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身價飆千倍 上理工攜手雲南企業打造產業鏈
科技加持,酸角身價飆千倍
上理工攜手雲南企業打造完整產業鏈
在雲南玉溪有一種嘗起來酸甜可口的植物名為酸角,又名羅望子,它不僅富含多種有機酸,還能綠化荒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座大山裡的酸角“默默無聞”,通常被制成果脯、糕點、糖果等土特產,在原產地僅賣0.2元/斤。但現在,經加工為羅望子多糖等食品添加劑后,售價飆升到500元—600元/斤。
身價的飆升,和上海理工大學的一支科研團隊有關,他們在過去的7年中連續對酸角“科技加持”,為酸角打造出完整的產業鏈。去年5月底,國內第一條羅望子多糖生產線在雲南竣工,雲南當地企業貓哆哩和上理工聯合打造的產學研基地也在上海揭牌成立。這意味著酸角從山谷林地到實驗室,再從車間走向市場。今年,上理工助力雲南特色林果產業振興這一技術入選第七屆省屬高校精准幫扶典型項目。
中國首片人工酸角林
一家雲南企業跨越幾千公裡,如何找到上理工的科研團隊進行合作?還得從上海高校的一節課說起。
在上理工科研團隊負責人艾連中教授的課上,來自雲南的學生向雨維聽說了其組織研發莫斯利安酸奶的故事。她馬上想到,自己叔叔負責的人工酸角林正面臨困境,急需科技支撐。
原來,雲南這片土壤屬於干熱河谷,氣候炎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十分脆弱。十多年前,貓哆哩在這片不毛之地種植了中國第一片、也是迄今最大的人工酸角林。種植的艱辛自不待言,由於缺乏技術支撐,羅望子多糖加工以及應用項目到2016年幾乎停滯了。
在向雨維及其家人的熱情邀請下,2017年,艾連中第一次來到雲南哀牢山東麓,他俯瞰著3000多畝酸角林深受震撼。“在幾乎寸草不生的荒山種樹不容易,更何況酸角樹要10年才可以利用,前期的財力和人力投入特別大。這家企業實實在在地為當地農戶的生存問題拼盡全力,更為紅河上游生態修復和治理發揮了巨大作用。”艾連中當即就決定要與企業合作,著手開發酸角資源,盡全力為當地農民和企業開辟一條綠色發展新路。
填補多糖提取國內空白
其貌不揚的小小酸角蘊含寶藏。植物中的活性多糖具有快速有效地激活、增強和調節人體免疫能力的功效,而羅望子多糖與其他可食用多糖相比,有良好的耐熱、耐鹽、耐酸、耐冷凍等特性。換句話說,從植物酸角中提取的羅望子多糖作為食品添加劑,比其他傳統可食用多糖更健康、安全,其具備抗菌、抗炎、改善便秘、調節腸道、促進皮膚細胞生長等功能。
早在1964年,日本就率先實現了羅望子多糖的工業化生產,並用作食品添加劑進入市場。但在國內,常規提取羅望子多糖的工藝很難達到蛋白質含量低於3%的國家標准。於是,上理工科研團隊開始了技術攻堅。
歷時3年多,在一次次實驗中,團隊終於攻克了酸角種子高效脫皮、羅望子多糖制備及其降蛋白方法、羅望子多糖復配等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羅望子多糖提取與應用的空白。團隊成員張匯副教授告訴記者,他們利用多級醇沉法使蛋白質含量降至1%、提高多糖純度,同時提高其黏度,使之更好發揮增稠作用。他自豪地說:“我們提取出品質更高的羅望子多糖,絲毫不遜於國際先進水平。”
不僅如此,團隊還以創新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他們創造性地把之前應用於其他食品行業的螺旋輸送設備運用於羅望子多糖提取。原來,醇沉法純化多糖需要用3倍體積的乙醇去除粗多糖中的蛋白質等水溶性雜質,但這一技術原先需要儲存上百公斤乙醇的大罐裝置,不僅有安全隱患,還需要佔用5層樓高的車間進行生產,而今這一流程“濃縮”進一個個螺旋輸送式小設備,不僅大大提高提純效率,也能更好地確保生產安全。
截至目前,該團隊就相關科研成果已發表了30多篇高水平論文,包括20多篇SCI。
校企合作打開大市場
但是,科研成果不能僅停留在紙上。上理工科研團隊面臨著一系列問題:羅望子多糖研發出來后,到底有多大的市場價值?新技術走出實驗室,市場是否買賬?
除了技術硬核,上理工科研團隊還有一個特點:團隊裡既有微生物功能改造方向的專家,又有多糖的常年研究者,還有專門負責發酵與應用以及生產工藝管理、設備選型的人員等,這是一支“懂產業”的科研團隊,他們有時比企業更了解行業的痛點和需求。
“羅望子多糖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用於制作冰淇淋,它有一個天然的性質,即形成的冰晶很小、很細膩,容易鎖住水分,冷凍的時候性狀也不會變化,有奶油般綿密的感覺,這樣生產出的冰淇淋口感很好。”團隊成員夏永軍教授介紹,目前,羅望子多糖作為食品增稠劑、穩定劑和膠凝劑,已被廣泛用於冰淇淋、高膳食纖維食品、降糖食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傳統食品添加劑如卡拉膠等仍以進口為主,隨著國產羅望子多糖作為用途廣泛的食用膠上市,不僅能滿足大眾對高品質食品的需求,在多糖膠體方面打破國際壟斷,中國食品也將以更優質的形象走向國際。
從食品大加工的角度出發,上理工科研團隊參與設計了整條生產線,實現羅望子多糖研發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關鍵一步。
談到為什麼舍近求遠地把基地建在上海,貓哆哩集團董事長宋子波說:“我們通過學校的平台與國際知名公司建立溝通合作,可以說,上理工是我們從雲南走進上海、走向世界的通道。如今,我們把聯合產學研基地建在上理工,就是希望更好地深化科研創新,攜手研發更健康的產品,同時為食品行業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以科技之力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個上海高校團隊也頗受鼓舞。對未來合作,艾連中信心滿滿:“雲南除了酸角,還有很多特色水果,比如滇橄欖、諾麗果、多依果等野生資源,卻往往因採摘不及時、沒有合理利用等原因爛在山裡,十分可惜。我們將持續開發雲南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當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動力。”(記者 李蕾 通訊員 董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