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比丑風行?不至於!上班不是比誰穿得好看

年輕上班族在裙子一角露出毛褲,以奶茶袋代替通勤包
上班比丑、惡心穿搭?不至於!
綠色修身大衣以豹紋鑲邊、素色短裙用棕色長靴和同色系頭巾呼應、穿上黑色風衣裙再將頭發盤起……時尚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女主角上班路上一系列變裝秀堪稱“都市麗人”們上班穿搭的“天花板”。
然而,近來一股上班“比丑”風卻在社交媒體上風行,年輕上班族在裙子一角露出毛褲,以奶茶袋代替通勤包,將這樣的穿搭風格戲稱為“惡心穿搭”,甚至創造出網絡熱詞“精致羞恥症”,並頻繁登上熱搜。
一股新風潮?
在社交媒體上搜索“上班比丑”“惡心穿搭”能找到許多匪夷所思的著裝。有人身著肥厚的卡通圖案大棉褲,褲腳塞進棉襪中,腳上卻穿著一雙精致的知名品牌高跟鞋。還有人示范標准“上班惡心穿搭”:厚棉褲裡還藏著另一條棉褲,腳上的毛絨鞋將后跟處踩下變成拖鞋,格子毛衣外再套一件碩大的黑色羽絨服。一些人則全套紅綠格紋,讓人聯想到多年前的街頭睡衣,並稱之為比丑的“文藝復興”。在短視頻平台上,一條“因為上班穿得惡心被領導叫去談話”的短視頻轉發量高達130余萬次,超67.6萬人點贊。該網友身著黑色長外套,格子絨布褲,搭土黃色帶絨鞋,內裡則是粉色珩縫上衣和駝色絨布裙。
在向來追求精致的上海,真有上班族會如此放飛自我嗎?昨天中午記者在靜安寺芮歐百貨地下一層看到,不少周邊商務樓宇的上班族在這裡吃午飯,雖然少見時尚電影中那樣明艷鮮亮的穿著,但幾乎沒人會像社交媒體上展示的“惡心穿搭”那樣穿衣。在附近一家企業工作的杜女士身著黑色長褲和黑色羊絨開衫,內裡是藍色條紋襯衫,外面罩一件灰綠色大羽絨服,“保暖、得體就可以了,畢竟是上班。”在淮海路近陝西南路處,穿梭的年輕人依然穿著整潔。27歲的上班族呂先生穿著灰色闊腿褲和黑色針織衫,裹一件羽絨服:“現在流行寬鬆褲子,裡面也好藏保暖內搭,而且行動方便,但上班不可能像潮人那樣褲子拖地。”而在張江上班的吳先生近期一般都是西裝配長羽絨服,“不同崗位著裝確實不同,比如研發崗位主打舒適。我們從事行政工作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企業門面,還是需要相對正式。”
模仿博主“李蠕蠕”曾發布一條“不同年代上班族白領,都是怎樣辦公的?”視頻。視頻中90年代的白領額前高聳“一片雲”式長發,身著花領白襯衫,搭配米色墊肩外套和及膝裙﹔2000年則是發梢散開的盤頭、白色大翻領襯衫和帶光澤的銀色貼身套裝,極簡又富於新世紀的未來感﹔到了2010年是夸張的側露肩大荷葉邊紅色短裙,脖間配一條碩大金屬項鏈。然而到了如今,卻是牛仔短褲配短T恤,手拎奶茶袋,頭發在后腦勺抓起來簡單固定,“怎麼舒服怎麼來”。這條視頻點贊超107萬。
“雖然不至於是‘惡心搭配’,但確實很多年輕人上班時更注重‘鬆弛感’。”今年37歲的陸女士記得自己初入職場時還特意購置了黑色高跟皮鞋。在她看來,與其說年輕人上班“比丑”,不如說流行風向變了,“我上大學時還流行貼身細裁的服裝,但現在年輕人流行廓型巨大的衣服。”
除了追求舒適、流行趨勢變化,一些年輕上班族也表示不願花時間打扮、搭配與如今的生活節奏有關。“最遲早上8點10分要出門,換兩部地鐵,全程至少45分鐘,我有時連早飯都帶進辦公室,哪兒來時間搭配呢?”在北新涇上班的胡煒衣櫃裡都是素色和格紋這樣的“基本款”,“隨便穿在一起都不錯,主打一個快速出門。”
上班服飾不是比誰穿得好看
“這些‘上班比丑’‘惡心穿搭’的短視頻雖然是為了搞笑,但也說出了一個道理:上班服飾首先是為方便工作服務的,而不是比誰穿得好看。”吳先生注意到“李蠕蠕”的模仿視頻裡,一條高贊的評論是“除了‘現在’,其他年代的配置應該都在世界500強上班。”吳先生曾和母親分享這條視頻,她回憶90年代雖然不少年輕人這樣打扮,“但多數人上班時仍然是朴素的服裝,如果穿一件好衣服,辦公時會戴上袖套。”在牙科診所工作的陳女士上班幾乎一直穿著被稱為“最丑鞋”的洞洞鞋。
而在多數人上班都選擇簡單朴素的服裝時,即便有人想要精心打扮也會在意他人的目光,這樣的情況在社交媒體上被稱為“上班精致羞恥症”,即上班時如果打扮得比周圍的人更光鮮亮麗,就會擔心被關注和評論而局促不安。從事教育工作的涂晴喜歡收集帽子,但從來不會戴去上班,“不想別人討論我的個人愛好。”《三聯生活周刊》一項超3000人參與的網絡調查顯示,1184人選擇“會有一點,比較輕微”,784人則選擇“有,感覺很強烈”,佔總數的64%以上,還有129人選擇了“曾經有,現在沒有”。
“上班以方便得體為主,但下班后我可以精心搭配。”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年輕人不是不愛美、不願打扮搭配,而是更願意根據場合分配精力,且對此前社交媒體鼓吹的各類“精致穿搭”產生了逆反心理。“‘人生的第一個名牌包該買什麼’‘開春職場戰袍’‘讓同事不敢小看你的穿搭術’……我很煩社交媒體上把工作描述成戰場、把同事描繪成敵人。”在胡煒看來,工作就是工作,但生活不隻有工作,“上班看的是能力、穿著看重功能,我更願意在購物、看展、朋友聚會時精心打扮。”(記者 簡工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