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系統化舊碼頭改造項目——羅涇集裝箱港區一期正式開港!

國內首個系統化舊碼頭改造項目——上海港羅涇港區集裝箱碼頭改造一期工程於2023年12月建成完工。歷經半年聯調試運行,於8月7日正式投產。

上海港羅涇港區集裝箱碼頭改造一期工程積極響應綠色、低碳、智能航運發展新趨勢,主動適應國家能源結構變化,將羅涇港區高污染的傳統散貨碼頭改造成綠色低碳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羅涇集裝箱碼頭的建成投產順應了我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要求,是提高上海港集裝箱吞吐能力,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的重大舉措。
工程建設期間,寶山海事局堅持鑄牢“主角”意識,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立足職責、精准施策,全力做好海事服務保障,提供高質量海事安全供給,助力工程建設跑出“加速度”、展現“大變化”。
強化事前謀劃管理,助力工程項目提質量增效率
相比新建碼頭,舊碼頭改造更為復雜,包含舊碼頭設施拆除、新碼頭打樁、碼頭主體及堆場施工、水域疏浚和橋吊設備安裝調試等項目。為保障施工順利開展、如期交付,寶山海事局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走訪調研,結合水域特點提供舊碼頭前期拆除經驗指導,科學規劃合理利用狹窄施工水域,因時制宜提前破解施工各階段難題﹔組織召開通航安全協調會,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通航安全風險隱患提出針對性建議和意見﹔提供送教上門服務,加強典型事故案例、安全監管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宣貫,助力工程項目提質增效。
建立政務預審機制,助力許可審批事項快速辦結
面對“一周一個樣”的拆除改造現場,船舶變更、拆除安裝吊機等政務許可和報告不在少數。為了節約政務審核審批時間與成本,寶山海事局提前介入,靠前服務,推行電子政務辦理,對相關許可事項材料預審,深入了解施工項目計劃,全面掌握施工保障方案,服務指導事項審批全過程規范化,避免相對人走“彎路”﹔推出13條便民服務舉措,提供一站式服務,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通過“告知承諾”“容缺受理”等助力工程及時復工,最大限度縮短水工許可辦理時間,切實做到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助力工程順利復工復產,最大程度搶抓工期、保進度。
細化穩嚴精實舉措,助力織密筑牢水上安全防線抓穩通航安全
綜合運用“電子巡航+巡邏艇現場守護”動靜結合模式,設置施工船舶“專用停泊區”,既保障在狹小水域能順利施工,又不影響外部通航環境,實現了一公裡長水域內布置7台大型打樁船同時安全作業的新紀錄。抓嚴現場監管。保持嚴基調,結合說理式執法對施工船舶開展准入檢查,清退不符合要求船舶,嚴防“低標准船舶”帶“病”入場作業,對船員開展安全知識測試及航路航法宣傳,嚴防施工船舶與交通流高峰發生沖突。抓精風險隱患。及時發布防台防汛等惡劣天氣預警信息,督促施工方加強風險隱患排查,指導施工船舶安全避風,合理部署應急力量,平穩度過3個台風影響。抓實安全生產。建立疏浚施工船舶信息工作群,及時掌握了解疏浚船舶動態、人員值班、防污染舉措、預警防范落實等情況,實現“零事故”“零傷亡”“零污染”海事監管成效。
保障安全高效運營,助力航運中心能級不斷提升
作為當下最先進的自動化碼頭之一,一眼望去隻有岸橋吊、軌道吊、AIV等裝備在巨大的港口作業,幾乎看不到任何人員出現,這對碼頭投產前的試運行帶來巨大考驗。寶山海事局結合轄區實際,發揮專業優勢,將服務保障羅涇港區集裝箱碼頭安全高效運營納入2024年8件重點民生實事之一。海巡艇全程護航警戒,重點監控橋吊運輸船舶,順利保障14台遠控岸橋和31台自動化軌道吊滾卸上岸安裝調試﹔組織開展課題調研,保障集裝箱船舶安全試靠、試離﹔開發建設羅涇港區集裝箱碼頭船舶交通組織智慧調度系統,提高碼頭船舶周轉率﹔優化交通組織、錨地資源管理,推動在寶山南錨地設置內支線集裝箱船舶專用錨區﹔強化試運營期間服務保障,優先安排集裝箱船舶靠離,開展集裝箱船舶綁扎系固專項整治行動﹔推進碼頭運營后對通航環境影響分析,在回旋水域、航道和導航、助航設施設置上給予專業指導,確保航標設施與其他輔助性設施與港口同步建設並投入使用。
據悉,針對此工程,寶山海事局共辦理相關水工許可、報告審查47次,先后許可195艘船舶參與施工,組織協調會、送教上門服務10余次,對施工水域開展電子巡航864次、現場巡查948次、無人機巡航8次,對施工船舶開展登輪檢查117艘次,指導施工單位整改風險隱患79項。
開港新起點,服務無終點。寶山海事局將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細化安全舉措,服務好保障好羅涇港區集裝箱碼頭改造二期、三期工程安全有序建設,助力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排名穩固保持世界第一,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向綠色化智慧化不斷躍升貢獻海事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