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這家社區醫院鏈接三級醫院,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配到大醫院的藥品!

如何在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同時,還能更好地滿足患者多樣化的藥品需求?為了實現這一願景,程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長處方、互聯網多點執業,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有更多的用藥選擇。
今年72歲的錢阿姨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疾病,之前一直到同仁醫院復診開藥。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每周從所居住的程家橋街道乘車到同仁醫院就診,就成了她的一塊“心病”。
“年紀大了,腿腳不好,上下車都不方便,再加上到了醫院還要挂號、就診、交費,每次來回都要大半天。”錢阿姨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社區居民遇到的共同問題。
“很多患者在上級醫院看診配藥后,感覺那些藥更適合自己,也希望能在家門口醫院配到同樣的藥。”程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顧雯燁告訴記者,社區醫院藥房的藥品量無法滿足居民患者的個性化用藥需求。如何解決這個實際問題,被程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上了日程。
於是,依托互聯網醫療,程家橋社區9名全科醫生通過雙聘制,多點執業至同仁醫院互聯網醫院,而同仁互聯網醫院開放的733種藥品都可以惠及到程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居民患者。
“如果患者需要的藥品社區不具備,我們的家庭醫生就可以在診間進入同仁醫院的互聯網醫院,用同仁醫院的慢性病藥品目錄來幫病人配置。如果患者有在同仁醫院的就診記錄,我們還可以一鍵續方,幫患者開具需要的藥品。”顧雯燁說,這就等於無形中擴容了藥品存量,讓社區居民有了更多選擇。藥品由中心專職人員到同仁醫院取出,患者第二天就可以到中心取藥。
與此同時,程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推出了長處方服務,居民一個月隻需來中心配藥一次。
在全科醫生沈娟的診室內,社區居民郭老伯正在和她交流著自己的病情。進行過問診和基本的檢查后,沈娟認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郭老伯近期病情穩定,可以為他開具長處方。
“對於用藥方案穩定、病情平穩的慢病患者,我們可以開具4—12周的長處方,家庭醫生也會定期通過電話、微信或是家庭病床上門等多種形式,對簽約患者進行隨訪,一旦發現病情波動,及時干預或是用藥調整。”沈娟介紹道,“根據患者疾病以及疾病的穩定程度,我們將其分級分類,重點人群有‘紅色人群’‘黃色人群’和‘綠色人群’。‘紅色人群’兩周隨訪一次,其他人群在家服藥的同時,我們也適時監測著他的基本病情。”
“長處方讓我們一次性獲得較長時間的藥品供應,減少了頻繁就醫購藥的麻煩,極大方便了我們居民。”郭老伯說道。
顧雯燁告訴記者,互聯網診療、互聯網多點執業以及長處方的開展,讓居民在社區就可以完成診療、付費、取藥的一站式服務,解決社區居民慢病藥品同質化供給的同時,提升家庭醫生與居民的黏合度,使家庭醫生簽約的組合就診量及社區就診率較去年都有所提升。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