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結合造就“新打法”,寶山城運平台為市民筑牢數字安全屏障

為應對強對流、強降水天氣,前些年“傳統打法”主要靠工作人員的“鐵腳板”去了解和處理,工作量大但效率不夠高,遇到台風等極端天氣更是有些力不從心。如今寶山有了城運視覺中樞、算法中樞等城運數字化核心功能部件支撐下的“新打法”,並通過人機結合相互取長補短,一張高效率的“數字安全屏障”大網在寶山完成布局,並且在今年夏季的防汛保障等工作中表現突出,成為市民生活和安全的守護神。
在寶山城運中心大廳,大屏幕上顯示著一些區內重點監控點位的動態實時情況,工作人員全神貫注,盯著一系列數據的變化。這些數據和大量的視頻、圖片信息,都來自覆蓋全區的寶山城運數字安全屏障。
如果把時間拉回到幾天前,這個大屏幕聚焦的就是8月11日和12日發生在寶山的大風和暴雨天氣,寶山區防汛指揮部通過這個數字安全屏障,對當時的極端天氣引發的緊急情況進行了高效處置。
寶山區城運中心平台運行科科長表示,“先通過日常的人工巡邏,遴選出全區范圍內100多個易積水的點位,一旦有大雨這些點位就開啟自動算法。哪些點位易積水,並且產生了大量積水,平台就會實施預警,例如8月11日預警平台對淞南鎮多個點位進行了預警,反映水位異常,然后相應的點位同時發給了區防汛部門、水務部門以及街鎮,做好現場的及時處理。”
據了解,8月11日下午淞南鎮的降水量達99.5毫米。區城運平台發揮技術平台與協調平台的作用,運用AI智能算法聯動防汛應急處置,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防汛防台工作,打好防汛攻堅戰,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以軍工路下立交點位的實戰來看,從平台付出積水預警到處置完畢,用時隻有半個多小時。8月11、12日兩天,平台通過區城運AI算法中樞智能發現並及時處置路面積水問題共計45起。




其實,城市生活的險情不僅來自於極端天氣,還來自其他的許多方面。例如,長江口區域每年都會吸引一些野泳愛好者偷偷去游泳,個別自媒體從業者甚至為了吸引流量來這裡體驗和直播,這種不顧安全警告的做法給當事人帶來了安全隱患。借助“數字安全屏障”的強大預警能力和人機結合機制,寶山今年夏天已經高效處置了多起這類事件,避免了意外發生。
寶山區城運中心平台運行科科長告訴記者:“今年奧運會引起了大家對跳水的關注,有的人就爬到比較高的建筑物上跳水,這是相當危險的。平台對此發揮了人巡力量和人機結合的優勢,一方面加強了網格化的人工巡查,發現相關情況以后及時進行上報,聯系勸阻,另外也是應用了視覺中樞的沿江鷹眼視頻,通過智能算法及時發現野泳情況,一旦發現情況,迅速發送到友誼城運中心,並聯系相應的管理部門去現場勸阻,將野泳的人員在安全的前提下帶離到岸上。”
在寶山,數字安全屏障還在實戰中不斷完善,它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預警和處置也越來越高效。
(來源:上海寶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