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去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43.9%,三大先導產業規模1.6萬億元

上海聚焦新質生產力推進產業發展

2024年02月20日09:24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以防護手套業務起家的藍帆醫療,卻錨定了上海作為其心臟支架、心臟瓣膜等高端研發制造的戰略要地。眼下,藍帆醫療位於周浦的科創總部及產業化基地項目,總共四棟單體已蓋到五六層,明年6月即將投入使用。據初步測算,這裡的畝產回報將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城市的另一頭,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內的沈德醫療,主攻磁波刀領域,擁有不開刀不吃藥便能有效治療帕金森震顫的全球領先且自主可控技術。近期,沈德醫療的研發部分將騰挪至附近宜山路上一棟6層樓房,光啟園內老樓將全部用於生產。由此,老樓與新樓間將實現“貼隔壁”就是上下游,適配的產業空間,讓沈德醫療同時布局的10個重大產品的研發攻關與產業化終於得以同步發力……

無論藍帆還是沈德醫療,都能為新質生產力代言,都為節后已開工的上海現代化產業體系帶來勃勃生機與后勁。在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質生產力更是成為高頻詞。報告顯示,2023年,上海全市經濟運行穩步恢復,生產總值增長5%,達4.72萬億元。其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高達43.9%,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1.6萬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增長17.2%,可見新質生產力含量十足。

規上工業企業力爭突破1萬家

新質生產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標志,其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在上海去年4.72萬億元的經濟總盤子中,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澎湃,新質生產力功不可沒。

具體來看,在著力穩增長方面,上海市、區協同努力,推動船舶、新能源汽車、航空“海陸空”領域實現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唯有持續的投入才會有未來之產出。去年上海工業投資增長5.5%,“投資上海”品牌叫得響亮。今年,上海仍要全力穩住工業基本盤,規上工業企業力爭突破1萬家,支持浦東、鬆江、嘉定、閔行等重點區域挑大梁。招商引資與重大項目建設同樣不可鬆懈。上海今年將持續推進“千項萬億”招商計劃,緊盯開工、竣工、投產率,加快一批10億元以上項目建設,推動200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及100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

在推動產業和科創協同創新方面,去年上海已出台實施了汽車芯片、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機器人、船舶海工、商業航天、在線新經濟等創新發展支持政策,加快打造張江、臨港、大零號灣等未來產業先導區。今年,上海將著力建設產業創新網絡,布局新一代通信(6G)、核聚變等新領域,大力發展核心工業軟件和工業操作系統,並圍繞燃料電池和載運核心裝備等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培育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世界級高端產業集群,持續培育產業科創“核爆點”。

在推動數綠轉型融合化方面,去年上海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已累計建成國家級標杆性智能工廠3家、示范工廠19家、優秀場景111個﹔累計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145家,全年落實節能降碳改造措施1200項,實現節能量80萬噸標准煤﹔在已建成的智能工廠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50%,運營成本平均降低30%。今年,上海將實施“智能機器人+”行動,計劃再新建70家市級智能工廠,其中達到示范性(L3級)和標杆性(L4級)的比例力爭超過70%。上海還要打造3至5家工業互聯網“平台+園區”試點示范,重點培育50家綠色供應鏈鏈主企業。

不斷厚植新型工業化發展土壤

上海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土壤與生態需要不斷厚植與優化。據了解,上海2023年已出台推動“工業上樓”打造“智造空間”若干措施,全年發放企業服務包3.2萬余個。下階段,上海重點企業服務包將緊扣重點產業發展,加強服務管家管理培訓、加強企業訴求辦理,在投資促進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同時打造高增長企業集群,支持企業小升規、規做強、強轉股、股上市,預計今年全年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00家。上海優化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的進度表也刻不容緩。為盡力趕早完成自2023年起“三年3000萬平方米”目標,今年上海力爭打造工業上樓“智造空間”1000萬平方米。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介紹,去年,上海已出台實施了汽車芯片、新材料、特色產業園區等領域創新發展支持政策,有58個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C919國產大型客機、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實現商業運營,為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穩步壯大上海產業發展不斷積蓄著新動能。“今年,我們將持續聚焦‘五個中心’建設重要使命,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實現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聚力打造高端制造業增長極,推動產業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張英說。(記者 李曄)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