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橫通道今晚10點全線通車,一條路帶來這三大變化
北橫通道東段主線(熱河路—雙陽路)今天(2日)22時起試通車,這意味著全長19.1公裡的北橫通道在歷時十年建設之后,終於全線通車。
北橫通道布置8對進出口匝道,地下道路長度相當於外灘通道4倍多,全線近80%在地下,是目前世界最長的城市核心區地下道路。
作為申城曾經的年度一號交通工程,有關北橫通道的討論一直沒有停過。有人認為,北橫通道地下段比較多,客觀上增加了管理難度﹔又有人表示,上海需要新增一條東西向的交通大動脈來平衡區域發展。經過十年建設,北橫通道到底為上海帶來什麼?
北橫通道主線出入口 忻耀進攝影
一條路背后的理念之變
設計方上海市政總院北橫通道項目副負責人由廣明告訴記者,北橫通道不是刻意追求全地下概念,總體設計考慮與現有城市路網銜接,也綜合考慮建造成本等因素。北橫通道是一條在既有路網中布局的新線路,需要與現有的縱向道路“無縫銜接”,部分路線採用高架形式,與現有高架道路系統實現全互通立交,為的也是降低地下道路的建設和運營維護的難度。在保証功能性和適用性的同時,提升經濟性、安全性及城市韌性。
北橫通道入口
從城市交通角度來看,北橫通道有其建造的必要性。在30多年前,就有專家提出,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地面交通將日趨飽和,需要立體擴容方式來解決擁堵問題。
由廣明說,早在20世紀80年代,北橫通道就有初步構想,定位是上海市內環內“三橫三縱”骨架性主干路網的組成部分。這一規劃在院裡三代設計師中都“過過手”,雖然當時沒有馬上落地,但是設計理念和思路是在不斷變化的。
從最早按照全高架方案進行規劃預留,到如今全線近80%路段轉入地下,北橫通道反映的是城市建設理念的變化,即大型市政設施向地下要空間,盡可能留出地面空間服務公交、慢行。如此,也能減少全高架建設對周邊居民和環境的影響。從數據上看,北橫通道在集約節約方面尤其突出,堪稱上海路網形式的突破。建設方上海城投公路項目有關負責人說,北橫通道僅隧道主線提供的車道面積就達到32.1萬平方米。
在最終方案裡,設計師還創新採用了小客車專用道路的技術標准,不僅有效提高地下空間利用率,滿足90%以上的城市車輛通行需求,也使得北橫通道的施工難度、施工風險和投資明顯降低。
北橫通道內景
一條路加快區域平衡發展
從北橫通道的規劃上看,其建設目的之一,是服務中心城蘇州河以北區域沿線重點地區、分流延安高架交通提高中心城東西向交通的可靠性。
北橫通道工程平面示意圖
北橫通道西段(北虹立交—熱河路)先行通車后的表現,是否符合規劃的初衷?記者從市交通委指揮中心了解到,西段工程通車后,對長時間以來高峰小時習慣性擁堵的延安路高架、內環和中環北段有明顯分流作用,高峰流量下降4%。
對於不少市民來說,東段通車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通行的“加速”。根據測算,從楊浦區黃興路入口匝道及雙陽路主線入口,通過北橫通道主線、北翟路地道、北翟高架路,在不擁堵的情況下按60公裡時速約30分鐘即可到達。
“東段主線開通后,不僅對延安路高架、內環和中環北段有明顯的分流作用,還會對周家嘴路地面交通產生一定的分流作用,進一步降低地面交通壓力。”市交通委表示。
文化牆
從長遠來看,北橫通道還要緩解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據2013年《解放日報》報道,由於地理環境、鐵路通道等因素制約和長期發展不平衡積累等原因,蘇州河以北四區普陀、虹口、楊浦和原閘北的發展相對滯后。報道提到,在“十二五”期間要加大推進建設的重大城市基礎設施中,就包括北橫通道。
到了今天,終於全線落成的北橫通道西起北虹路中環線,東至周家嘴路內江路,一頭串聯市域西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一頭銜接新經濟產業高地互聯寶地,橫跨上海長寧、普陀、靜安、黃浦、虹口、楊浦6個行政區。其走向是根據上海經濟發展方向,不斷調整線型走向,為的也是更因地制宜,帶動沿線經濟發展,助力輻射上海市中心城區與長三角一體化區域的聯動。
一條路帶動技術管理迭代
2021年6月,北橫通道西段隧道已經正式通車,東段隧道又歷經3年時間來建設。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超大型城市市區推進規模這麼大的地下工程,困難是很大的。西段和東段雖然進度有先后,但各自都面臨了很大難點。這也是建設周期較長的主要原因。
但是回過頭看,在長達近十年的穿越中,北橫通道不僅拉動有效投資,也全面帶動了上海工程領域的管理和技術進步,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穿城搭橋”。
十年間,北橫通道13次穿越軌道交通,總計下穿89處108棟各類建筑(含百年歷史保護建筑),11次上跨和穿越蘇州河,用一次次穿越打破了多項全國紀錄。經過工程實踐檢驗和歸納的項目成果“上海中心城區超長超大北橫通道工程關鍵技術”,由上海城投公路牽頭研究,經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組織,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文灝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朱合華等專家委員會評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記者了解到,此次通車的北橫通道東段,在周家嘴路高陽路達到最深位置,隧道上方的覆土層厚度約為30米,這一深度相當於10層樓的高度。家住周邊的76歲老人楊明洲一直關注著建設進度:“我很擔心挖隧道會影響到小區。”但工作人員多次攜帶專業設備來到家中進行監測,確保不受擾動,這才讓他放下心來。
國內首次城市地下長隧道無人攤鋪
全生命周期BIM+GIS協同管理平台
在技術層面,北橫通道西段到東段14.7公裡的隧道中研發應用了微擾動施工綜合技術,形成了我國建筑史上超大直徑盾構穿越中心城區密集建筑物的典型案例。
北橫通道還首次於全國范圍內,在城市低淨空長隧道中進行無人攤鋪、壓實新工藝應用,提高了施工無人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最大程度減少人的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通過對瀝青路面施工過程關鍵參數的實時動態監控與預警處置,實現道路施工精細化質量管控,顯著降低了后期養護成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