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英雄金筆廠持續推動工藝創新
看一支鋼筆如何承載匠心(一線見聞)
“一支鋼筆好不好寫,關鍵就在筆尖。”上海英雄金筆廠有限公司筆尖車間裡,車間金尖小組組長劉根敏捏起幾個成型的筆尖遞給記者,“制作到位,寫起字來才流暢。”
筆尖嵌入筆舌,連接吸水器,再套上外殼,一支鋼筆就有了雛形。1931年,華孚金筆廠在滬創辦,歷經風雨,上世紀60年代中期,正式更名為英雄金筆廠。此后,英雄鋼筆逐漸家喻戶曉。
2024年年初,商務部等5部門公布第三批中華老字號名單,上海英雄(集團)有限公司的“英雄”品牌位列其中。近日,記者走進英雄鋼筆生產車間,實地感受這一民族品牌今時今日的發展與創新。
一隻筆尖,精益求精
一條約兩指寬的薄鋼帶進入機床,伴隨著一次次沖壓聲,鋼帶上出現了一個個菱形的孔。“咔”的一聲,被“打下”的部分已經有了立體的造型,這是成型的筆尖毛坯。
“看起來只是壓了這一下,其實有7道工序。”劉根敏說,落料成型是筆尖加工制作的基礎,在“咔”的“這一下”裡,要完成落型、沖商標、翻身、沖孔、沖凹、罩圓、碰圓等操作,才能讓筆尖既美觀又出墨流暢。
筆尖已經有了雛形,但離能寫字還有距離。英雄集團副總經理董文斌告訴記者,要用鋼筆把字寫好,筆尖無疑最重要,而筆尖與紙面接觸的“那一點”——銥粒,則是關鍵中的關鍵。
銥頭與筆尖的結合,靠的是一“點”。成型的筆尖毛坯,被送進點銥工序的設備中,一道亮光閃過,一顆銥粒已經與筆尖融為一體。
小小銥粒,大有乾坤。“與紙面接觸的地方,必須是圓弧或者平面,不能有棱角。”董文斌向記者展示放大鏡下的成品筆尖,銥頭呈現圓潤的弧形,仿佛一顆水滴,“機器點出來可能會有誤差,必須人工把關,查看每個筆尖上的銥頭造型。”
點銥之后,還要進行磨削、開縫、並縫……為讓堅硬的金屬片能夠順滑出墨,一隻小小的筆尖最終走下生產線前,總共要經過30多道工序。“費眼、費時、費力。”劉根敏說,方寸毫厘之間的功夫,正是匠心所在。
老工匠們對工藝的極致追求和不斷創新,凝結成“英雄”品牌的競爭力。目前,英雄金筆廠擁有各類技術專利76件,組織或參與修訂國家標准8項、行業標准7項,制定團體標准2項。
一件產品,推陳出新
1939年,大同自來水筆制造廠(后並入華孚金筆廠)正式申請注冊了“英雄”商標。自此算起,“英雄”品牌已經走過80多年的歷史。
上世紀50年代,美國“派克”筆風頭正盛,一場“英雄趕派克”的技術攻關啟動。1958年10月,在經歷80余次失敗后,100型“英雄”牌鋼筆投入生產,在技術鑒定中,這款筆的多項指標趕上了“派克”筆。這個故事還被拍成了電影《英雄趕派克》。
改革開放初期,“英雄”成為鋼筆行業內的標杆,市場佔有率高達近七成。“后來,圓珠筆、中性筆等書寫工具興起。隨著國家對外開放水平的提升,一些外國鋼筆品牌也涌入國內。”董文斌親身經歷了“英雄”這個民族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沉浮。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腦鍵盤開始取代傳統書寫,鋼筆市場受到進一步的影響。2003年起,英雄鋼筆進入長達十幾年的低谷期,銷量銳減、員工分流,“老字號”一度面臨巨大挑戰。
“激發品牌活力,還是要擁抱市場,主動求變、參與競爭。”董文斌說。2015年,“英雄”嘗試與知名珠寶品牌跨界合作,推出聯名筆,產品一經投放市場就廣受消費者好評。當年,英雄金筆廠走出低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此后,依靠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管理創新,英雄鋼筆不斷推陳出新,營業收入連續多年保持快速增長。
回顧走出低谷的這段過程,英雄集團總經理夏軍保認為,激發“英雄”的品牌價值是產品得到市場認可的重要原因,“通過好的產品、好的創意,激發品牌背后所承載的品質保証、文化價值,才能得到消費者的歡迎。”
一批創意,煥發活力
在夏軍保看來,市場對產品的認可,離不開兩個關鍵詞:創意、文化。
“通過創意設計,讓鋼筆成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夏軍保直言,這幾年隨著消費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程度不斷加深,“國潮”產品備受關注。“英雄”順勢推出了一批將鋼筆和中華文化元素相結合的產品。
在外觀設計上,融入中國傳統龍鳳、牡丹、梅花等紋飾,借鑒書法、繪畫、花絲鑲嵌、蘇繡等藝術風格﹔在材質選擇上,採用在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材質,如竹子、檀木、玉石等﹔在故事傳承上,以中國歷史、傳說、典故為背景……一支鋼筆,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
“英雄”先后與人民文創、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等跨界合作,聯手電影《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等打造合作聯名鋼筆,發掘年輕一代的鋼筆使用場景及關聯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年輕消費者的歡迎。
“‘英雄’已經從單一文具向復合文創發展,不斷適應消費者新需求。”夏軍保說,要繼續改革創新,積極擁抱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讓“英雄”品牌煥發新光彩。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6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