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預約參觀是唯一出路嗎?場館外兩種聲音

免預約參觀才短短幾天,廣東省博物館緊急恢復全員預約
博物館預約參觀是唯一出路嗎
廣東省博物館發布公告,從今天起恢復全員預約制度。距離8月2日該館宣布可在上午9時至9時30分期間免預約限量現場登記身份証入館隻有短短幾天。
免預約入館本是便利觀眾之舉,為何這麼快就取消了?近年來,文博場館全預約參觀一直存在爭議。有業內人士解釋,預約是平衡場館接待能力和大客流的舉措,在運營安全、客流量和參觀體驗等多重因素中尋找“最大公約數”。
熱門場館外兩種聲音
此前廣東省博物館採取“全員實名預約”參觀機制,也是那些高人氣文博場館普遍採取的參觀方式。
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正在舉辦的古埃及文明展人氣旺盛,昨天上午8時30分,等待9時開館的第一批預約觀眾不少已提前到場等候。盡管提前排隊的觀眾不少,但隊伍並未溢出排隊區域影響到周邊公共區域。8時35分前來排隊的觀眾陸先生說:“分時段預約可以大致推斷出排隊時間,如果不是預約而是‘先到先得’,估計提前幾個小時就有人來排隊,這麼熱的天吃不消。”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預約參觀對熱門博物館的文物安全和參觀秩序來說非常重要,博物館每天接待人數有上限,分時段預約可以一定程度上平衡排隊情況,降低館內瞬時人流量。
文博熱席卷全國,許多熱門文博場館的預約名額幾乎都是被“秒殺”。在不少熱門文博場館外,記者看到有未能成功預約的觀眾希望入內。“暑假都是帶孩子來,即便沒預約上,也想到現場碰碰運氣。”上博門外盡管多處挂上“今日票已售罄”的告知牌,仍不時有觀眾詢問能否現場購票。有觀眾感嘆作為公共文化機構,過去博物館“想進就進”,如今預約制成了普通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攔路虎”。
有些觀眾只是為打卡
熱門文博場館“一票難求”,也滋生了黃牛倒賣“預約名額”、收費“代約”等情況,甚至有旅行社等機構參與其中。7月底,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經濟信息聯播中報道廣東省博物館門票“秒光”,一些人卻公然售賣門票代預約服務。該報道的記者聯系黃牛試圖獲得第二天的預約資格失敗,最終花90元買到當天的預約名額並成功進館。這些問題完全是預約制的“鍋”嗎?
8月2日,廣東省博物館發布公告,繼續預約制的基礎上,在8月31日前每個正常開放日的早上9時至9時30分,開放觀眾免預約現場登記身份証入館。然而短短幾天之后,這項新措施就被取消。
對此,廣東省博物館解釋,評估新措施實施后8月3日至6日現場客流情況,已遠超博物館的承載和接待能力。為確保觀眾人身安全及文物安全,決定現場登記措施於8月8日起取消,恢復全員預約。
預約制也絕非萬能靈藥。“以前博物館想進就進,觀眾總體人數不多,能好好靜心參觀,與文物對話。”文博愛好者葉女士發現,如今博物館涌進了一大批新觀眾,“但他們似乎對文物和歷史不感興趣,喜歡的是‘打卡’,想要的是在社交媒體上‘晒文物表情包’‘斗國寶’”。
今年在上博東館舉辦的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參觀人數上百萬,每天觀展高峰時段展廳內人頭攢動,想要靠近欣賞文物需要等候。“如果追求好的觀眾體驗,每天觀眾最好控制在3000人以內。”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採取這樣的限制,意味著大量觀眾沒有機會走進熱門博物館,“高品質的展覽如果沒有讓足夠多的觀眾看到,本身就是資源浪費”。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熱門文博場館“一票難求”的情況,是觀眾高漲的觀展熱情與文博場館有限的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
上博東館今年2月2日向公眾開放后,首期試開放空間隻佔東館展陳空間的25%左右,每天限流8000人次。試開放首日凌晨開放預約,名額5分鐘全部被搶空。
6月26日上博東館進入第二階段開放,新增10個展廳及互動體驗空間,開放面積達展陳空間80%左右,日接待量也提升至每天2萬人次,“預約難”問題大大緩解。
是否預約看客觀需求
今年暑假期間,不少熱門文博場館紛紛採取增設夜場、延長開放時間等措施以提升接待能力。上博古埃及文明展不僅每周二至周五晚上增開夜場,還在周六夜間安排了十場攜貓觀展的特殊場次,加上夜場后,每天接待能力“頂格”達1.2萬人次﹔中國國家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等紛紛延遲閉館時間,陝西歷史博物館延遲閉館的同時還將每天開放時間提前至上午8時。
“如果一個城市能提供更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文化享受,不用扎堆到幾個場館,獲得感和體驗感也會提升。”葉女士發現,除了上博火爆的古埃及文明展,7月31日河北博物院鎮館之寶、有“中華第一燈”之稱的西漢長信宮燈亮相奉賢博物館,“這幾年上海區級博物館、高校博物館都在發力,不斷推出好展覽,也吸引了大批觀眾”。
今年端午假期開始,上海包括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在內的3000余家文旅場所已全面落實入館參觀、入園游覽免預約等舉措。但上海博物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上海氣象博物館等8家文博場館仍需實名預約。對此不少市民和游客紛紛叫好,“是否預約應根據場館的實際流量和客觀需求”。
即便在歐美發達國家,一些國際知名博物館仍在必要情況下採取全預約措施。例如正在舉辦奧運會的巴黎,盧浮宮在今年7月1日至9月8日期間就採取所有游客提前預約門票入館的措施。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館方是否採取預約制要綜合考慮,關鍵要做好平衡。
一些游客建議,預約和現場開放並不完全對立,“優先鼓勵預約,留出部分名額現場分時段放票”。也有市民建議收費特展可與常設展覽走不同通道分流。一些文博愛好者表示,“文博熱”也是提升觀眾觀展素質的機會,“很多人走進博物館還是‘看熱鬧’的階段,喜歡扎堆。如果看展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觀眾特別是本地觀眾主動分流避峰,未來熱門場館節假日預約難的問題有望緩解”。(記者 簡工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