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行動團隊+賦能團隊,來看上海社區治理新玩法!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市委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部署要求,打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社區,上海各級黨組織積極推進“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這個一體化基層治理綜合工作平台,通過上下聯動、條塊結合、政學合作、媒體推動,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根據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的工作調研,人民網上海頻道從基層鮮活的實踐案例中擷取一批可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社會治理樣本予以呈現,營造全社會關心賦能基層、共建美好社區氛圍。
超大城市的基層治理,千頭萬緒。從去年開始,上海全面推進“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項目,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
今年,新一季行動啟動,175個社區項目覆蓋了上海全市16個區各種類型基層社區的治理難點痛點。上海市委黨建辦集結街鎮骨干力量、居村“兩委”工作人員,組成“行動團隊”,匯集滬上高校智庫及黨建智庫理論專家、優秀書記實踐專家,組成“賦能團隊”,一對一匹配賦能、把脈支招。效果如何?一起來看看——
用積分治理社區,如何管用又好玩?
位於上海市奉賢區西渡街道的金都雅苑社區,居住了大量上班族,中青年居民佔比較高。但由於社區活動對居民的吸引力不足,粘性也不夠,社區成了居民下班后的“睡城”,居民陌生化程度高,缺乏公共參與意識,何解?
今年,華東理工大學專家賦能團隊的到來,為社區系統治理帶了新思路。在多次調研走訪后,專家團隊發現,金都雅苑社區基層治理有著良好的基礎,比如在2020年以《社區居民公約》為基礎形成的“美麗約定”積分制,以及2021年推出的“送你一朵小紅花”,主張以樓組約定凝聚社區共識,以鄰裡關愛打造暖情社區,以善治積分建設熟人社區。
但通過近兩年的實踐發現,當前的積分制仍然面臨現實問題。積分制由社區主導,內容缺乏趣味性,而且積分約定以外的治理目標難以實現。結合現實問題和社區治理資源,專家團隊建議以“以花為媒”打造“小紅花”積分治理品牌,並建立社區“美麗約定”+“樓組約定”+“熟人約定”的積分制系統,調和社區治理標准化和個性化張力,巧用“小積分”推動社區整體治理,並帶動社區熟人網絡建設,走出一條現代城市社區善治新路子。
金都雅苑社區積分制評定榜。華東理工大學供圖
“也就是在原有積分制基礎上,將積分制約定拓展到社區興趣團體、既有熟人網絡,打造個性化、趣味化的積分目標,引導居民共同投入積分制建設,實現從‘送你一朵小紅花’向‘長出一朵小紅花’轉變。”專家團隊介紹道,新版積分制更注重挖掘那些平常不在社區干部視野中,但內部聯系緊密的社區熟人網絡,引導他們以積分或貨幣自主認購約定項目,從而參與到社區治理當中。
經過前期調研,金都雅苑社區確立了“睦鄰花園”“寵愛有禮”“科普菜園”“幸福來敲門”4個子項目,參與者可以用積分或貨幣換購項目協議卡,按要求完成協議卡上約定任務即可獲得雙倍積分獎勵,如果不能完成則損失積分。
目前,西渡街道正在金都雅苑社區試點基礎上,在街道推廣積分制實踐,並引入更多社會力量,建設積分銀行、積分兌換公益商店,讓積分成為社區交流的“貨幣”,成為標識熟人社區的指數。
以“心”換“新”,跑出舊房改造加速度!
13天完成舊房成套改造100%簽約,7天完成100%搬遷,這個小區是如何做到的?
共和新路802弄,隸屬於上海市靜安區芷江西路街道靈光居民區,內有兩幢三層樓的廚衛合用老舊住宅。住戶以老年人和困難群體居多,房屋結構破損、設施老化、空間狹小、居住擁擠,居民希望舊改的意願非常迫切。
今年初,這一項目入選上海市2023年“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項目。日日盼舊改,舊改真的來了,推行起來卻並非一帆風順。其他暫且不提,要盡可能滿足每戶人家對新居的需求,就不是一件易事。
華東理工大學吳開澤副教授、尹舜副教授、連彬老師帶領5名研究生組成賦能團隊,聚焦舊房改造痛點難點,以專業知識補齊治理短板,與社區攜手破題。
靈光居民區共和新路802弄。華東理工大學供圖
今年5月-8月,賦能團隊多次前往靈光居民區調研,與街道及社區干部開展多場座談會,與舊改家庭訪談,從了解社區情況、商定舊改方案、推進方案落實到實際成果驗收,深度參與全過程。
在此過程中,芷江西路街道還依托黨建“同心圓”工作法,由黨總支書記、老書記、網格黨組織書記、居民黨員等組成“內圓”,由華東理工大學賦能團隊、人大代表、律師、設計團隊等組成“外圓”共同參與,全力保障成套改造工作有序推進。“內圓”聚合力,“外圓”增動力,當好群眾的知心人,以“心”換“新”搭建溝通橋梁。
舉個例子,某戶承租人去世,家庭內部對“小蛋糕”分配問題意見不一致,黨群干部深入排摸走訪,經過18次耐心細致的會議和調解,最終完成簽約,真正做到了以“心”換“新”。由此,這裡的舊改工作也跑出了“芷江西速度”。
參與式社區治理,這個社區玩出新花樣!
“這裡近一年變化很大!”已投入使用的上海市徐匯區虹梅街道古美塊區步道綠蔭環繞,作為居民們家門口的“自家步道”,為居民休閑漫步提供了更好的行走、健身路線,而且行車與行人“互不打擾”,居民為此連連點贊。
虹梅街道古美小區建成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一個大型動遷社區,停車難、步道維護難……時間一長,老舊小區的治理短板不斷顯現。街道通過強化黨建引領、空間改造、物業升級等舉措,使古美片區在居住環境及治理面貌上得到了極大提升。
“社區應該通過開展協商、調查研究等方式,充分運用微空間、微更新等載體,設計一批項目、培養一批隊伍、形成一系列主題,通過共建共治共享形成最大公約數,實現社區共贏。”討論中,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唐有財就社區空間的美化和后續維護、居民行為引導和創新社區教育方式等社區關心的課題提出建議和意見。
今年,唐有財教授及團隊受邀參與探索虹梅街道老舊小區硬件改造與軟法治理相結合的參與式治理路徑。為梳理社區情況、明確社區問題、確定治理方向,專家團隊及行動團隊組成的項目組在活動前期組織開展了五場“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系列大討論,調研了居委、業委、物業、樓組長、社區達人、居民等社區治理的多元主體,最終確定以“社區園藝”為主線,打造“花園式”美好社區。
為此,項目組計劃在古美片區內招募、挖掘、培育一批園藝達人,成為未來推動社區長效治理的核心力量。基於此目標,項目組通過線上招募、居委推薦、達人互薦等方式建立“古美片區園藝達人交流群”,對群內居民,后續項目組將針對性開展賦能活動。
共議“社區園藝”新玩法海報。華東理工大學供圖
近日,古美片區首場園藝達人賦能活動——共議“社區園藝”新玩法順利舉辦。活動以開放空間的形式,邀請片區四個居委的社工代表、物業代表、園藝達人圍繞“社區園藝”的發展現狀、后續規劃、行動方向進行充分討論。現場居民討論熱烈,並最終形成3個兼具可行性與認可度的行動方案。以共同治理美好家園為引領,社區治理的多元主體在討論、協商、決定的過程中形成了廣泛共識。
據介紹,為充分賦能“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華東理工大學成立了項目工作專班,校黨委書記杜慧芳擔任專班組長。學校黨委集合多方智慧和力量,組建近50名專家學者組成精英賦能團隊。
連續數月來,各項目的賦能專家隊伍陸續走進街鎮、社區,走訪問題點位,開展調研座談,就項目推進與各街鎮、社區干部進行深入探討交流,並通過共建治理智庫、社區干部培訓、研發工具包、提煉總結案例等各種方式為賦能的街鎮社區基層治理提供專業支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