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學科研競爭力分析報告出爐:部分“黑馬”醫院搶眼,成果轉化量有待提高

2023年度醫學科研競爭力分析報告正式出爐。此次報告在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教育處指導下,由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上海市衛生經濟學會共同主辦。報告評價覆蓋38家市級醫院、30家區級醫院。市級醫院前20名可見:第一方陣(中山、瑞金、市九、仁濟、華山)繼續保持,一婦嬰、岳陽醫院進步尤為顯著,腫瘤醫院、眼耳鼻喉科醫院持續前行。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科研管理事務部副主任牛玉宏解讀報告:放大科研競爭力前20醫療機構的二級指標可見,中山醫院無論投入還是產出,均位列第一﹔仁濟醫院在人力資源方面,瑞金醫院在科研項目及人才學科基地方面拔得頭籌。
專家評價認為,作為最具科研競爭力的醫療機構,中山醫院在產出和成果轉化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善於總結研究成果,這為科研厚積薄發奠定基礎。
在學科排名中,腫瘤學科“一馬當先”, 實驗診斷學、藥劑學等看似輔助的學科后勁十足。相形之下,過去非常有優勢的學科,此次報告顯現正在悄悄走“下行路”,值得引起警惕。
實驗診斷學領域,東方醫院去年完成單筆成果轉化,金額高達6000萬元,反映其科研實力在所有學科中有突出進步。仁濟醫院藥劑學無論科研還是成果,均持續保持進步態勢。
牛玉宏同時透露,今年上海38家市級醫院國家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整體有很大進步。這其中,重點研發計劃比去年增加56項,國家立項項目整體增加,進一步提升了三級醫院研究能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較2021年增加79項,中山醫院國自然基金佔據第一名(161項),成績非常亮眼。學科方面,腫瘤醫院腫瘤學佔據60項國自然基金,表現也相當不俗。
專利授權方面,2022年市級醫院共計675項,比2021年增加227項。成果轉化方面,今年22家醫院實現成果轉化,轉化專利數為183項。
專家直言:盡管成果轉化備受重視,各種政策持續跟進,但是轉化量進步的幅度不大,建議醫院從成果規劃、質量等方面找原因,提高布局效率,促進更多轉化。
報告同時覆蓋30家區級醫院(16家三級乙等醫院、14家二級甲等醫院)。前10名排名可見:同仁醫院以較大優勢穩居第一,四院大幅度攀升至第二,金山醫院進步至第六名、周浦醫院也首度躋身前十,這些醫院的科研進步可圈可點。作為區級醫院裡最有科研競爭力者,同仁醫院投入、產出、科研項目等多維度指標均居首。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虞先濬、同仁醫院院長馬駿在報告會上分享經驗。
記者獲悉,醫學科研競爭力分析報告自2013年啟動,至今已邁過10個年頭。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報告猶如一台人體X光機,掃描全市三級、二級醫療機構科研狀況,通過縱向橫向比較,幫助醫療機構和學科發現長處及短板,促進良性健康發展。上海市衛健委科教處副處長錢文卉認為,報告為醫療機構規劃學科發展,以及識別整個上海科研布局進展提供更科學客觀的參考依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