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卷出新高度的App年度報告,越來越難打動你了?

2025年01月04日09:58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歲末年初,各大App年度報告紛至沓來,一整年的互聯網足跡拼湊出每個人的“數字畫像”,開啟一年一度刷屏網絡的“全民記憶展演”。辭舊迎新之際,懷著好奇和期待點開一份份年度報告,打撈起保存在大數據中的生活碎片,已是大家的跨年慣例。

“你的年度摯愛博主是誰?”“你的職場人格類型是什麼?”“你最愛點哪家外賣?”“你常在深夜搜索哪個詞條?”……據不完全統計,推出2024年度報告的App已超過50個,覆蓋音樂、社交、購物、出行等多個領域。這次跨年,各大App年度報告如何“卷”出新高度?全面細致的數據、五花八門的創意,卻為什麼越來越難打動人?被量化的個體記憶中,藏著哪些問題?

卷創意、追熱點,

用大數據告別2024,還能怎麼出彩?

App推出年度報告已非新鮮事。年復一年,這些報告逐漸從簡單的數據羅列,演變為包含數據分析、創意策劃和可視化呈現的互聯網內容產品,要想持續吸引用戶,就必須在創意和玩法上“卷”出新花樣。

小紅書把年度報告變成“頒獎現場”,為用戶頒發在線天數365天的“全勤年終獎”、持續關注某個興趣領域的“年度值得獎”、圍觀頭條大事的“哪都有你獎”……語言學習App多鄰國走出“黑化段子手”路線,用極強的對話感和“造梗”能力給足用戶驚喜,強化報告的社交屬性﹔釘釘推出“職場MBTI”,給打工人一面映照工作日常和職場性格的鏡子﹔B站一改往年簡約風格,用視頻化頁面呈現數據的同時,專門制造用戶和Up主的雙向互動﹔航旅縱橫“有點浪漫細胞在身上”,記錄旅行細節和美好瞬間,甚至總結用戶看過山、海、日出、日落的次數。

“美團好會整活兒,好有趣的創意”“美團年度報告太癲了,很上頭”……踩中“短劇”“AI”兩大風口,贏得網友幾乎一邊倒的好評,美團是2024年度報告的創意黑馬。在美團年度報告中,每位用戶都能化身熱門短劇主角,在職場、豪門、甜寵、商戰、逆襲、玄幻六大劇本中選擇自己的第一視角,體驗“請總裁過目”“恭迎少主歸位”“凡人修成仙尊”的爽劇場景。千人千面的AI表演與用戶賬單數據巧妙嫁接,極具沉浸感和交互感。

盡管各大App使出渾身解數,不少網友還是對2024年度報告整體表現大失所望。“今年幾乎所有App的年度報告,看過后都讓人毫無印象。”有網友發帖說,“網易雲和B站幾乎照搬去年,QQ音樂在套模板,豆瓣一年不如一年,小紅書幾乎看了個寂寞,就美團用了短劇這個比較新穎的東西。”近7000條跟帖討論中,網友們細數多家年度報告的缺陷和問題,“往年很期待這個環節,今年都懶得轉發到朋友圈了。”

“大家對年度報告的期待值和要求越來越高了,想打造新的記憶點也越來越難了,以前隻要做了就很容易被用戶認可,現在幾乎所有App都在做這件事,那你怎麼才能做好?你的差異點在哪?”前騰訊產品經理李先生說,“年度報告作為滿足用戶情感需求的常規產品,越來越考驗產品經理對細節的把握,難度系數越來越高。”

不准確、不用心?

尋找“足夠懂我”的年度報告

網易雲音樂推出2024年度聽歌報告后,話題“網易雲 不准”沖上微博熱搜,有網友稱“年度聽歌報告數據不准確”“歌手信息不准,聽歌時長有問題”。盡管客服回應可能有“多設備登錄”“個性化推薦”等原因,但大量用戶仍不接受和預期出入很大的算法和報告結果。“是不是在用虛假數據欺騙用戶感情?”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質疑。

“我覺得年度報告最重要的,是統計數據必須要全面且無誤。”22歲的裡昂酷愛電影和文學,對他來說,App年度報告是自己的“審美清單”,能全面展示個人審美趣味,“像流媒體音樂平台Spotify的年度報告,雖然每年的設計幾乎沒有創新,但他們的數據統計認真全面,收聽最多的前幾名歌手、最愛聽的歌曲排名等,都沒有錯誤。”

李先生的B站2024年度報告告訴他,他的“年度摯愛視頻”是一個自己經常瀏覽,但沒有任何點贊、投幣、收藏等交互行為的Up主,因此他質疑這份報告的數據分析邏輯。“觀看次數的權重太高了,點贊、投幣、觀看時長這些‘用腳投票’的指標其實更能表達摯愛。產品團隊不能隻憑自己的想法組合指標,要優化算法來提升分析的精准度。”

人們越來越期待擁有“足夠懂我”的年度報告,期待算法挖掘出獨一無二的“真實自我”。“App就像我們朝夕相處的好朋友,每分每秒的心情和記憶都在被它們記錄,當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App給出了不夠懂我的報告,就像被最信任的人背叛了。”一位上海互聯網從業者告訴記者。

讓冷冰冰的用戶數據轉化為高度個性化的年度報告,考驗著平台對數據的理解和駕馭能力。“要用數據去總結、去設想、去理解用戶,要對用戶的場景需求有准確的把握,要經常反思和解釋每個數據背后的邏輯,這非常考驗產品設計者的功底。”李先生說。

“制作敷衍”“不用心”也是一些App年度報告被網友聲討的原因。社交媒體上,有人將QQ列為2024年度報告“最差案例”之一——“重復我已經知道的無聊信息”“毫無交流的好友成了我‘最關心的人’”“蒼白乏味的文案,生硬的AI配音”。微信讀書2024年度報告也讓許多忠實用戶失望——“過於規模化、標准化”“年度關鍵詞抽象空洞”“不如往年報告走心”。

業內人士猜測,當年度報告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平台會根據自身特性重新評估年度報告產品的“性價比”,調整對這項產品的重視度和投入度。李先生表示,“作為內容產品的年度報告本身就承擔了用戶增長的業務指標。開發它需要調動數據、后台、設計等資源,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局限。”

不要數據堆砌,要情感溫度,

去書寫自己的賽博形象

“2024年8月24日4:59,你還在查‘狗化療’。在要睡和要玩之間,你選擇要一個答案,恭喜提名‘這夜蠻值得熬獎’。”當看到自己小紅書2024年度報告上的這句話時,藍女士感覺“心像是被刺了一下”。

藍女士回憶起那個徹夜難眠的凌晨,當時她的愛犬剛確診癌症不久,她焦急地在小紅書搜索治療方案。“現在狗狗已經去世了,但這個報告要‘恭喜’我。”藍女士對記者說,“我知道他們不是這個意思,那只是數據的模板,但這樣的調侃語氣,讓我看見的那一刻受到了二次傷害。”

和藍女士一樣被小紅書年度報告“無意間”傷害的網友還有很多。“我爺爺去世了,我那天凌晨搜索‘臨終前大喘氣’,現在也是這樣的報告,看到的一瞬間心情特別不好。”“我是搜‘孕期刀片嗓’,那天去檢查就胎停了,看到這種模式化抖機靈真的很難受。”

網友紛紛晒出小紅書年度報告裡那些“讓人后背發冷的陰間笑話”,怒批平台的設計缺陷和人文關懷的缺失。“平台沒有考慮到負面的搜索信息,全部娛樂化呈現,這很不應該。”藍女士說。

“現在幾乎所有年度報告都是冷冰冰的數據堆砌,人情味比幾年前差了很多。”裡昂非常懷念前些年的豆瓣年度報告,他回憶,“2022年豆瓣年度報告的形式是‘檔案館’,好像我的書、影、音記錄都被收藏在一個賽博檔案館裡﹔2023年是‘送星星的人’,呼應了豆瓣的打分標星機制,把用戶比喻成‘送星星的人’很浪漫。”

不再滿足於App固定算法的“亂貼標簽”和“缺乏情感”,年輕人也開始“自制”年度報告:“科研人年度報告”“留學生年度報告”“年度抽象報告”……越來越多人用“年度報告體”書寫自己的興趣領域,用自嘲和幽默創造賽博形象,有網友一口氣為自己做了“職場版”“旅行版”“戀愛版”三份報告,“當你嘗試自己做一份年度報告,你會發現,再也不需要任何App的年度報告了。”

(責編:龔莎、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