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當畢業遇上兒童節,感受“成人禮”中的童趣與成長

2024年06月03日16:31 |
小字號

6月1日,上海理工大學2024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學校毛主席像廣場和湛恩大道上舉行。8000余位畢業生及家長代表出席典禮,學校還通過微信視頻號、抖音、B站三個平台進行直播,讓無法親臨典禮現場的學生家長也能“雲觀禮”。據統計,共計18.3萬人次通過線上直播觀看畢業典禮,圖片直播點擊率約403萬人次,點贊超28萬次。

圖片

國之所需,吾之所向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我希望以更具象的透視,讓同學們認清新質生產力之於上理學子的邏輯與維度,在新的窗口期,幫助即將邁向社會的你們洞見變革的信號,抓住新機遇開創不一樣的未來。”在畢業典禮上,校長丁曉東從“何謂新質生產力”到“上理學子該何為”,勉勵畢業生們無論從事任何工作,都要去找尋和探索屬於自己行業的“新質”要素。

圖片

已順利申請到制冷與低溫工程專業碩博連讀機會的畢業生杜旭表示,希望通過接下來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參與到制冷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技術創新中,通過創造新質生產力,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真正像丁曉東校長所寄托的那樣,“成為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新動能的有生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書寫精彩華章。”

“國之所需,吾之所向,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理人應有所作為,也能大有可為。”丁曉東校長對新時代上理畢業生們提出期望,希望同學們胸懷“國之大者”,奔赴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施展抱負、建功立業,成為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新動能的有生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書寫精彩華章。

從“阿呆”到“領軍先鋒”

上理工機械工程學院2004屆校友張元剛與學弟學妹們分享了創新創業經驗與感悟。多年來,他懷揣著“推動人人會編程、各行業的人用代碼為自己服務”的目標而創業,曾因對上海智慧城市建設做出杰出貢獻而榮獲“領軍先鋒”獎,成為促進人工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代表。

圖片

網名為“阿呆”的張元剛認為,“呆”這個字和自己有數不清的緣分。是“呆”,讓他二十年如一日,在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研發領域潛心研究﹔是“呆”,讓他的公司一直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重。與其說“呆”,這更像一種工科生嚴謹務實的匠人精神。張元剛感言,這正是上理教給他的、一生受用的工作風格。

結合科技與三大產業的命題,張元剛分享著他的成長感悟和遺憾,希望用自己“四十不惑”的人生閱歷,鼓勵學弟學妹“開拓視野、鍛煉能力、規劃人生、不懼誘惑、開心實干”,做足准備緊抓數字時代的新機遇。

收獲成長,乘風起航

出版學院碩士畢業生馬瑜禧的母親、外婆和姨奶奶從新疆趕來參加畢業典禮,三代人在上理校門口合影留念,馬瑜禧笑得格外燦爛。“信義勤愛、思學志遠。這是我們上理的校訓,我把它寫到了畢業論文的致謝中,也會繼續寫到我一生的實踐中。”

博士畢業生潘志群的妻子,手捧鮮花來到現場,她說今天特地換上了紅色馬面裙,是希望能搭配她先生的紅色學位服,為他碩博連讀的5年學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本科畢業生周然的父母也感言,“在這裡,孩子一直在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中成長,考取了各項証書也成功升學,希望他千帆已過萬重山,前路漫漫亦燦燦。”

圖片

在外語學院畢業生楊煦涵看來,大學帶給她了太多成長與收獲,也給予了她很多的機遇與挑戰,前20余年在今日有了最完美的“閉環”。“我希望畢業后的自己,能永遠保持兒童一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時也能不忘初心,追風趕月乘風破浪,勇敢無畏地奔向更大更廣闊的世界。”

當兒童節遇上畢業典禮,也給這特殊的日子加了一些“可愛”的氛圍。丁曉東校長笑談道:“今后無論同學們身處何地、走得多遠,母校是你們永遠的家,歡迎大家常回家看看!今天正值‘六一’,祝願同學們大鵬展翅此去前程似錦,閱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引來畢業生們的歡呼。

(來源:上海楊浦)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