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上海市市花“香飄千裡” 讓白玉蘭講好上海故事

2024年03月29日17:21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讓白玉蘭講好上海故事“香飄千裡”

眼下,以河津櫻為代表的早櫻已淡出舞台,本周,以染井吉野櫻為代表的中櫻“接棒”,成為春花舞台的主演。近年來,櫻花已成為上海發展勢頭最強勁的一類觀賞植物。

與櫻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白玉蘭,當了30多年上海市花的它似乎總有“火不起來”的煩惱。

白玉蘭有“逆襲”的機會嗎?3月26日揭開帷幕的第十屆上海市民綠化節傳來好消息,首屆白玉蘭文化節同步開幕。更關鍵的是,一批熱愛市花的人在節日的號召下,聚到一起,為幫助白玉蘭“逆襲”出謀劃策。

為何相中白玉蘭做市花?

回顧歷史,白玉蘭之所以力壓群芳當選市花,有兩個關鍵因素。

一是市民的選擇。1982年,著名花卉專家陳俊愉發表了《我國的省花和市花問題》的文章,引發了新中國城市市花評選的熱潮。次年植樹節,上海啟動市花評選工作,歷經三年多的協商提名、市民投票、專家論証、部門推薦、政府提議、人大審議等程序,白玉蘭脫穎而出。

當時,參與競爭的花卉還有月季、桃花、海棠、石榴、杜鵑等。設在11座公園的投票點共回收選票十萬多張,白玉蘭居首,桃花次之。1986年9月《關於提請確定本市市花的報告》中列舉了推薦白玉蘭為市花的4個理由:群眾基礎、中國原產植物、上海春天開花最早、樹苗儲備充足。

二是更能代表上海城市的精神品格。第一,白玉蘭是上海早春最早開花的樹種,象征上海爭先開放的精神﹔第二,與大多數先長葉后開花的樹種不同,白玉蘭是先開花后發葉,象征上海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第三,白玉蘭盛開時,每一朵花都是直立向上綻放的,象征上海人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白玉蘭‘能見度’太低,這是我們在調研中,市民反映最多的問題。”上海市綠委辦秘書處副處長丁志鋼介紹,有關部門曾對272條道路的行道樹種類進行了統計,白玉蘭佔比不到1%,遠不及行道樹“四大金剛”——香樟、懸鈴木、欒樹、銀杏。因此,上海綠化部門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就是增加白玉蘭的“存在感”。

如何幫助白玉蘭“逆襲”?

增加白玉蘭的存在感,根本用意在於增進市民與市花的接觸、交流,進而建立情感紐帶,對市花產生由衷的認同和喜愛。對於如何推廣白玉蘭,拉近市花與市民的距離,專家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在城市重要“會客廳”增種白玉蘭

增加存在感,並非簡單地通過加大種植規模來實現。上海徐房綠化有限公司綠化設計主管張曉麗是白玉蘭推廣大使,她坦言,白玉蘭作為行道樹大量種植並不合適。其花瓣含水量較高,落花后會導致路面濕滑,造成安全隱患。而且白玉蘭氣質優雅,更適合孤植。但張曉麗建議,在徐匯濱江、衡復風貌區這些重要的“會客廳”,白玉蘭就是最能代表上海的“迎賓”,這些區域應當考慮增種一批白玉蘭,並圍繞它們打造一批適合公眾游憩的城市家具、景觀節點。丁志鋼表示,綠化部門還在研究如何結合環城生態公園帶建設,打造“市花主題公園”,或以白玉蘭為中心,設計構建公園內的植物群落。

■成功矮化,將盆栽市花引入市民陽台

作為較為高大的喬木,白玉蘭極難盆栽化,市民家的窗台、陽台可謂白玉蘭的“荒漠”。在首屆白玉蘭文化節開幕式上,上海市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陳平帶來了好消息:經過多年技術攻關,白玉蘭成功實現了矮化,並延長了花期,今年底,首批商品化的盆栽白玉蘭將上市。將來,盛開的市花可以隨時進入市民家,潔白清新的花朵可以陪伴我們足足半個月。

■打造“美麗花卉+經典建筑”組合

去年2月,武康大樓周邊花缽裡提前怒放的十幾朵郁金香成了“網紅”。類似的“美麗花卉+經典建筑”的魅力組合,還有外灘的裝置玫瑰、思南公館的花牆、張園的粉色窗台花飾等。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慧敏建議,可充分挖掘白玉蘭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可閱讀建筑”周邊的花卉創意中加入白玉蘭或含有白玉蘭元素的人工裝置,激活文化認同感。

■虛擬街區開出白玉蘭聯名旗艦店

上海哈哈元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最近開發了一款含有白玉蘭元素的虛擬街區,戴上虛擬現實眼鏡、手握操縱杆,便能在人民廣場、徐匯濱江等城市地標欣賞永不凋謝的白玉蘭花海。公司創始人彭放表示,將來,虛擬街區將開出各種白玉蘭聯名款旗艦店,讓白玉蘭隨著五花八門的產品和服務走進千家萬戶。

■建立市花文化傳播體系及形象標識

王慧敏建議,要建立基於白玉蘭公共商標的市花文化傳播體系和符號形象標識,規范相應的授權和使用,防止市花被亂用、濫用,避免其蘊藏的無形資產、品牌形象受損。同時,呼吁文旅等更多相關部門一起參與市花文化的宣傳推廣,借助上海舉辦的市級大型節慶展會、群眾文化活動、各類大獎賽等,讓白玉蘭講好上海故事,“香飄千裡”。(記者 陳璽撼)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