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晒背,你真的晒對了嗎?醫生提醒:晒背有講究→

“冬病夏治”、養生“祛濕”
晒背成為今年三伏天
最“時尚”的養生方式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
炎炎夏日依舊有不少市民
選擇在太陽底下晒背
記者來到共青森林公園、楊浦公園、黃興公園等地方,看見有不少市民或趴或坐,將背部暴露在陽光下。市民劉先生說:“現在陽光足,晒在身上很舒服,而且三伏天很熱,效果會很好。”盡管滿頭大汗,但劉先生還是堅持著一邊晒背一邊看書。
嚴俊是上海體育大學學生,游泳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運動。說起晒背,他頗有心得:“平時游泳結束我會晒背排出濕氣,生活中我也會晒背,特別三伏天在空調房裡呆久了會腰疼,我就會在早晨晒背,晒完很舒服。”
但也有部分網民表示“晒背需謹慎”,因為他們在晒背之后出現了中暑、晒傷的症狀。
那麼,
晒背是否真的能夠“冬病夏治”?
晒背適合什麼樣的人群?
怎樣才能健康地晒背?
來聽聽長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中醫全科醫生劉莎怎麼說↓
劉莎介紹說:“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三伏天屬於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陽光作為至陽物質,在這個時段也最強烈,能夠補充人體需要的陽氣。因此進行晒背可以起到祛除暑邪的作用。背部有一條‘人體陽脈之海’的經絡,我們稱之為督脈,在人體的后正中線上面,以及足太陽膀胱筋在督脈的兩側,所以背面是我們吸收陽氣最好的部位,晒背能夠最有效地恢復、補充陽氣。”
但晒背的效果因人而異,部分人群甚至是不適宜晒背的。劉莎表示,有三種人群適合晒背,第一種是慢性疾病患者,因為長期與疾病斗爭會損耗陽氣,因此需要進行陽氣的補充﹔第二種是亞健康狀態人群,他們屬於陰陽失調的狀態,可能存在脾胃虛寒的狀況,適宜晒背﹔最后一種就是寒濕體質人群,他們濕氣重需要排除濕氣,因此晒背很有用。
劉莎提醒,有兩種人應該要避免晒背。一種就是陽亢人群,他們經常有便秘上火的症狀。還有一種就是陰虛人群,陰虛火旺,產生虛火,和陽光的陽性是相沖的,因此也不適宜晒背。
晒背小貼士
養
生
最好選擇早上、陽光不強烈的時候晒太陽,以免中暑。應盡量在上午晒背(9點-11點 巳時),超過12點就不建議晒背了。濕熱體質的人群如想通過晒太陽補陽氣,則建議選擇上午7點到9點間(辰時)為宜。
晒背的時長取決於個體身體的感受。感覺太陽晒得皮膚深層有暖意,身上的汗充分往外出,但同時額頭汗還未下滑時,即可結束晒背,切忌讓汗一直流。
長時間晒太陽不僅無法養生,還會耗精傷氣,導致中暑。初次可先晒15至20分鐘,然后根據自身耐受情況,循序漸進地適當增加時間。
此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晒背時不可直接晒頭部,建議佩戴遮陽帽。
晒背時不建議光膀子,易導致晒傷。可穿一件薄衣,如果覺得外面太熱,在窗邊晒亦可(不建議隔著玻璃晒)。
晒背結束后,由於出汗身體毛孔會打開,這時不要洗澡,避免吹空調和風扇,可用紙巾擦干汗水。晒太陽時需及時補充水分。
晒太陽之后要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不可直接吹空調、喝冷飲。
孕婦的身體情況比較特殊,不能隨意擾動氣血,要聽從專業醫師的指導。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