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有証施工就能"擾民"?一馬路深夜開挖居民無奈

2024年08月21日17:37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徐匯一馬路深夜開挖影響居民休息

有証施工就能“擾民”?

申城連日高溫,為避開暑氣,不少施工隊伍轉入“夜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夏令行動”近日接到多位徐匯居民的求助,稱其小區附近路段徹夜施工,侵擾居民的夜間休息。

多方反映后,居民隻得到“有夜間施工許可証”的說法。“難道一紙許可証,就能使嚴重的擾民行為變得合理合法嗎?”居民深感不解。

老滬閔路問題突出

不久前的一天,記者於夜間11時許來到老滬閔路百色路交叉口,找到了第一個施工現場。此處正在進行合杆整治工程。由於需要更換交通信號燈的燈杆,現場有吊車作業,老燈杆底部與地面連接處經鑽機打鬆后,再由吊車拆除。“鑽機和吊車是流水線作業。”一位工人告訴記者。其時已是深夜,老滬閔路上鮮有車輛來往,施工隊伍在各個燈杆間輪轉,鑽機打孔時短促、高頻的聲音常於道路四周響起,受照明等施工需求的影響,發電機持續發出低頻的嗡嗡聲,而吊車一旦開始移動,產生的轟鳴更能瞬間帶來超過70分貝的噪聲。

如果“陣發”的噪聲尚可忍受,那麼持續工作的氣泵鑽則使得長橋六村的居民苦不堪言。當日晚間,記者順著老滬閔路向南行,約在深夜12時許來到了長橋六村所在的羅秀路路口。為鋪設電纜,施工車輛要沿羅秀路向東一路開鑿上街沿部分的路面。記者注意到,施工區域與長橋六村隔路相望,站在小區沿街的幾棟房屋處測量,氣泵鑽作業帶來的噪聲達到近90分貝。“已經四五天了,每天都是晚上10點到凌晨4點施工。”保安亭內的值班大叔說。

沿著老滬閔路,從百色路行至羅秀路,記者見到了大大小小不下10個施工現場,施工內容“五花八門”,除更換燈杆、鋪設電纜外,還有老滬閔路上中西路附近的公交站台改造工程、人行道改造工程等等,其中大部分工程都涉及路面的開鑿、發電機的使用等容易產生噪聲的工序,對附近居民產生巨大的影響。

非得深夜施工嗎?

記者與施工現場的工作人員攀談,對於深夜施工,他們大多表示無奈:“白天施工不行,會影響交通。”那麼,等到深夜再施工真的有必要嗎?

記者仔細觀察了老滬閔路沿線的所有工程內容及所處位置,發現部分涉及上街沿人行道改造的項目在白天同樣是用護欄圍起的狀態,上街沿無法行走,行人也隻能通過非機動車道等繞行。“既然白天晚上都不能走,那談何影響交通呢?”對此,附近的舒樂小區居民劉女士認為,如果顧慮當前天氣炎熱,也還是有其它很多時間可用來施工,“比如早上6點到8點、晚上6點到10點,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會相對小一些。”

除了這些對通行實質無影響的工程以外,盡管更換燈杆、鋪設電纜等工程確實會造成佔據車道或小區出入口等情況,但使用鑽機開鑿路面的工序其實也可以提前完成。

必須採取降噪措施

據業內人士介紹,申城對於夜間施工已有管理機制。例如施工中必須對機械或設備加設降噪措施﹔禁止採取捶打、敲擊和鋸割等易產生高噪聲的作業﹔禁止使用氣壓破碎機、空壓機、泵錘機、筒門鋸、金屬切割機等高噪聲機械或設備等。結合我國的《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准》,夜間建筑施工環境噪聲不得超過55分貝,最大聲級超過限值的幅度不得高於15分貝。對於這些標准與細則,老滬閔路沿線的工程在施工中顯然並未留意。

入夏以來,徐匯居民針對夜間施工擾民的求助屢見不鮮。除記者實地探訪的老滬閔路沿線外,天鑰橋路、小木橋路等路段附近居民同樣連夜無法安睡,而“沒有降噪措施”“看不到許可証張貼”很普遍。按規定,規范張貼許可証是最基本的要求。業內人士建議,對於周圍住宅區密集的施工工程,除在施工現場張貼許可証外,也可在住宅區內張貼告示。同時,在工序及工期的安排上也應更加靈活,並嚴格落實夜間施工管理辦法,“有沒有落實降噪措施必須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記者 唐乙雋 實習生 顧玥)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