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胃更暖心!這家社區長者食堂收到了一份“神秘禮物”
近日,楊浦區控江路街道西鳳三社區的第一家睦鄰社區長者食堂——江小楊飯堂收到了一位食客的“神秘禮物”,來自鳳城六村的革命烈士家屬孫菲菲送來了一面鮮紅的錦旗,表達她對社區助老用餐服務的感謝和贊揚。
從“一口熱飯”,到成為值得信賴的存在
今年77歲的革命烈士家屬孫菲菲自小就患有小兒麻痺症,腿腳不便。2018年由於不慎摔跤,腿部嚴重受傷,自此隻能借助輪椅出行。獨自居住的她,一日三餐都成了問題。直到今年8月,聽說家門口開了一家睦鄰社區長者食堂,她便成為了第一批打卡食客。從“一口熱飯”開始,老人漸漸與江小楊飯堂建立了聯系,並從一次次相處中發展出了寶貴的信賴。
據悉,第一次到店用餐后,孫阿姨的特殊身體狀況就被江小楊飯堂店長高強注意到了,他第一時間就加上了孫阿姨的聯系方式。自此,二人就常常對話。
孫阿姨在採訪中告訴記者,“我吧,肉不怎麼吃的。江小楊的高店長就會問我‘你需要什麼菜呀?’我說,我蠻喜歡吃魚的。但是因為我出行不方便的緣故,常常到店時間會比較晚,魚就吃不到了。他們就會幫我留一點我想吃的菜。其實我又不是什麼偉大人物,對吧。應該說從這一點小事上,就看得出江小楊飯堂對我這種殘疾人特別好。”
作為一家社區長者食堂,江小楊始終在思考如何才能“辦得起”“辦得久”“辦得好”。遠親不如近鄰,江小楊飯堂的尊重體諒和熱情服務拉近了與孫阿姨的距離,不少細節之處的考慮,更是讓她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溫暖與關愛。
“她的兒子不大在身邊,因為工作忙,就隻有周六、周日才回來。所以工作日的時候,她過來吃飯一般都會提前聯系我的。平常如果是沒人送過來的,我都在飯堂門口等她的。幫忙推輪椅吖、把預留的飯菜給她直接送到桌上,這些隨手的小事情,我和我的同事們都會幫她做好。”高強在採訪中說。
除了這樣的“就餐默契”,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江小楊飯堂還為孫阿姨准備了靠近門口、空間較為開闊的“專屬座位”。“我一般都是被安排在這個座位,因為我后面要有空間放我的輪椅,所以他們很考慮到我的方便。其實就這一點,就是我內心也非常感謝他們的,這樣的小細節非常重要啊。”孫阿姨激動地告訴記者。
從“家門口的飯堂”,到綜合為老服務平台
從“一對一”聯系,定制菜、預留菜,到專人幫助、專屬座位,江小楊飯堂的用心付出收獲了孫阿姨的滿滿感謝。其實除了孫阿姨,不少獨居老人和殘疾人群也都是江小楊飯堂的牽挂所在,飯堂開業至今,一直致力於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吃上新鮮可口有溫度的飯菜,特別是解決用餐困難老年人的“最后一公裡”問題。
“周圍社區的很多老年人都有我的電話號碼,他們和孫阿姨一樣,常常會在晚上打電話給我,告訴我明天喜歡吃什麼菜,叫我幫忙把菜留好。而且因為他們腿腳不方便,出行的時間比較久,所以我們飯堂都會特意關照打菜的服務員把菜提前預留准備好,滿足老人們的用餐需求。”高強在採訪中談到。
對於此次收到錦旗,高強表示,這讓江小楊飯堂的工作人員們深受鼓舞,這是一份社區居民對大家的肯定和鼓勵,十分寶貴。未來,大家會更加好地為社區長者們服務,讓更多的老人切實感受到家門口食堂的便利和暖心,更好享受幸福“食”光。
近年來,控江路街道緊密圍繞楊浦“幸福養老”的主線,從優化養老設施布局、引入專業服務資源、打造特色關愛項目等方面持續提升為老服務水平和能力,積極回應民意、承載民需、順應民心,致力為社區長者們構建無微不至的關愛之網,全心全力把惠民實事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控江路街道社區服務辦副主任蔣丹芸在採訪中談到,“像江小楊飯堂這樣助餐服務場所,不光是給老年人提供一個吃飯的地方,我們更希望其能夠為社區的特殊困難群體提供一個綜合性的社區服務平台。前期,我們也在這裡策劃了不少民生業務受理、養老政策宣講、醫生健康義診等等活動,讓老人們在家門口不僅能解決基本的吃飯問題,更享受到了綜合的一些便民為老服務,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未來,控江路街道還將持續深化社區為老服務能力水平提升工作,計劃新增兩家社區長者食堂,充分應用推廣江小楊飯堂前期積累的為老服務工作經驗和實踐做法,因地制宜地用好睦鄰社區長者食堂,探索多元化養老服務模式,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全力打造更多“家門口”的綜合為老服務平台,實現“全覆蓋”,進一步推動區域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