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書記、校長、院士上思政大課,“魅力課堂”入腦入心

2024年03月18日13:28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最近,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教授褚君浩,與近3700名復旦本科生面對面,首講“強國之路”思政大課,題目是《在科技探索中成長》﹔上海高校的25位思政課名師工作室及20多位思政課研究專家齊聚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探討校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實踐路徑和有效方法……這是上海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生動縮影。

書記、校長、院士上講台

打造思政課“魅力課堂”

3月5日下午,被譽為“科普院士”的復旦大學褚君浩教授與近3700名復旦本科生零距離,成為“強國之路”思政大課的首講者。

復旦大學褚君浩教授開講“強國之路”思政大課

一個半小時的思政大課上,他結合個人經歷娓娓道來,暢談國家發展和科學探索,風趣而深刻,現場掌聲雷動。這位中國自主培養的首位紅外物理博士,風雲四號衛星、嫦娥三號月球車光譜儀、祝融號火星車的幕后英雄,用他父親的一句話鼓勵青年學子“不要做池塘表面的浮萍,要做池塘底部的痴婆魚”,像小草一樣隨意、謙和、頑強。

上海建橋學院黨委書記楊偉人為師生上思政大課

3月14日,上海建橋學院黨委書記楊偉人以“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時代先鋒”為主題,為全體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大課。上海建橋學院用雷鋒精神興校育人已堅持20年,積極建設具有鮮明校本特色的雷鋒館、國政館、黨建育人館等紅色資源場館,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課”,思政課的活力更足了。

近年來,上海各高校的書記、校長、院士等紛紛走上思政講壇,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家國情懷幫助00后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持續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帶著熱氣”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治國理政”“大國方略”“中國智慧”……上海積極推動各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優勢學科全覆蓋開設“中國系列”課程,目前已建成107門課程,並組織出版《綠色中國》《錦繡中國》等12本“中國系列”叢書。

上海積極推動各高校精心打造“中國系列”課程

思政課建設要不斷向改革創新要活力。2019年以來,上海實施“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專項計劃”“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等思政課專項計劃。累計評選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師“啟明星”10人,立項思政課教學改革試點項目25個,支持設立“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學論壇”10個,思政課金課35門,精彩案例94個。由教育部、上海市共同成立的全國高校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已在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10所高校布點建設分中心。

上海還不斷建好建強馬克思主義學院。首批建設的5家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在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全部進入A類行列。

“大思政課”要善用之

把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

一位是積極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學習、宣傳、研究的知名政治學學者,一位是來自“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長期耕耘在社區基層治理一線、被居民們親切稱為“小巷總理”的實踐者。復旦大學教授桑玉成、長寧區萍聚工作室黨支部書記朱國萍兩人同時出現在同濟大學的思政課堂上。這是同濟大學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創新探索。

同濟大學的思政課堂請來復旦大學教授桑玉成和長寧區萍聚工作室黨支部書記朱國萍

“思政小課堂”要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中國中車、遵義會議紀念館等,都成為同濟大學“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上海學校依托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就是要善用“大課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師資”。5年來,上海遴選建設“大思政課”建設整體試驗區4個、重點試驗區5個、重點試驗高校10所,整體試驗區實行“1+1+N”模式,即:1所高校牽頭和1個行政區(或臨港新片區等功能區)聯合申報,再加上若干個單位一起參與,圍繞“三個一體化”進行綜合改革。14家單位入選教育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53家單位成為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上海積極搭建平台,不斷擴大經驗輻射。3月15日,由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和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的“校史融入思政課教學暨名師工作室建設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共享經驗做法。國企掌門人走上講台、田頭地間開上勞動實踐“思政課”……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持續深化“大思政課”建設,構建大中小一體化、校內外一體化、知信行一體化的“大系統”,以“四抓四育”推動“大思政課”整體試驗區建設,產生諸多創新成果。

教學共研、資源共享

大中小學“同上一堂思政課”

上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上海師大-徐匯區作為上海“大思政課”建設整體試驗區,以上海師范大學“強師行動”和徐匯區德育骨干梯隊打造項目實施為載體,構建了從“種子教師”到“領軍人才”的“大思政”骨干教師專業成長階梯,讓老師們把思政課講得更准、更深、更透、更活。

上海舉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比武

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重要工程。上海商學院以奉賢區博物館“丹甲青文”中國漢字文物精華展為主線,以“同上一堂思政課”的方式,組織奉賢區大、中、小教師基於各學段思政課程教材,圍繞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等內容,探索“大思政課”社會大課堂和大中小一體化思政課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實踐展示。學校還聚焦“讀紅色經典 做信仰傳人”主題,貫通大中小師生多重閱讀主體、構建大中小師生閱讀育人大平台,以閱讀育人助力“大思政課”建設。

5年來,上海初步建成市區聯動、區校協作、校際協同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機制,推動15所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與16個區教育局結對共建,搭建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共研、資源共享平台,培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示范區(教育集團)。上海還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並打造“講台上的新思想”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觀摩課品牌,組織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針對同一主題開展教學展示,每場均吸引超過10萬人次的師生觀摩學習。

領航的種子飛出校園

實踐的腳步踏遍神州大地

五年來,在“大思政課”的陽光沐浴下,一顆顆領航的種子飛出上海的校園,走向社區、走向農村,他們的腳步踏遍神州大地。

“領航班”,這是華東理工大學正在推進的一項“大思政課”建設實踐。學校以黨建為引領,從學生黨員、樓層長代表、“青馬工程”學生中挖掘100名典型,組建“領航班”,以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形式,探索形成從“1到100到N”的時代新人培養模式。

華東理工大學首期“領航班”思政大課堂走進“好書主題展”。圖為學員在宣講領讀《火種:尋找中國復興之路》

去年暑假,“領航班”學員、藥學院2021級學生彭施宇和學院“雲歸知處”實踐團成員前往雲南昆明、文山、大理等地,深入挖掘雲南當地傳統藥材西歸的藥用食用價值,尋找千年藥材賦能鄉村振興的“良方”。彭施宇說:“‘領航班’讓我更加堅定了知行合一,未來我將學以致用,努力成為東西部協作的貢獻者。”

自從2022年進入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讀研,金吉兒就覺得思政課更有吸引力了。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例,2023年夏天,她和小伙伴跟著導師、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治東來到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模范生”柘坑戴村,在美麗鄉村的角角落落邊走邊看、邊聽邊學。

詩畫般的鄉村圖景、沉浸式的體驗觀摩讓金吉兒深受觸動。“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這樣的思政課很接地氣,也讓我很受用”,最近她更是把畢業論文選題定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唯物史觀基礎”,在實踐學習基礎上持續深化理論研究。

開設概論課、專論課、個論課,建設“實景課堂”“行走的課堂”等實踐課,融入課程育人體系,目前上海思政課建設已經形成“圈層式”的課程體系。

思政課不再僅僅是課堂教學,更是陽光和雨露,滋潤每一個學子的心田,讓紅色種子在他們的心田發芽,像蒲公英一樣飛向祖國大地……

(作者:嚴旦華 洪衛林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