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向世界發出邀約 “投資上海”政策包條條是干貨

2024年03月29日08:27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細分賽道產業鏈集聚 基金牽引、空間載體、制造成本等招商要素明晰

“投資上海”政策包條條是干貨

■重大項目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對上海經濟增速的有力拉動,更在於面向未來構筑上海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與勢能

今天,2024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將在世界會客廳舉行。2021年起,上海每年舉辦全球投促大會,向世界發出“加碼上海”邀約。

高能級、牽引力、加速度,是上海招商引資的關鍵詞。如去年開年剛滿3個月,上海就吸引投資5524億元,美國生物醫藥企業莫德納從戰略簽約到拿地開工,用時僅3個多月。特斯拉之后,上海又創下“莫德納速度”。

那麼今天,鏈接世界、共創未來,上海又會打出哪些牌?

列出“鏈”上機遇

一座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長三角構建“4小時供應圈”,帶動周邊數百家零部件配套企業,產業鏈本土化率高達95%。

可見上海招商,聚焦高端、前沿,還尤其注重鏈式帶動。這一理念在今年大會上將進一步具象為“重點產業鏈細分賽道投資機遇清單”發布。

“我們對上海重點產業鏈進行逐一分析,‘一鏈一方案’制訂招商方案,還將圍繞機器人、第三代半導體等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舉行重點產業鏈細分賽道投資機遇分享會。”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平說。

以“鏈”的思維去考量投資效益,上海瞻芯電子董事長張永熙深有體會。瞻芯電子致力於開發碳化硅功率器件、驅動和控制芯片等,能讓新能源汽車實現更長續航裡程,搶佔的是第三代半導體(寬禁帶半導體)賽道。2017年,這一賽道尚未起風,張永熙沖著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與人才資源集聚優勢,將瞻芯落戶臨港。2020年前后,特斯拉、比亞迪等海內外車企率先擁抱碳化硅芯片,瞻芯電子乘風起勢,其碳化硅MOSFET產品自2020年9月量產以來,已累計出貨650萬顆。

瞻芯電子既是上海寬禁帶半導體產業鏈的受益者,也是產業生態的貢獻者,並由此見証一個上中下游產業鏈在上海愈發集聚的馬太效應——上游材料端,碳化硅襯底材料領軍企業天岳先進,已在臨港建設6寸、8寸碳化硅材料加工工廠﹔中游芯片端,華大半導體、積塔半導體等不約而同在臨港布局完備的碳化硅生產項目﹔下游更不用說,特斯拉、上汽、聯合汽車電子等頭部客戶都在上海。

“臨港擁有全國最完整的寬禁帶半導體產業鏈,沒有之一。這些資源為何而來,隻能說英雄所見略同。想要在一地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第一,想要把業務拓展到全球,總部在上海是第一選擇。”張永熙說。

為關鍵要素“打包”

投資者除了關注細分賽道產業鏈集聚優勢,基金牽引、空間載體、制造成本等招商要素也是關鍵。此次投促大會,上海干脆一攬子形成“投資上海”政策包,其中條條干貨。

干貨之一,上海已研究形成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組建方案,旨在充分發揮引資杠杆作用,基金規模達1000億元。

干貨之二,上海將重磅推出《關於進一步促進工業降本增效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若干措施》,圍繞用房、用地、用工、用能、物流等,拿出細化到具體降幅和指標的降本增效方案,令投資者真實有感。

干貨之三,今年上海再拿出1000萬平方米高質量“智造空間”,以承載新質生產力。上海已提出自2023年起“3年3000萬平方米”高質量載體目標,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1019萬平方米“智造空間”開工,在建筑高度和容積率突破、空間功能高度復合等方面批量涌現優秀案例,詮釋上海“工業上樓”的種種范式。

比如,國內改性塑料龍頭金發科技就已成功“上樓”。金發科技主要為汽車做配套,致力於汽車內外飾及發動機周邊“以塑代鋼”,市場需求巨大。然而受制於青浦老廠房生產格局以平鋪為主,空間受限,年產值到18億元便難突破。2022年,公司痛下決心“爆改空間”,其全球創新研發中心及產業化項目一期現已完成,二期在建。一期新工廠高50米,生產動線垂直布局,上下樓就是制造的前后道——塑料粒子上頂樓,隨工藝流程逐步“下樓”,至底樓便已是塑料型材成品。新空間引入更先進的集中供料系統、更數智化的生產與管理系統,一線工人減去三分之二。該“智造空間”項目經理林胤均介紹,目前一期在尚未滿負荷運作的情況下,企業年產值就已突破32億元,今后若一期、二期馬力全開,年產值將達80億元,相當於佔地不變,產能增加3.4倍,真正實現“寸土產寸金”。

擴大“全球朋友圈”

大抓招商,上海不會忽略“全球朋友圈”的作用。今年投促大會上,將發布2024上海全球招商合作伙伴,加上前三次大會,投資上海的代言人和推動者陣容將增至40家。

2021年和2022年兩年,紅杉、黑石、普華永道、艾昆緯等兩批共20家企業機構受邀成為上海全球招商合作伙伴。2023年大會時,麥肯錫、中國以色列商會、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等10家伙伴加盟。這些全球投促界翹楚功勞赫赫,已為上海招引推進了數十項重大產業項目。

比如,世界領先的房地產服務提供商第一太平戴維斯,就幫助全球醫療器械排名首位的美敦力落戶臨港生命藍灣。第一太平戴維斯不乏獨家代理客戶,美國輝瑞在華項目拓展計劃均由第一太平戴維斯幫助選址。又如,2023年的新伙伴德國史太白,系全球最大技術轉移機構之一,可為上海匯聚肉眼可見的頂級流量與資源,而舊金山灣區委員會則樂於撮合上海與硅谷灣區300余家頂尖創新創業企業間達成合作。

已引進特斯拉、波士頓科學、李斯特等代表性項目的臨港,深感高能級項目對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牽引——2023年,臨港規上工業總產值已達4333億元,佔全市比重超過10%。今天,上海各區又將喜提重大投資項目,如閔行區擬簽約總投資6億元的商業火箭公司項目,寶山區將與相關企業簽署總投資10億元的中燃智慧能源南方總部項目。這些重大項目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對上海經濟增速的有力拉動,更在於面向未來構筑上海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與勢能。(記者 李曄)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