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西沙明珠湖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底氣何在?

2024年02月07日11:10 |
小字號

喜報!

冬日的西沙明珠湖景區,靜謐卻又靈動。泛舟湖上,隻見波光粼粼、群鳥翩躚,讓人仿若置身斑斕的生態畫卷。風吹草偃間,但見珍禽掠過,鳴聲啾啾。長江河口處,大片濕地涵養著萬千物種。

西沙明珠湖景區位於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上海崇明島的西南端,總面積7.8平方公裡,集濕地、湖泊、森林和沼澤等多種景觀為一體,地域特色頗具魅力,自然資源天賦異稟。2月6日晚,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公告,確定21家旅游景區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西沙明珠湖景區實現華麗轉身,順利躋身全國旅游景區“5A大家庭”,成為目前上海市首個以生態為底色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拿下這塊金字招牌,實屬不易,西沙明珠湖景區的底氣在哪?記者踏訪景區,解碼這處“生態寶地”成功晉升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之路。

珍稀鳥類成了“常客”——生動詮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夕陽西照,景區內的明珠湖上,幾十隻飛鳥盤旋而至。

“特別興奮,老朋友回來了。”去年10月底的一天,西沙明珠湖景區黨支部書記、主任徐忠快速記錄下這些飛鳥的位置和數量,他守候的“老朋友”,是一批在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上途經崇明的鸕鹚。它們的出發地,正是千裡之外的北方。

明珠湖是崇明最大的天然內陸淡水湖,作為景區發展親歷者之一,徐忠和這塊“生態寶地”相伴多年,密切關注著它的蝶變。在他眼中,湖上“居民”的變化著實令人振奮。“你看,穿著‘黑衣’的就是野鸕鹚,2023年首批野鸕鹚相較去年提前了約一個月。近兩年,我們在景區觀測到的野鸕鹚也從2010年的十幾隻增加到近500隻。”指著明珠湖面上的野鸕鹚,徐忠打開了話匣子。

徐忠告訴記者,原本這些遷徙途中的鸕鹚來明珠湖“暫住”,每天早出晚歸覓食,沒有人知道它們每年抵達和離開的確切時間,后來,景區專門為這些“遠客”添置了棲木樁,果然吸引了鸕鹚。“對於鳥兒們來說,明珠湖寬闊的湖面像是一個停機坪,可以用來落腳,而景區內湖泊和西沙濕地豐富的魚蝦、蟹等生物,又為它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成為這些候鳥遷徙途中的‘能量補充站’。”

一路向水,鳥語啁啾。近年來,由於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雙雙具備,再加上一系列守護行動讓這兒的生態底色更加鮮明。有了好生態這張響亮“招牌”,越來越多的珍稀候鳥頻繁現身於此。2022年,攝影愛好者鄭耀虎就有幸在景區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屬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屬於比揚子鱷還稀少的國際瀕危野生動物。“候鳥是檢驗生態的‘晴雨表’,它們不會說話,但用翅膀‘投票’。”有關業內人士說,鳥類經常作為生態環境的指標之一,“鳥類種群數量的多少、種類的豐富程度,能直觀反映出生態環境變化情況。”目前,除每年報到的鸕鹚之外,野鴨、鷸等候鳥也是這裡的常客,白鷺、小䴙䴘更是隨處可見,景區成了觀鳥愛好者必打卡之處。

游人在水畔,樹鳥相依,船在湖中悠游,列車安靜穿過……如此盛景,讓西沙明珠湖景區成為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典范,更是生態島崇明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的生動實踐和有力印証。

“寶藏之地”實現蝶變——全域聯動打造長三角“中央公園”

其實,明珠湖如今的面貌,並非天然形成。據崇明生態旅游集團董事長陸立新介紹,早年的明珠湖,一半是長江口南支河道的一個港汊,另一半是大小不一的養殖魚塘,相關區域富營養化嚴重。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崇明大力實行退塘還湖,將各種侵佔湖面形成的魚塘進行綜合整治,促進生態恢復。

隨著崇明生態建設成果日益凸顯,現今這裡已今非昔比。一個佔地面積達7.8平方公裡的西沙明珠湖景區舊貌換新顏,成為集水上游樂度假、生態農業旅游觀光、競技休閑體育體驗等為一體的綜合景區。優越的生態環境,令明珠湖區域內的大氣環境質量常年保持在國家一級水平,空氣負氧離子年均濃度每立方厘米超2700個,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

毗鄰明珠湖的西沙濕地,與明珠湖同為西沙明珠湖景區的組成部分。在濕地,可以看到層林盡染的水森林景觀,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錯落有致的杉樹林。游客可以通過生態棧道穿行其間,置身濕地景觀,美不勝收。沿著棧橋走到蘆蕩盡頭,是一方塑木平台,這是游客臨江觀景的好地方——聽潮觀潮。登上平台,眼前豁然開朗。近處是長江沖積沙堆積起來的灘涂,遠處就是浩瀚長江,大江之上船隻來往忙碌,沿江岸線金濤澎湃,一派秀美風光。

大江東去,人文精神在這裡生生不息。崇明處於長江入海口、中國海岸線中點,具有深厚的航海文化積澱,西沙明珠湖區域也是我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所經之地。因而,景區在多年發展中,始終承載著歷史的榮光和時代的擔當。

如何讓這一長江河口留住歷史、傳承文化?

作為長江河口唯一具有特有潮汐現象的大型潮汐河口淡水沼澤濕地,西沙濕地擁有豐富的濕地生物資源和獨特的潮溝地質地貌自然景觀,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典型性、獨特性和多樣性。景區內2大類17種典型的潮溝地貌地質遺跡,見証了崇明島的形成歷史,反映了大河口三角洲的地層系統,也記錄了260萬年來海平面的變化。

“近些年,隨著濕地生態系統逐步修復,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與恢復,生物多樣性得到大幅提升。”徐忠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於西沙濕地而言,大片水森林令灘涂的環境進一步優化,“水森林固定了灘涂上的一部分水面,水裡的魚多了、來的鳥也多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食物鏈。水森林區域的一些小島上還種上蘆葦,將這些土地還給濕地原來的‘主人’。”經過數年努力,景區已形成了一個結構完整、功能完善的濕地連綿體。目前,西沙明珠湖也是華東地區唯一具有完整濕地生態系統的景區,系統保持了長江口濕地生態系統原貌。

“豐富的地質與生態資源讓西沙明珠湖景區成為一座科普教育的寶庫。”景區工作人員介紹,以創建5A為契機,景區內,9個特色科普畫廊和文化知識區域“換新裝”,通過圖文並茂的科普宣教展板,向市民普及有關濕地鳥類、魚類科普、中國濕地類型等各類知識,讓游客可以一邊游玩,一邊品味濕地文化。

“這裡能看到如此獨特的自然景觀,太不可思議了!”去年夏天,寶山人劉女士跟隨旅行團走進西沙濕地。在導游的介紹下,她第一次見識濕地風光,“低頭一瞥,灘涂上無數個孔洞清晰可見,天氣一熱,這些在崇明當地被稱作‘蛸蜞’的生物就會紛紛出洞覓食,野趣十足,喚起了對兒時往事的追憶。”

據統計,西沙明珠湖景區內觀測到的鳥類已達149種、魚類67種,其中還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和瀕危物種等。我國首個以濕地命名的生物學新屬“崇西水虱”、中國特有物種號稱“鳥中熊貓”的震旦鴉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和中華鱘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鸕鹚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全民共享生態紅利——西沙明珠湖呈上世界級“旅游名片”

江海在崇明交匯,也為這片土地注入開放包容與活躍進取的因子。近些年,電影《辛亥革命》、電視劇《杉杉來了》、真人秀《極限挑戰》等熱播影視節目均將西沙明珠湖景區作為重要的取景地,景區相關情況被編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綠色經濟教材,向全球42個島國推薦。

對西沙明珠湖的悉心呵護,更是換來了一張“世界級”的生態旅游名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得到充分彰顯。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西沙明珠湖景區承辦了IRONMAN 70.3世界鐵人三項賽、國際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賽、端午季龍舟賽、中歐AMP24小時精英挑戰賽、明珠湖國際路亞精英挑戰賽、明珠湖迎新健康跑等一系列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吸引了海內外體育愛好者和游客前來參賽和觀摩。明珠湖魚鮮節、明珠湖網紅草節、崇明濕地觀鳥節、濕地文化節等常辦常新,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往體驗。而平時,龍舟、槳板、OP帆船等大大小小在景區舉辦的活動更是接連不斷。

一組數據展示景區生態休閑旅游的影響力——

近年來,西沙明珠湖景區平均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達110萬余人次,成為長三角地區最有市場號召力的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

“這裡新增了很多停車場,找車位更方便了,解決了游玩時的一大麻煩事。”市民何先生表示,在西沙明珠湖游玩的最大感受就是放鬆、便利。記者在景區隨機採訪了解到,近幾年,來過的游客都對這裡評價頗高。為更好服務崇明生態旅游發展,景區創建“5A”以來免費開放,來這裡的游客也更多了。

景區之所以受歡迎,除了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還因其完善的配套設施。工作人員介紹,得益於“創5A”,西沙明珠湖景區變得比以前更有氣質了,不僅周邊交通變得通暢便捷,景區內各項軟硬件設施也日臻完善,旅游衛生、旅游安全、酒店服務、旅游服務管理等所有工作都嚴格圍繞標准來進行,使游客有更好的體驗感。“面對天南海北的游客,我們底氣也更足了!”

“成功創建5A,榮譽來之不易,我們當倍加珍惜、用心呵護好這塊‘金名片’。”崇明生態旅游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景區要發展旅游,但發展旅游不隻在景區,要讓西沙明珠湖真正“活”起來,除了不斷增強景區核心區吸引力,還需要加強與周邊產業的互動,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近幾年,隨著景區5A創建成效凸顯,周邊鄉村民宿、餐飲等實實在在享受到了5A創建帶來的好處,客流量的增加也進一步帶動了當地柑橘、翠冠梨等農副產品和土特產的銷量,為村民增收致富“添了把火”。

潮頭登高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頭。當前,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背景下,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重要休閑旅游目的地,西沙明珠湖景區必將以更加積極、更加主動、更加有力的行動,圍繞“長江生態客廳”建設,著力打造世界級的長三角“中央公園”,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供“崇明范例”。

記者手記

“創5A”不是終點,而是繼續完善服務的新起點。崇明人民對這片“生態寶地”持續多年的韌性守護,讓其始終綻放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色彩,詮釋了對自然法則念念不忘的初心。而這份堅守,不僅是為鳥類魚兒的家園,更是為人類自己的未來。

(來源:上海崇明)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