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群眾所盼”,在調查研究中“問”實
黨中央強調,要大興務實之風,抓好調查研究,在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上下功夫。開展好新時代的紀檢監察工作,就得圍繞民心民意發力,持續在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上“開刀”、在群眾期待的向往生活上“添彩”,真正在置頂“群眾所盼”中做實調研、在調研中“問”實,以知民情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的實效,贏得群眾的滿意和信任。
問需於民,基層冷暖“記在心”調喜研憂“察實情”。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紀檢監察工作說到底是政治工作、是人心工作,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都是“為人民謀幸福”。所以,群眾在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要在哪方面下功夫,這樣“航標”才不會偏、“步伐”才不會亂。特別是在新征程上,堅持“問需於民”不僅是增強干群關系的重要載體,更是“撥雲見霧”看實質、“解剖麻雀”找根源的重要路徑。這就要求廣大紀檢干部不能隻聽贊美、不聽抱怨,不能隻看好的、不看問題,不能隻走規定線路,而不延伸調研觸角,隻有真正做到“調喜研憂”方能准確掌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在“察實情”中確保執紀的“利劍”始終高懸於群眾身邊的作風、違紀問題上,從而發威、生力。
問計於民,民間智慧“學到手”把脈問診“出實招”。“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沖鋒號”響徹全黨上下,形成了較強的震懾力和深遠的影響力。但與此同時,我們更要清楚地認識到,未來路上,考驗不會比以前少、斗爭也不會比以前輕鬆,紀檢監察工作所面對的復雜情況和棘手問題可能還比以前更重、更多。所以,打開門來“問計於民”,是博採“鄉土氣息”學習“民間智慧”的重要舉措,更是啟迪思考、尋找方法、探尋密鑰的關鍵一步。讓我們充分借助調研這一重要契機,主動下沉基層、走進群眾,以甘當小學生的心態拜人民為師,帶著問題和目的向群眾要妙計,真正把民間智慧“學到手”,在把脈問診中破解工作難題“出實招”。
問效於民,群眾期待“擔在肩”開門評估“求實效”。開展調查研究考驗的是工作作風、根植的是人民情懷,如果“浮光掠影”“蜻蜓點水”,沒有實實在在的成效來支撐,讓調查研究走進了“爛尾”困境,自然會受到群眾冷眼、更會影響到群眾對政府職能部門和干部的觀感和印象。正所謂“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堅持“問效於民”就是把群眾“評分”提上來,推動紀檢監察工作走進“深水區”聚焦“最前沿”,在研判問題、解決問題中回應民心,切實在黑惡勢力、作風問題、干部違紀、貪污腐敗等領域“強勢出擊”,以一系列務實管用的對策舉措,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成果,來進一步擦亮紀檢招牌,真正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調研的“問題清單”變為群眾的“幸福賬單”,在開門評估中“求實效”。
(來源:嘉定區馬陸鎮 嚴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