走出“內卷”的重要途徑。
“滿足需求隻能使你成為優秀,想要卓越,則需要創造需求。”丁歡歡委員說。
一個城市如何從滿足企業、人才的需求,轉向為企業、為人群創造多樣的需求?“上海還需要更多的情緒價值召喚力。”黃春華委員說。演唱會常被稱為“行走的GDP”,上海去年演唱會有200余場,卻大多為個人流量明星劇目,很難產生品牌效應。每到周末,臨近深夜,鐵路上海站還會迎來許多演唱會散場后匆忙回程的觀眾,甚至有些高鐵列車還被歌迷稱為“演出專列”:當天來回,看個演出就走。
發達的交通路網加強了長三角各個城市的連接,如何讓更多的人留下來?“應注重培育與演唱會相關聯的吃穿住行以及衍生品產業鏈,讓國內游客和國際旅客心動,既打卡又刷卡。”黃春華委員說。
“上海歷來是一個大碼頭,對優秀企業家有著整合資源的巨大吸引力,我們要為企業創新創業創造需求,而不僅僅滿足企業提出的財政、稅收等具體事項。”丁歡歡委員說。
具體如何整合資源?“平台”成為委員們提及的高頻詞匯:
“在強化資本與技術創新融合方面,要完善國企和民企之間的協同研發平台與機制,支撐大型科研項目的分布式研發。”韓漢君委員說。
“在推動國際商事爭議解決機制方面,上海和澳門兩地可整合爭議解決資源,優化國際商事一站式解紛平台建設,實現法院、仲裁機構、調解組織之間的互相聯通。”蘇香玫委員說。
“關於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技術交流,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智能平台,幫助制造企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新技術,加速產品創新和生產流程的整體優化。”盧華基委員說。
動能轉換蹄疾步穩
在上海寶鋼包裝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基地,一條生產易拉罐的產線運轉不停。不遠處的辦公大樓裡,工程師正通過一款國產工業軟件“積木LCA雲”實時監測每一道工序產生的碳消耗量。去年,這款國產軟件還實現了國際互通互認。通過產業鏈帶動,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開啟碳排放數據的量化和披露工作。
張江機器人谷,數據採集師訓練人形機器人倒咖啡。季覺蘇攝
熨燙衣服、洗刷馬桶、沖泡咖啡、商品掃碼……張江機器人谷一座約2000平方米的數據採集工廠裡,近百台人形機器人在數據採集師的指揮下,重復做著各類事情。每台人形機器人安裝了8個環繞式高清攝像頭,可以360度實時感知周圍環境變化,布滿高性能電機的“手指”動作精准靈活。“靈巧手”的末端還有六維力傳感器和高精度的觸覺傳感器,讓機器人做到“拿捏有度”——這些機器人的產業鏈竟與許多整車廠共享供應商,“工廠”裡不少工程師也是從汽車、軟件行業轉型而來。
上述兩個工業場景,很難明確地劃分哪個是傳統產業,哪個是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在工業軟件和生產性服務業帶動下,朝著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而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傳統產業供應鏈和人才領域的長期累積。
新動能的引擎來自傳統產業。姬兆亮委員認為,傳統制造業是上海的優勢,應大力開發高技術、高端化產品,鞏固提升重點優勢產業。加快傳統技術和新興技術融合創新,再造傳統產業生產流程和工藝技術。
打通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強化資本與技術創新融合。韓漢君委員指出,當前資本實力與科技創新能力實現了“倒挂”,即有資本實力的企業不敢投,想投的企業沒有資源投。此外,上海還長期缺乏形成新動能的關鍵載體——創新龍頭企業,比如像華為、騰訊、大疆等具有國際視野和強大創新能力的本土科技企業。
“應持續推進重點場景應用示范,進一步發揮上海在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引領作用,依托基礎較好的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等產業鏈,以及豐富的商用場景,支持打造一批可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系統的行業大模型應用示范。”戴敏敏委員說。
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更多復合型人才。“人工智能領域需要算法和工程領域復合交叉的高端人才,這方面還十分短缺。因此,要加強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游生態協同機制。”戴敏敏說。
“適當的留白”有天地
精細化管理是上海的金字招牌。會議現場,政協委員們帶來了大量來自基層的訴求,希望政策有所傾斜、制度細節更加完善、補貼更加精准……有一位委員卻建議:不用過於追求“完美”,而且獲得了不少認可——“科創領域,應該有適當的留白。”丁歡歡委員搶話筒說道。其他委員的發言,也呼應了這一主張。
“適當的留白”,意味著更多的靈活性。當前,各地對優質外資項目的競爭非常激烈。“一些地方在政策靈活度方面,的確比上海更具優勢。”李凌委員說,“比如在產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上給予更多的靈活性,這會大大降低外企在法律合規層面的成本。”李凌建議,對產業用地的認定方面,給予更多靈活性,對於外資項目的財稅要求和考核,應盡量平衡好政府與企業、短期和中長期的訴求。
“適當的留白”,也意味著給予企業更多的自主性。“當前,我國重大的科技創新主要是在國家主導下開展的,民間資本極少能夠進入這樣的領域。”趙麗佳委員說,“雖然政府對發展民營企業確立了‘非禁即入’的原則,但在實際操作中,有許多投資領域無法進入。”趙麗佳建議,在國家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應破除隱形壁壘,降低准入門檻,營造公平競爭的投資環境,支持民營企業依法平等開展投資。
“適當的留白”,還意味著進一步的鬆綁。針對國有資本不敢投,韓漢君委員建議,應進一步加大國有企業管理及投資決策的體制機制改革力度,項目考核機制要適應創新項目高風險特性,破除項目負責人任期與創新長期性之間的矛盾。還要提高容錯糾錯機制的可操作性,細化容錯糾錯的情形和條件,以使相關的審計工作能夠評判導致國有資產損失的原因是主觀因素,還是科研路線選擇、科技成果后續市場價變化等客觀因素。
“建議出台一些具有綜合性、統籌性,能夠代表上海水平的符合科創潮流的舉措,在思想解放前提下用一些先進案例而不是文件來帶動面上的工作。”丁歡歡補充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