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竟然有13座古塔 承載申城珍貴歷史文化底蘊

2024年08月23日16:05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樂游】上海竟然有13座古塔,你知道它們承載了哪些文化底蘊麼?

最近,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展“寶塔乾坤:上海圓應塔遺珍展”正式亮相,給了很多市民游客了解上海這座城市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機會。你知道嗎,上海現存古塔13座,它們是上海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市文化旅游局的介紹開啟一場上海古塔之旅,品味悠悠歲月背后的故事。詳見↓

圓應塔(西林塔)

矗立於鬆江老城中的圓應塔,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因位於西林禪寺內,故又稱西林塔。

作為上海市現存最高的古塔,圓應塔已成為鬆江府城的象征之一。它也是上海清理發現文物最多的古塔,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興聖教寺塔(方塔

興聖教寺塔,又名方塔,位於鬆江方塔園的中心,建於北宋熙寧、元祐年間(1068-1093),距今900多年,因該塔建在興聖教寺中而得名。其塔身襲唐代磚塔形制成四方形,故俗稱為“方塔”。

方塔是我國佛塔修繕中完整保留宋代斗拱最多的古塔之一。方塔木構件尚存古代斗拱177朵,其中以宋代斗拱最多,佔63%。

李塔

李塔是鬆江年代最久遠的塔,位於鬆江李塔匯鎮(今石湖蕩鎮)。在店鋪林立、商賈雲集的小鎮中,這座七層寶塔鬧中取靜,古朴典雅。塔高30多米,七級四面,磚木結構,內有木梯可以拾級而上。

護珠塔

護珠塔,俗稱“天馬山斜塔”,坐落於天馬山中峰之右,始建於宋代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呈八角形,磚木結構,塔高七層,約18.8米。其斜度遠遠超過了意大利比薩斜塔

秀道者塔

位於西佘山東麓的秀道者塔又名月影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高約29米,為七層樓閣式塔,平面呈八邊形,是典型的中國古代磚木古塔。

泖塔

泖塔始建於唐乾符年間,距今有1150年的歷史,是上海地區早期佛教建筑的重要實物遺存。

1997年,泖塔被國際航標協會宣布為“世界航標遺產”,並列入世界歷史文物燈塔名冊。

萬壽塔

位於青浦青溪園內的萬壽塔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塔為方形,七級四面,磚木結構,為上海地區塔齡最小的一座古塔。

如今,萬壽塔臨水矗立,塔下青溪園內,亭台樓閣,曲徑通幽,清風拂面而過,是典型江南園林雋永韻味。

青龍塔

青龍塔,位於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是上海最古老港口——青龍鎮遺存的地面建筑物,是研究上海古代史、古建筑的寶貴資料。

華嚴塔

華嚴塔坐落在金山區亭林鎮鬆隱寺內。寺建於1352年,塔修於1380-1384年。塔為方形七層,磚木結構,承唐代風格。

法華塔

法華塔,又名金沙塔,坐落於嘉定古城中心登龍橋(州橋)南堍。

法華塔建成十年后,嘉定才正式建縣,縣城就以此塔為中心建設,延伸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而法華塔便是嘉定古城的最高點和最中心

南翔寺磚塔

南翔寺磚塔,高11米,八面七層攢尖頂,樓閣式仿木結構,灰磚砌筑。為南翔寺故址僅存的建筑,始建於五代至北宋初年,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清乾隆年間的一場大火,使得南翔寺成為廢墟,隻有這兩座磚塔“巍然雙峙”,磚塔劫后余生,盡管外貌已經殘損,但落日余暉之下,仍可媲美杭州西湖“雷峰夕照”,成為南翔寺故址僅存的風景。

龍華塔

龍華塔是上海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宋代樓閣式塔,明人馮遷稱贊其為“千年飛塔”,更有滬上“寶塔之冠”的美譽。

塔為磚木結構,七層八面,每層飛檐高翹,角挂風鈴,姿態雄奇,造型美觀,玲瓏剔透。

資料:市文化旅游局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