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灣谷科技園:一站式服務新標杆,全方位護航企業成長

2024年08月20日16:35 |
小字號

編者按:今年楊浦區優化營商環境方案更新到7.0版,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一個“暖”字。在近日舉行的上海市各區“營商環境巡禮”楊浦行活動發布儀式上,楊浦區優化營商環境再出新招,以街道為切入點,結合屬地化服務優勢和功能定位,推出“一街一品”項目。

這一期我們介紹的是新江灣城街道的營商環境優化舉措。街道轄區內的“灣谷科技園”,依托大學校區的知識溢出效應,以及城市裡獨一無二的原生態自然環境,成為“新一代生態商務總部型辦公+國際科技產業集聚區”的科技園區,且形成了獨特的創新生態。

在上海,一個科技園區因為與硅谷有著相似的區位優勢,而被命名為“灣谷科技園”。它的周邊,擁有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等知名高校。

今年5月,由上海市楊浦人民政府、復旦大學和上海市城投三方共同發起的未來谷—灣谷創新中心落地灣谷科技園,將努力在強化科技創新策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為區域創新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宜創:要素齊聚,活力迸發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被灣谷的濃厚創新氛圍吸引,將研發“大腦”搬來這裡。德國漢高就是其一。今年年初,這家在工業和消費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在灣谷正式啟用漢高消費品亞洲研發中心,進一步加強漢高本土化創新的深度和廣度。

事實上,“科技創新”早已寫在灣谷的基因裡。十年來,灣谷科技園結合自身定位,不斷深化“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和“學城、產城、創城——三城融合”建設理念,整合高校、園區、產業等優勢資源,集聚社會力量,始終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初步建設成為“技術交易活躍”“新興產業孵化”“龍頭企業集聚”“創新文化和諧”於一體的科技園區。

如何讓科技園區突破物理極限,成為具有巨大輻射效應的科技創新集聚區?灣谷瞄准了技術轉移服務,扶持相關業態,打造技術轉移功能集聚區。目前上海技術交易所、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都在灣谷落地,為園區內的創新創業打開了高速通道。

2015年揭牌成立的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是全國唯一以市場化機制運作的區域性技術轉移中心,也是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20年10月開市的上海技術交易所,是國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組建的國內首家國家級常設技術市場,專注技術交易,匯聚政府、金融、成果、機構等要素,形成創新資源集聚效應,並為產業轉化及發展賦能。截至目前,上技所累計服務園區企業5家,項目數11宗,成果服務數35個,成交金額2.93億元。

今年開始打造的未來谷作為深化區、校、企協同創新的服務平台,將培育引進更多高質量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合體等平台載體,促進核心程度高、帶動效應強的項目孵化轉化,通過與上海技交所、上海國投等實力機構合作,加快整合技術要素資源,強化產業與金融對接,以完備的要素保障助力企業成長壯大、產業集聚發展。

宜業:服務精准,近悅遠來

灣谷科技園以舒適的總部辦公為物理載體,以多維度的園區管理為平台支撐,以完善的園區配套為服務要素,吸引了不少總部企業和雙創企業入駐,同時也帶動了一大批相關上下游企業進駐。其中不乏中兵北斗、千尋位置、復旦微電子等業界翹楚。大批企業的入駐所產生的“虹吸效應”正使灣谷成為上海重要的科創產業集聚區和集散中心。

從3個人開始創業,到超過500名員工,在灣谷科技園擁有超200人的研發團隊……復志科技經過8年發展,如今已躍升為一線3D打印公司。“在創業早期,3D打印還不受資本關注,政府的政策支持對我們初創企業非常重要。”創始人兼CEO封華說。而在楊浦,他所獲得的遠不止資金扶持,而是整個創業生態體系的支持,“樓下是技術交易所,隔壁是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旁邊是復旦大學,這種所需要的資源就近可得的感覺對於創業者而言非常難得。”

面對園區內處在初創期、成長期、穩定期等不同階段的企業,新江灣城街道會同上海城投置地(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加”“減”“乘”“除”四大算法,持續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各類服務。

“加”強樓宇招商一體化建設,成立全區首個樓宇發展自治聯盟。街道強化樓宇之間的互動聯系和經驗分享,提升樓宇管理的標准化、規范化水平與樓宇租賃信息透明度,規范商務服務品質。去年上線的產城融合一網式營商服務平台,通過納入轄區內園區樓宇、企業數據,聯動多方資源,以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造服務企業一站式“數字管家”。

精“減”辦事流程,推進服務企業就近辦、零距離。為了發揮灣谷驛站貼近企業距離優勢,街道將“一網通辦”系統延伸到站點,建立營商環境訴求受理和分級辦理機制,有效地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定期開展政策宣講服務日活動,為企業提供工商、稅務、金融、人才、勞動就業、法律等專業政策咨詢﹔適時開展企業沙龍、商會活動,建立常態化的政企溝通聯系機制。

發揮服務“乘”數效應,樹立全員“店小二”意識。街道聚焦提升服務樓宇能級,創設“雙樓長制”,由各級干部、樓宇管理方、部門負責人擔任19家重點樓宇群大小樓長,並會同投促部門、市場監管所設立“專管員”和“服務專員”,集聚一支70余人的服務隊伍,為樓宇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通過加強日常定點走訪,協助企業解決員工招聘、人才落戶等實際困難。

破“除”機制體制障礙,持續創新機制提升服務效能。街道成立全區首個營商服務綜合驛站,將社區受理中心政務服務、社區衛生中心健康服務、券商企業投融資服務一站式直送企業“家門口”。

今年年初,灣谷科技園迎來了一位“法治副園長”,這是上海檢察機關設立的全市首批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承擔了引導園區內企業開展合規管理,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合規管理體系等工作職責。年底,街道還將在園區內建成灣谷法治中心,整合區司法局、區公安分局、區法院、區檢察院、區信訪辦、區人社局、區市場監管局等區相關職能部門,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上市調解、外籍人士辦証、訴訟服務指引、企業合規體檢、企業登記、勞動監察等服務,持續提升園區服務專業化水平,為企業白領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

宜居:配套多元,心安歸處

留住人才,才能留住創意,讓活力持續。幫助人才住有所居、安居宜居,心無旁騖地干事業,是建設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濃墨重彩地寫在了灣谷科技園的發展規劃裡。

為了滿足人才的安居需求,上海城投置地(集團)有限公司打造出滿足高品質居住功能的租賃住宅品牌“城投寬庭”,以全方位管家式貼心服務,幫助住戶實現向往的美好生活。同時針對新市民、年輕人的住房剛需,推出保障性租賃住房。

目前,在新江灣城街道轄區內共有兩處保障性租賃住房社區,都位於地鐵站附近。城投寬庭江灣社區共建有1719套保障性住房,服務2000余人,提供一房到三房多種戶型。同時,自帶約3000㎡的商業配套以及約800㎡的公共服務空間。城投寬庭光華社區共建有1234套保障性租賃住房,服務人數1000余人。

根據街道與城投置地簽訂的2023—2025年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以優惠價向企業推廣城投房屋租賃項目,共同服務企業留住人才。除此以外,還持續推進社區治理共建共享,以服務區域發展為核心,整合灣谷家庭醫生工作站、城投寬庭、社區文化中心、楊浦區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查工作站等各類資源,全面推動區域聯動發展﹔立足D4(城投寬庭)地塊,圍繞年輕人,打造青年友好綜合體(Young+),通過復合社區服務、生活服務、樂業服務、文化活動等功能,“一站式”解決新江灣城青年生活、工作、社交等多元化需求﹔推動區域共治,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共同參與文明創建、環境治理等工作,共同優化區域環境,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加速推進社區更新、社區治理、美麗街區等方面的應用場景落地,為社區居民和企業營造良好生活創業環境。

守著中心城區唯一的濕地,新江灣城社區綠化覆蓋、綠道串聯、綠網貫通形成“森林繞城”,實現人與自然交融、文化與生態互動、健身與旅游結合。“風箏節”“悅讀季”“運動季”“音樂季”等新城四季文化節等主題活動輪番開場﹔長三角風箏邀請賽、新城詩詞成語大會、新城社區體育大聯賽、交響音樂會等文體品牌推陳出新……在這裡,生活配套更加細致,生活內容更加精致。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創新催化、生態優化的美好畫卷,正在灣谷、在新江灣城徐徐展開。

(來源:上海楊浦)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