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黨建引領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都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如何增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上海臨港新片區頂科社區牢牢抓住黨建引領這個“牛鼻子”,把所有的力量團結在黨的旗幟下,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以黨建引領基層自治、法治、德治,以黨建引領這把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金鑰匙”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構建全面覆蓋、運轉高效的組織架構,夯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的基礎
上海臨港新片區頂科社區頂下轄8個居民區黨組織、1個籌備組和103建設者小鎮服務站。轄區面積27,8平方公裡,居住人口2.1萬人,其中還有外籍人士,是一個新型的國際化社區,但也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新舊對比明顯。103地塊是全新的國際領先科技策源地和機制靈活的離岸創新區,對面就是建成於2007的海洋、海事等老舊小區﹔二是人員成份復雜,涉及26個省份、30多個民族﹔三是“高大上”單位集聚。有“頂科”永久會址、臨港的幾所主要高校、中國航海博物館等,103地塊將來更是有很多高、新、精、尖的企業入駐。所以基層治理具有突出的挑戰性,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科學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合作機制,釋放各方力量,激發各方主體作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事關黨執政大廈的地基穩固。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在提升整體效能上下功夫,需要理順管理體制機制,著眼上下貫通、執行有力,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保障下傾,為基層黨組織開展工作、服務群眾創造更好條件。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強基礎、求實效、解難題、善服務,把每個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一是完善黨組織架構,明確職責分工。選舉頂科社區黨總支班子,推進方竹馨悅、方竹新雅黨支部成立,指導東岸漣城等5家黨支部委員換屆選舉,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指導8家居委完成換屆補選工作,為居委班子注入新鮮血液。制定頂科社區實事清單,創新探索支部書記項目負責制,推動60個實事項目落地實施。二是黨風廉政與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全面落實“一崗雙責”,社區黨總支書記與基層黨支部書記簽訂黨風廉政責任書9份,基層黨支部書記與成員簽訂責任書87份,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定期開展談心談話,了解成員思想、工作情況﹔全面開展廉政風險排查,結合主責主業,明確重點廉政風險防控項目14項,制定防控措施和工作流程,把責任分解到人,把重點廉政風險項目作為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重要抓手﹔嚴格貫徹落實“三重一大”制度,涉及到社區事權范圍內重大決策、重大人事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等事項,均需通過社區黨委會集體決議,會議中有專人進行會議記錄,確保程序規范落實到位。三是積極探索構建“社區黨總支-居民區黨組織-微網格黨組織-樓組黨組織”的組織體系,將黨的工作落實到每家每戶。擴大樓組長隊伍,將人大代表、退役軍人、專家教授、婦女代表等小區賢達之人納入樓組長隊伍,按每50戶1名樓組長的配置,將樓組長從原本的119名樓組長增加到188名,頂科社區黨總支書記結合主題教育,先后與8家居委220多名樓組長、居民代表進行調研座談,了解居民需求,謀劃居委治理,認真研究謀劃,精心組織實施。
賦能社會動員工作,增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的動能
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要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黨建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推動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更好轉化成基層治理效能,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黨建引領治理新格局需要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建、共治、共享。通過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搭建各類協商共治平台,引導社區居民、駐區單位、社會組織等各類主體主動參與區域發展各項事務,從“行政為主”向“多元共治”的拓展,黨組織“穿針引線”、搭建平台,讓各方面社會資源有效聚集起來,變個別參加為廣泛參與、變各自為戰為共同奮戰、變旁觀者為局內人,共建共治的力量不斷壯大,參與讓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一是動員志願者骨干參與小區自治,構建“大隊長-區隊長-小隊長”三級管理體系,將550多名各類志願者化整為零,對小區實行包干負責制,不斷提升頂科社區宜居度和吸引力。充分整合經過疫情錘煉過的志願者隊伍,動員知識分子、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役軍人、團員青年骨干、婦女骨干等融入志願者隊伍中來,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把那些有公眾影響力、有公益心、有擔當的賢達人士,特別是未來入駐的頂尖科學家們納入我們的視線,通過建立相應的協會組織把他們團結起來,引導他們在參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過程中愛上頂科、共建頂科。二是團結各方聯動,加強與機關處室、職能部門聯勤聯動,開展古棕路、方竹路沿街商鋪綜合整治,推進金輝廣場環境整治提升。堅持黨建引領,加強社會動員,成立頂科社區商戶自治促進會、退役軍人突擊隊、民族團結進步聯盟等群眾自治組織,發揮“中間人”、“橋梁紐帶”作用,推動組織融合、服務融合、治理融合,加快形成多元共治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特別是針對物業治理難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和指導作用,捋順居委、業委會、物業“三駕馬車”關系,想盡一切辦法把他們團結起來,逐步形成黨組織“掌舵”、業委會“擂鼓”、物業“劃船”的和諧景象。比如,積極探索“雙向任職”試點工作,頂科社區8個居委,共13個小區,已成立6個業委會,其中臨港家園居委會海事小區業委會作為試點,先行啟動成立海事業委會黨的工作小組,社區已完成批復發文業委會主任兼任臨港家園居委會兼職委員、居委會副主任兼任業委會執行秘書。后續將參照此工作流程對東岸漣城居委業委會、金輝廣場業委會進行改革,頂科社區新成立的業委會也將參照這個模式,探索打開黨建引領居委、業委治理新格局。通過組織融合、平台融合、服務融合,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力、組織力、穿透力,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切實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和民生改善品質,統籌推進黨建引領的自治共治,形成共建共治合力。
擴大區域化黨建聯建共建“朋友圈”,激活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紐帶
擴大區域化黨建聯建共建“朋友圈”需要積極構建單位黨建、區域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補互動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以推進區域化黨建高質量發展為重要抓手,探索縱橫結合的區域化黨建組織架構,推動不同領域黨建深度聯結為黨建共同體,基層黨建整體效能大大提升,引領城市治理水平不斷提高。根據街區功能、定位和特點,構建各具特色的街區治理黨建共同體,引領推動街區精細化治理、品質化發展,構建以黨建聚合街區各類黨組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的平台,各類黨建共同體蓬勃發展讓組織架構更加精准,目標任務更加聚焦,資源整合更加充分,黨組織間的關系也從“鬆散型”向“緊密型”轉變,執行更加有力。頂科社區范圍內有學校、企事業單位64家,其中41家和居民區黨組織開展了結對共建。社區黨總支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相繼與30家企事業單位進行了溝通交流,其中20多家單位都表達了簽約共建、互助合作的強烈願望。結合文明創建先后組織了5場志願服務活動,高校、邊檢、國企、民營企業等10多家單位主動參與,出動志願者近700人次,幫助協調解決了60多個涉及民生的問題,彰顯了黨建引領的強大凝聚力。一是結對共建頂科“手牽手”項目。與臨港新片區海洋高新產業集群黨委、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輪訓大隊黨委、綜合執法大隊黨支部等29家黨委(支部)書記、共建單位負責人簽約,組織開展“光影青春”青春舞大賽,11支隊伍100余人參賽,計劃開展“共建同心 活力同行”趣味運動會。通過共建強化與各組織、黨員、群眾的溝通交流,實現資源互相,社區共治。二是創新思路整治古棕路商圈。古棕路沿街商鋪是頂科社區的“老大難”,因前期失於管理,出現了業態不匹配、衛生養護差、秩序不規范等現實性問題。為提升古棕路沿街商鋪的整體水平,社區牽頭成立頂科社區商戶自治促進會,自治促進會成立前后相繼配合職能部門和社區印刷送達正規化治理通知書394份、商戶“門前三包”協議書1180多份﹔勸導督促馬櫻丹路133弄77-91號商鋪業主自行填補了樓背面裸露多年的坑池﹔發動商戶自籌資金,將年久失修的噴泉景觀改放網紅玻璃鋼雕塑﹔自發開展夜經濟市場食品安全、消防安全、衛生整治的自查自糾﹔配合職能部門“九小場所”和燃氣專項檢查。三是不斷擴大群眾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搭建“百姓大舞台”,與居民共度中華傳統節日端午、中秋,居民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充分綻放光彩。搭建“友誼橋梁”,展現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組織開展“中外友人迎中秋國服展演會”,來自巴基斯坦、加拿大、泰國等14個國家近百名在頂科社區工作、學習的外國友人歡聚在一起,感受頂科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作者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基層黨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家宣講團成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