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傳統文化傳播年輕化 博物館有了更多"打開方式"

2024年12月04日09:57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博物館有了更多“打開方式”

紫禁城裡一隻小貓,意外穿越數百年,來到如今的故宮博物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與故宮博物院聯合推出的歌舞劇《貓神在故宮》在北京演出后好評不斷,近期將赴長三角數個城市演出。

無獨有偶,選擇貓作為主角的還有上海博物館。今年,上博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期間推出數場博物館奇“喵”夜,允許觀眾攜貓觀展,門票場場遭遇“秒殺”。

“這樣的變化,說明博物館正在以更開放的姿態歡迎年輕一代觀眾。”不少觀眾喜歡看到這樣的變化,也吸引著一批新觀眾走進博物館。但也有資深觀眾希望回歸安靜看展的狀態,“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變,還是不變?

傳統文化傳播年輕化

市民胡先生還記得自己前年好不容易預約上故宮博物院門票,帶著當時6歲和9歲的兩個孩子前往故宮。但孩子年齡尚小,不太能將建筑與歷史聯系起來,走一會兒就喊累。“我自己准備了講解詞,也給他們提前看過繪本,但文史知識對他們來說還是有點難。”但后來兩個孩子在電視上看到舞劇《隻此青綠》片段,開始比起“下腰”動作,他順勢講了《千裡江山圖》的故事。“看到《貓神在故宮》演出消息,或許這比‘講解+參觀’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

《貓神在故宮》講述了小貓穿越時空,經歷波折最終成長為故宮守護者的故事,劇情雖然腦洞大開,卻並非無源之水:故宮曾養貓以防鼠患,館藏文物中也有不少有貓形象的文物,如清孔雀綠加藍釉貓,鼻尖一抹深藍乖巧靈動﹔乾隆款白玉蕉樹臥貓圖花插,以玉石立體雕刻出貓咪側臥芭蕉旁的場景﹔而清代帶皮青玉童戲狸貓,再現古代童子和如今年輕人一樣“吸貓”的過程。

將傳統文化傳播年輕化,故宮做了嘗試。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歌舞劇《貓神在故宮》的編劇馮俐在根據繪本寫這部戲時,希望用充滿想象力和人文情懷的故事讓一代一代的孩子和成人對一座建筑充滿想象。“通過這個戲,喚起孩子對故宮的好奇想象,把遙遠的歷史變得有溫度有情感,從而打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扇大門。”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表示,在科技發展迅速、敘事日趨多元、觀眾需求不斷更新的大背景下,博物館還應面向未來,積極作為。

讓歷史之光映照未來

全球多家博物館都在創新展陳和活動方式吸引年輕觀眾走進博物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兼財資主管詹姆森·凱萊赫介紹,在大都會博物館所在的紐約,博物館聽取社區的需求,舉辦街區派對,吸引兒童到博物館參與繪畫,舉辦包括中國春節在內的不同國家雙語節慶活動,“我們成功地將訪客平均年齡從42歲降到37歲。”據透露,明年上博將與大都會博物館合作在美國展出“镕古鑄新:宋元明清銅器特展”。

今年上海博物館老館和新館接待觀眾總數將超過6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說,上博觀眾的年齡也在下降。“博物館發生了很多變化,博物館的觀眾也在變化,而我們所處的世界更是今非昔比。上海博物館一直在思考,收藏過去的博物館,如何服務當下,讓歷史之光映照未來。”

圍繞今年舉辦的古埃及文明大展中貓這一元素,上博在全球綜合類博物館中首創觀眾攜寵物貓觀展的博物館奇“喵”夜活動,不少年輕觀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觀展體驗。不僅如此,上博還開發了移動端小游戲《埃及貓神廟》,推出劇本游《薩卡拉的秘密——最后的貓神節》等一系列活動。目前此次展覽文創銷售額已達1.5億元,還帶動更廣闊的城市消費。而正式宣布開放的上博東館,三分之一空間是公共服務區,新設置的古代文明探索宮、屋頂花園等,讓博物館有了更多“打開方式”。

“變的是‘新格局’‘新品牌’‘新體驗’,不變的是追求卓越的根基、服務人民的初心、彰顯精神的使命。”褚曉波說,今天的博物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每個人都能樂享的城市文化會客廳。

“變與不變”是在上博東館舉辦的首次“M20+全球頂尖博物館大會”的主題,大會旨在為海內外博物館同行提供經驗、交流合作、啟發靈感,為中國博物館和全球博物館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來自法國、日本、西班牙、英國、美國、阿聯酋、新加坡、烏茲別克斯坦、韓國、葡萄牙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陝西、河南、山西、遼寧、南京、廣東、重慶、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區博物館的代表圍繞“汲古為新——文化遺產保護與闡釋”“和合共生——聯結全球化與本土化”“擘畫未來——科技賦能與公眾參與”三個專題分別進行探討。(記者 簡工博)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