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上海楊浦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
市民在楊浦濱江“綠之丘”散步休閑。 |
楊浦區創智天地廣場。 |
居民在楊浦區228街坊熊貓飯堂選餐。 |
“且聽江潮樂”音樂會在楊浦濱江舉行。 |
傍晚時分,走在上海東方漁人碼頭,近處的楊樹浦水廠外親水棧橋賞心悅目,水管形狀的路燈、裝飾著儀表盤的長凳透出濃濃的工業遺跡風格﹔遠處高聳的楊浦大橋和對岸美麗的陸家嘴,披上了晚霞。
這裡,是上海楊浦濱江。
百余年前,楊浦是中國近代工業發源地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工業楊浦”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發生了深刻變化。曾經吊車、煙囪聳立的黃浦江畔,隨著上海大力實施岸線貫通、空間更新,變化尤其巨大。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楊浦濱江考察,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肯定楊浦濱江從昔日的“工業鏽帶”變為了如今的“生活秀帶”,強調“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
人民至上,實干為要。5年來,楊浦這片上海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區,每天都在發生變化,處處涌動爭先活力,奮力推進人民城市建設的楊浦實踐。
工業遺存 活化利用
螺旋式階梯蜿蜒而上,逐漸收縮形成層層疊疊的露台,各種綠植花卉包裹住了建筑骨架……這座出了名的濱江打卡地“綠之丘”,曾是煙草公司的機修倉庫,一座普通的鋼混6層樓房。“城市的發展不是推翻重建,應當像底片疊加,越來越豐富。”“綠之丘”設計者、同濟大學景觀學系主任章明說。
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100多年間,楊浦集聚過各種工廠,創造過眾多紀錄,涌現了不少勞模和先進人物。直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城市格局變化、功能調整、產業轉型,曾經喧鬧火熱的楊浦成為一處“工業鏽帶”。進入21世紀,上海啟動楊浦濱江更新改造規劃,這塊總面積15.6平方公裡、地處中心城區的水岸,被前來考察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稱作“世界僅存的最大濱江工業帶”。
“小舢板在天蒙蒙亮的江面上搖啊搖,到發電廠與紡紗廠中間的馬路邊上停下來,工人們挨個踩著跳板上了岸。”13歲當上紡織女工,在楊浦濱江工作、生活了一輩子的黃寶妹是新中國第一批勞模,2021年獲頒“七一勛章”。
黃寶妹工作了42年的上海國棉十七廠,如今已是“潮人”“潮牌”扎堆的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對紡織廠我是有感情的,當時要改造的時候,也擔心它變成豪華高檔、老百姓消費不起的地方。”黃寶妹說。濱江南段完成改造,一排排鋸齒形屋頂、紅磚牆老廠房得到了保護修繕,“看到老廠房變得這麼漂亮,我很開心!”黃寶妹漫步在江邊步道,禁不住感嘆。
“更高興的是,這裡吸引了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一邊游玩購物,一邊了解歷史,很有活力。”黃寶妹指著身上的酒紅色刺繡西裝笑著說,“你看,我這身西裝,就是在國際時尚中心買的。”
實現活化的工業遺存還有不少:祥泰木行舊址變成了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新建筑和它周邊的設施、環境裝飾,仍以木制為主,散步、游覽時幾乎隨處可坐﹔當年“遠東最大制皂廠”的車間變身網紅咖啡館,部分生產設備被保留下來,吸引著人們前來體驗、探秘﹔黃浦碼頭舊址建成了展廳,有半開放式展陳和“上海港碼頭號子”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的一站式體驗活動﹔上海船廠舊址,隨著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的落成,將變成上海博物館的分館﹔上海鍋爐廠舊址正在修繕,即將成為市民中心……
生活秀帶 幸福樂園
今年1月,“上海楊浦生活秀帶”獲國家文物局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授牌,也是唯一一處以工業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為主的示范區。
放眼楊浦濱江,在“保護”與“利用”的每個環節、每個細部,都能體現出對不同群體的愛護與尊重。楊樹浦發電廠處理工業廢水用的淨水池,留有24個柱礎、直徑20米的圓形大底盤以及曾經承載重型機器的條形結構,被設計成美觀輕盈的劈錐拱面屋蓋,很快就成了一處供市民群眾遮陰納涼的開放休憩場所,還開了一家零碳咖啡館。
“5年來,楊浦濱江空間同時推進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兒童友好公共空間示范區、市級公園城市先行示范區、空間無障礙創新示范區、低碳示范區等的創建,希望滿足市民游客參觀學習、健身休閑的多樣需要。”楊浦濱江集團總經理朱曉君說。
“各個景點之間、每個文化展覽區域都有無障礙通道,隨處可見無障礙標識,我一個人就能到達。”楊浦區肢殘人協會主席王婷說。她在楊浦出生、長大,過去高高的台階讓她出行十分不便,如今,楊浦濱江南段5.5公裡實現了設施無障礙全程貫通。
7歲的錢思文最喜歡在江邊跑跑跳跳看風景,也熟悉各種體育設施與游樂場地,渴了,他就到直飲水點接水喝,“不管我個子多高,都有能夠得著的接水口。”11歲的董千暢喜歡“綠之丘”,“我在這裡看繪本、學打五步拳,還體驗過青少年情緒管理夏令營。”這幾年,“綠之丘”配備了母嬰室,增加了兒童活動空間,青少年情緒管理、科普啟蒙、滬語小劇場等項目紛紛落地,已是附近市民的“遛娃寶地”。
而類似“綠之丘”這樣的兒童友好公共空間,在楊浦濱江還有33個示范點。
漫步道5886米、跑步道5631米、騎行道5394米,在楊浦濱江南段已實現“三道”貫通。在這裡騎行、慢跑、休閑散步的市民,“各行其道”,享受著休閑健身的快樂。
新改建的“人人屋”黨群服務站門口,有一處“楊樹浦驛站”透明幕牆和網格木制人字形座椅相結合的打卡點,屋后側階梯步道兩側安裝了燈帶。“常有游客排隊和‘人人屋’合影,以前隻能站著拍,現在可以坐著合影。加了燈帶,晚上老人、孩子走路更安全。”楊浦濱江“人人屋”黨群服務站講解員張蒨說,“所有的變化,都是圍繞著人發生的。”
像“人人屋”這樣的黨群服務站,在楊浦濱江有10座,相鄰兩座服務站間隔隻有六七百米。服務中心內有直飲水、微波爐、血壓儀等設施,還有全息數字沙盤、微型圖書館等,方便人們隨手點擊、直觀了解楊浦的歷史。
不僅如此,黨群服務站全部植入人民建議征集功能,居民可以通過線上掃碼、線下留言等方式提出建議。“2020年以來,平均每年都能收到5000多條居民建議,至今共有4000多條建議轉化落地。”楊浦區信訪辦、人民建議征集科副科長楊禎說。
產業勃發 科創潮涌
楊浦濱江,一批互聯網與數字經濟企業的總部大樓與央企項目正在建設。中交、中節能、美團上海科技中心、嗶哩嗶哩新世代產業園、抖音集團上海濱江中心項目相繼開工。濱江創智中心等將在2026年前基本竣工並投入使用。預計到2025年,將有30家以上在線新經濟頭部企業、3000家以上創新型企業聚集在這裡,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
2021年,上海致能工業電子有限公司作為重大產業項目落戶楊浦濱江。“周邊越來越好的環境,正成為公司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因素。”公司副總裁吳春城說,選擇落戶這裡,就是希望從中國工業的發源地出發,打造行業龍頭企業。
“楊樹浦正在變成‘楊數浦’。幾年后,在楊浦濱江南段將匯聚20多萬名年輕、有活力的創新創業人才。”楊浦濱江集團副總經理韓亞芳說,越來越多的重磅賽事、國際大展、城市空間藝術季、全球品牌發布會等活動,推動文商旅體娛融合發展,吸引更多資源聚集,讓濱江更有活力與魅力。
吸引年輕人集聚、創新創業的氛圍,是整個楊浦的環境基調。楊浦區域內有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10余所知名高校,集聚了18萬名在校大學生。5年來,隨著國家創新型城區、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和“科創中國”試點城區、全國創新驅動示范區推進建設,楊浦呈現出創新要素集聚持續強化、創新生態不斷向好、創新策源功能進一步提升、創新品牌力與影響力持續擴大的局面。
毗鄰五角場的大創智創新發展示范園區,是楊浦的智力、活力、創力“樞紐”。8.2平方公裡的園區孕育了4500多家創新創業企業,總營收超過3000億元。“我們將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領域明確定位,服務好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創新機構,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成為創新主體的‘戰略合伙人’,共同分享利益、承擔風險,激活相關載體,確保科技成果在楊浦區順利轉化。”楊浦區委副書記、區長周海鷹說。
目前,楊浦區數字經濟企業總數超過7000家,廣泛分布在工業設計、雲原生、工業互聯網、金融科技等領域。其中,以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23年營收2600億元,增幅達18.7%。
“楊浦區將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用最優的供給服務人民,努力建設屬於人民、服務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楊浦,奮力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楊浦實踐。”楊浦區委書記薛侃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04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