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文旅部推薦的上海三條精品線路,一起去看看吧

2024年08月16日17:05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樂游】文旅部推薦的上海三條精品線路,快來一起去看看吧→

市文化旅游局介紹,為豐富暑期優質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文化和旅游部遴選推出82條“營造之美 自在鄉村”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帶游客看古建、訪遺跡,尋根脈、品文化。其中上海有三條入選,分別是金山 “尋畫古鎮 意蘊江南”古鎮漫游之旅、奉賢“海國長城”探索之旅、青浦“橋見江南”探索之旅,一起來看看吧↓

金山 “尋畫古鎮 意蘊江南”古鎮漫游之旅

一 線路簡介

金山擁有楓涇鎮和張堰鎮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楓涇有著1500多年的歷史,地接吳根越角之氣,時承海派文化之靈。古鎮“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鎮區河道縱橫交叉,水網遍布。楓涇是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楓涇尋畫”是古鎮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張堰舊名赤鬆裡,文化底蘊深厚,鎮內有南社紀念館(姚光故居)、白蕉藝術館等多處歷史文化名勝,“千年古鎮,百年風騷”是對張堰的生動描繪。

線路所在地:上海市金山區

行程路線:中國農民畫村——一尺花園——楓涇古鎮——朱學范故居

大隱書局——上海南社紀念館——白蕉藝術館——陳家走馬樓——張堰歷史人文風情館

交通方式

自駕:上海市區(上海南站)距楓涇古鎮60公裡,駕車約1小時。

二 線路亮點介紹

朱學范故居:坐落於楓涇鎮新涇路200號,建於清代光緒三十一年,是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05—1921年,著名愛國人士朱學范在此度過了童年時代,2005年9月故居對外開放,內設朱學范生平陳列館,是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上海南社紀念館:設立於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姚光故居內,是國內首家全面陳列南社歷史人物事跡的專業場館,國家3A級旅游景區、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實踐教學基地。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后最有影響力的革命文學社團,金山是南社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陳家走馬樓:距今已有百余年歷史,是金山現存較為完整的木結構走馬樓。整棟建筑雕梁畫棟,古色古香,前后二進二層樓,一大天井居中,樓屋呈“回”字結構,樓上四周有走廊可貫通,具有上通下達、一團和氣的文化象征。在金山近代史上,這座走馬樓是金山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支部,如今這座百年小樓成為文創活動的平台。

三 周邊產品推薦

一尺花園:曾為蔡以台讀書樓,歷史上,楓涇古鎮孕出過3位狀元,其中史料最為豐富的,為乾隆二十二年的狀元蔡以台。讀書樓始建於清代,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蔡以台正是在此奮發讀書,金榜題名。“一尺花園”入住此處,將這座清代老宅打造成為歷史、時尚和生活相交融的文化休閑空間。讀書樓位於金山區楓涇鎮盛家弄4號,樓內以蔡以台的史料和著作陳設,游客置身樓中,在享受咖啡帶來香醇口感的同時,還可感受到一種氣息濃郁的漫時光。

楓涇古鎮:楓涇是上海的西南門戶,楓涇古鎮,地處江浙滬所屬五個區縣交界之處,一個經濟強鎮、商貿重鎮、文化名鎮、生態新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09年又以“楓涇尋畫”之名榮獲“新滬上八景”。楓涇古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這裡文化底蘊深厚,人杰地靈,“三畫一棋”是這裡獨有的文化現象。

農民畫村:坐落在中洪村,國家3A級旅游景區,是一朵植根於鄉土,綻放於民間的藝術之花。楓涇鎮中洪村作為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先后被評為“中國特色村”“中國十大魅力鄉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上海市民喜愛的鄉村旅游景點”。這裡住著全國各地的農民畫畫家,在這裡既可以欣賞鄉野美景,又能遍覽美妙畫作。

大隱書局:原為張堰中學宿舍。此宅大約建於清末,曾是原金山第一家商會會長錢伯勛在張堰鎮上的一處房產,開過綢緞店,后租借給了張堰浦南中學做男生宿舍,后歸張堰中學管理。書局在原有建筑的基礎上進行改造修葺,以上海近代歷史建筑為主軸,在傳統的書店裡融入了休閑、社交等元素,為讀者提供了一個靜心閱讀的歇息之地。

四 特色美食和創意產品

特色美食:楓涇四寶(楓涇丁蹄、狀元糕、天香豆腐干和金楓黃酒)、楓涇粽子、楓涇燒麥、堰菜(留溪第一樓、如意園酒家、留溪和平飯店)、聞萬泰醬菜。

創意產品:農民畫文創產品。

奉賢“海國長城”探索之旅

一 線路簡介

一次沉浸於時光隧道中的文化探索,帶領游客穿越時空,與奉賢歷史親密接觸,感受到這些歷史文化遺產的魅力,領略奉賢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華亭海塘奉賢段、青溪老街內古建和奉城城牆,不僅是奉賢歷史的見証者,更是傳承豐富文化內涵的珍貴遺產。

線路所在地:上海市奉賢區

行程路線:華亭海塘奉賢段——吳房村——青溪老街——李窯村——奉城城牆

交通方式

自駕:從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自駕至華亭海塘奉賢段約53公裡,車程約60分鐘。

二 線路亮點介紹

奉城城牆:始建於明洪武十九年(1386),清雍正四年(1728)擴建為奉賢縣署。奉城鎮原有朝陽、鎮海、阜成、拱辰4門,城高2.5丈(8.33米),城圍3公裡,四門外又各有月城一座,現存留的是拱辰門(北門)月城城牆一段。1999年,對古城牆進行了整體遷移。1997年7月,被列為奉賢區文物保護單位。

三 周邊產品推薦:

華亭海塘奉賢段:位於奉賢柘林的華亭古海塘,是上海最早的海岸線遺存,全長8.6公裡,被稱為“海國長城”。始建於清雍正三年,歷經10年竣工,全長40余裡,是清代江南海塘的主要組成部分。塘身通體由青石和花崗石的條石壘砌而成,其中約200米石塘為江南海塘工程的示范段樣塘。塘身上鑲嵌的“屹若金湯”“萬世永賴”“河口界碑”“長慶安瀾”“海晏河清”“保護桑田”等碑石銘志共30余處。2019年10月,華亭海塘奉賢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碧海金沙:地處上海最南部的杭州灣,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擁有近8萬平方米的沙灘和65萬平方米的水域。景區風景優美,水上運動更是豐富多彩,被評為2023中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

海灣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擁有5.3公裡海岸線,園中有水上運動、兒童游樂園、森林卡丁車、森林馬場等活動項目。春天有櫻花牡丹綻放,夏有滿湖荷花清涼透心,秋賞銀杏紅楓,冬看梅花凌霜傲雪,森林四季處處好風光。

都市菜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在這裡,游客可以親自體驗種植、採摘和烹飪蔬菜的樂趣,品味天然有機蔬菜清新口感的同時,放鬆身心,享受輕鬆悠閑的田園樂趣。同時,都市菜園也可以讓小朋友學習蔬菜知識和體驗農事,在獲得自然知識的同時,收獲快樂親密的親子體驗。

四 特色美食和創意產品

特色美食:本地塌餅、海棠糕、火爐餅、奉賢黃桃、黃桃果酒、黃桃汽水、梨膏、梨子汽水。

創意產品:黃桃瓷器、黃桃抱枕、土布。

青浦“橋見江南”探索之旅

一 線路簡介

青浦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朱家角、練塘、金澤3個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江南古鎮的格局、江南文化的風雅。村落中的古橋、古建筑,是歷史留下的珍寶,是江南水鄉文化的神韻所在。放生橋、普濟橋、迎祥橋等唐宋元明清各時期的古橋保存完好﹔金澤廟會、江南園林營造技藝等,都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泖塔、大清郵局、章堰村文化館等古建筑經煥新或修繕后煥發出歷久彌新的迷人風採……“出門即過橋,人家盡枕河”,青浦水鄉的意境妙不可言!

線路所在地:上海市青浦區

行程路線:蟠龍天地——章堰古村落——朱家角古鎮——上海太陽島度假區——東厙村——金澤古鎮

交通方式

自駕:距上海市區48公裡左右,車程70分鐘。

公共交通:上海地鐵17號線朱家角站下。

二 線路亮點介紹

泖塔:位於朱家角鎮張馬村的太陽島上,是一座五級四面的磚木結構樓閣式佛塔,也是目前已知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燈塔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唐代乾符年間(874—879)。1997年,泖塔被國際航標協會宣布為“世界航標遺產”,並列入百座世界歷史文物燈塔名冊。這座千年古塔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游客和學者前來探究。泖塔周邊有太陽島度假酒店,環境優美,滿目青翠,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非常適合休閑度假。

三 周邊產品推薦

朱家角古鎮:這裡清風怡人,流水輕柔。穿梭在古香古色的建筑間,可品讀古往今來的繁華與靜謐。這裡九街沿河而伸,千幢明清舊宅依水而立,36座石橋古風猶存。放生橋、泰安橋、平安橋……伴著江南茶樓裡婉轉的曲調,蕩漾著雅致古韻。以600余年歷史老宅為基礎建設的安麓酒店、明清時期老宅改造的井亭民宿、雕花長窗磚鋪庭院的清代舒宅角裡大院……散布在古鎮的各個角落,陳設古朴雅致,又具有現代美學的賞心悅目。

金澤古鎮:歷史悠久,興於宋、盛於元,集中了宋、元、明、清四朝古橋,如普濟橋、如意橋、迎祥橋等,金澤被贊譽為“古橋博物館”“江南橋鄉”。金澤古鎮歷史文化風貌區中心的頤浩禪寺,始建於宋景定元年(1260),相傳為南宋宰相呂頤浩的故宅,有一株編號為0028的南宋古銀杏,700多年來默默守護著古剎。走進這裡,游客可以徜徉金澤水鄉,欣賞四朝古橋,感受古剎的寧靜。

蟠龍天地:歷經千年,留存了獨特的江南景觀,始建於元代,歷經600多年的單孔石拱橋香花橋,仍長期為居民生產生活所使用,此外還有鳳來橋、涵春橋等“九龍一鳳”10座橋,漫步其上穿梭河流,感受蟠龍過去與現在的連接﹔青浦區的程家祠堂,已修繕煥新,常進行非遺展示﹔積蓄千年香火的蟠龍庵,可將美好的心願挂上祈福之樹……蟠龍天地自2023年開業以來,不斷將傳統與現代交融,成為人氣居高不下的沉浸式江南打卡地。

章堰古村落:位於重固鎮西北2.5公裡,距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這座小村距北宋的“國際大都市”青龍鎮僅有2公裡,曾經可謂是北宋文人雅士的流連之所。蘇軾、米芾、梅堯臣等文人大家都在此留下了風雅的印記。“兩岸人家盡枕河”描繪的就是章堰的村落圖景。古廳宅臨水而筑,古橋津梁跨河,如今依然保留著匯福橋、金涇橋、兆昌橋等3座。章堰文化館就像是從老建筑中重新“生長出來的”,入選了“2020年全球十佳博物館及文化中心”。

東厙村:翠竹繞村、小橋流水、曲徑通幽,自然環境美不勝收。這裡有始建於明朝、目前仍在使用中的瑞龍橋,整體保存完好,長期為村民生產生活所使用,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始建於元朝的庄嚴寺,寺內兩株500余年的銀杏古樹,相依相伴,樹冠相連,被人們稱作“兄弟樹”﹔持續打造特色的“一街、兩廊、三橋、四季”自然景觀區和民宿“一核八區”格局。東厙村,吸引四方游客慕名而至、盡興而歸。

四 特色美食和創意產品

特色美食:朱家角阿婆粽、金澤燒麥、練塘熏牛蛙。

資料:市文化旅游局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