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上海正源源不斷產出好經驗、好做法

當前,我國正推動服務業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內對外開放,上海作為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省市之一,積累了哪些實踐經驗?
9月3日,在“投資中國年”服務業擴大開放推介大會上,上海向世界展示了服務業擴大開放的新成果。在服貿會上海城市形象展區,一個個鮮活的實踐案例,也為我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開放發展提供了新的啟示。
高端產業引領
當前,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要素市場加快流動、高能級機構主體加速集聚,全球資源配置優勢持續放大。數據顯示,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近3000萬億元,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730萬標准箱,口岸進出口總額佔全球比重達到3.6%左右。洋山深水港四期碼頭成為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碼頭之一。
在服貿會上海城市形象展區,中國船舶集團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以下簡稱“上船院”)7500車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模型吸引了不少來往觀眾駐足觀看。
上船院展示的7500車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模型
上船院市場總監徐一平向記者介紹了一組數據:自建院以來,上船院累計開發新船型1200余型,客戶分布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700艘由上船院設計的船舶,正在全球范圍的海域上乘風破浪。“就汽車運輸船來說,目前上船院承接的設計訂單量更是佔據全球市場近70%的份額。”
隨著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蓬勃發展,上海生產性服務業對產業升級的賦能作用持續放大,高端產業引領優勢加快形成。此外,上海形成首批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台培育項目,其中千億級平台5個,帶動產業整體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優化創新環境
當前,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框架基本形成,科技創新策源優勢逐漸顯現。上海擁有國家級研發機構88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區14家,高新技術企業2.2萬多家、眾創空間500多家,高等院校63所。
近年來,上海人才、技術、數據等關鍵戰略要素保障機制更加健全,一批科技企業在上海發展壯大。此次服貿會參展企業西井科技,就是從上海成長起來的科技獨角獸。新近公布的2023中國隱形獨角獸企業500強中,西井科技以70億元估值位居榜首。
參演過電影《流浪地球2》的全球首款智能換電無人駕駛商用車Q-Truck,在服貿會上亮相。“今年9月,我們的Q-Truck將‘出海’英國第一大港菲力斯杜港。”西井科技公共事務經理陳霖告訴記者,未來三年,100輛Q-Truck將馳騁在這個英國港口,成為全球范圍內港口最大規模的“無駕駛室”新能源無人駕駛商用車隊。
服貿會上海城市形象展區
2022年,北斗西虹橋基地獲評國家地理信息服務出口基地,基地企業緊跟北斗系統建設步伐,地理信息服務出口規模不斷擴大。
服貿會上海城市形象展區內,展示了北斗西虹橋基地“出海”成績單:截至目前,基地企業北斗導航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測繪地理信息等領域。
上海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試點,數據顯示,全國一半的5G研發人才、40%的集成電路產業人才、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人才匯集上海。
加強創新發展
上海服務貿易規模穩居全國首位。2022年,上海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2454.5億美元,同比增長7.0%,貿易規模創歷史新高,佔全國比重29.5%。
服貿會參展企業萬向區塊鏈,作為上海本土企業,實現技術出口新加坡。2021年7月28日,萬向區塊鏈和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下屬官方機構裕廊集團宣布達成合作,在新加坡榜鵝數碼園區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全面探索落地。“我希望中國的技術能在海外得到很好的展示,同時也希望在新加坡匯聚的全球技術,能到上海、到中國,反哺更多行業和場景。”萬向區塊鏈副總經理杜宇說。
除了新加坡,目前在全球市場,萬向區塊鏈也已通過公司以及在國內和海外的關聯機構,投資超過500個區塊鏈和Web3.0的項目,總規模大約在10億元人民幣,遍布世界各地。
服貿會上海城市形象展區
上海正加強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與浦東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等高水平開放平台改革協同,建設上海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臨港示范區,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成功創建8個國家特色服務出口基地。
上海將以創建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為引領,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大力發展數字貿易,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