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這個小區打造了一間“花涇合議亭”!
繼中涇生境花園與花涇小筑之后,新涇鎮中涇居民區新涇苑再添一處新的居民休憩娛樂場所——“花涇合議亭”,該場地以“花涇”為核心主題,旨在與生境花園內的“花涇小筑”形成和諧的呼應。原先單一的休閑空間升級為一個集休閑、健身、文化、觀賞、教育、兒童娛樂以及議事協商功能於一體的多元化場所,成為了居民們休閑娛樂、暢談心事、交流情感的重要聚點。
“花涇合議亭”近日正式啟用
隨著幕布緩緩揭開,煥然一新的“花涇合議亭”正式亮相,居民們紛紛走近仔細觀賞、體驗。他們發現,原本斑駁的木質結構已經被重新打磨,刷上了新漆,四周還加裝了可收縮的百葉窗帘。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小雨淅瀝,居民朋友們都可以在亭中小坐。一位居民阿姨告訴記者:“亭子修得真好,干淨漂亮,座位也多,以后可以來這裡晒太陽、聊天了!”
居民體驗百葉帘效果
據了解,從立項、方案設計、討論定稿到施工改造再到現在的建成,“花涇合議亭”的更新改造歷時5個月,凝聚著居民們的智慧。
新涇苑始建於2000年左右,是個以回遷農民為主的老舊動拆遷小區,共有1007戶,居民3000余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區內各項基礎設施逐漸老化,加之各類雜草肆意生長致使環境變差……小區居民長期以來希望改善這一情況,而憑物業的單薄力量無法滿足居民對社區綠化常見常新、品質生活的需求。
木涼亭改造前
為了改善小區環境,進一步拓展生境花園的內涵,延展中涇生境花園的外延,提高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共管的意識,今年,中涇居民區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花涇合議亭”為載體,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的治理初心,通過真實管用的治理舉措,以社區居民為治理主體,統籌多方主體力量,持續推進“花涇合議亭”打造工作,切實改善小區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厘清社區需求,
調研征詢找准“靶點”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居民普遍反映問題及需求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深入了解社區實際情況,今年6月起,中涇居民區針對日益凸顯的綠化問題,啟動專項調研行動,通過多輪次座談調研和實地走訪,充分了解社區居民、物業公司等相關主體對小區綠化上存在問題的公共空間、空間規劃設想、希望得到改善提升的方向、特色內容打造、希望得到的各方支持、希望參與的方式與程度等相關內容,充分了解廣大社區居民的內在需要與訴求,匯集廣泛的社情民意。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木涼亭成為社區居民重點關注區域。木涼亭處於小區核心位置,一直是居民休憩、健身、兒童游玩的重要場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園內六角亭漏水、地板缺損翹起、健身設施位置凌亂、綠化損壞嚴重,逐漸難以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在通過多輪次溝通基礎上,中涇居民區逐步形成社區有需求、居民有共識的氛圍,並明確以新涇苑小區中心花園為重點區域,突出綠化提升與自治管理結合,推進硬件與軟件的雙重提升,打造“花涇合議亭”公共空間。
“花涇合議亭”居民代表意見征詢座談
發揮主體作用,
充分協商突出“重點”
在生境花園打造與常態維護工作基礎上,結合社區調研,新涇苑涌現出一批具有綠化養護、園藝花藝等技能的社區能人達人。在項目籌備醞釀階段,中涇居民區充分發揮能人達人作用,針對新涇苑小區中心花園現狀、現有空間功能、存在的重點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與梳理,同時,還針對中心花園綠化提升區域、花園空間功能完善與疊加等進行了充分醞釀,為方案設計提供了有效的依據。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貫穿“花涇合議亭”改造的重要工作方法。中涇居民區黨總支廣泛征詢居民意見,邀請小區居民沉浸式參與,讓大家“唱主角戲”,從“局外人”轉變為“自己人”。
中涇居民區通過社區招募、舉薦推薦等多種途徑,組建形成以社區黨員代表、志願者骨干、能人達人、業委會代表、物業公司代表等成員為主體的“花涇合議亭”自治理事會,通過共同協商討論,完成機制建立、職權清晰、責任分工等系列工作。
制訂了《花涇合議亭自治管理公約》
此外,讓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中涇居民區以“花涇合議亭”自治理事會為治理主體,以中心花園打造與維護為核心內容,結合生境花園主題延伸,立足居民日常習慣與活動需求,以一步一景、四季有景、二十四節氣為重點打造思路。結合社區老年人休憩需求、運動健身需要、兒童游玩區域、綠植生長周期、后期常態化維護成本與難易程度等因素綜合考量,確認“花涇合議亭”提升設計方案。同時,中涇居民區還制訂《花涇合議亭自治管理公約》,聯動物業服務力量,形成常態化管理與維護力量,逐步推動社區主體從“要我建”變成“我要建”的思維轉變,切實激發自治活力,讓居民作為主體充分參與到“花涇合議亭”建設、維護與管理當中,增強社區內生動力。
為了使團隊運行有規則、場地使用管理有要求,最終達到“花涇合議亭”有條件進行長效管理的目的,“花涇合議亭”自治理事會在居委會與紅擎公益的指導下,通過民主協商與表決,形成了《新涇鎮中涇居民區“花涇合議亭”自治管理公約》,公約從場地使用、安全衛生、文明自律三個方面對居民朋友進行引導與提醒。
凝聚治理合力,
多元共治解“難點”
在“花涇合議亭”提升設計方案完善過程中,結合社區居民硬件改造與綠化提升的雙重需求,設計方案落地實施成本超過了項目預算金額。為此,為了有效補充“花涇合議亭”硬件改造資金,中涇居民區黨總支充分發揮黨建統籌引領作用,籌集公益資金,進一步強化了居民區黨總支統籌引領力、組織動員力與資源整合力,推動區域共建共治。
項目改造得到共建單位的大力支持
如何將“花涇合議亭”轉變為人與自然、人與人相互銜接、和諧共處的寶貴場域,是“花涇合議亭”建成后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為此,在方案設計過程中,結合轄區內單位特色,中涇居民區重點突出“家校社”聯動,以圍牆外童欣幼兒園為重點單位,以“花涇合議亭”為落地區域,設立科普實踐基地,為社區、小區青少年兒童提供可自主選育、可親自種植、可定期觀察、可現場實踐的零距離科普實踐基地。
中涇居民區黨總支以提升“花涇合議亭”公共空間為載體,通過黨建引領、能人帶動、自治團隊作用發揮、平台共建共治、全齡段群體覆蓋、社會組織協商參與的治理格局,形成黨建有引領、自治有團隊、協商有平台、展示有空間、居民有參與、治理有規劃、管理可持續的治理路徑。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