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機制,上海城市重點更新單元將開展試點

市規劃資源局介紹,根據市委、市政府對城市更新工作的安排和市委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模式課題成果轉化的要求,在為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模式創新提供規劃資源方案的基礎上,該局會同黃浦、徐匯、靜安、虹口等城市更新任務較重的四個區,選取了外灘第二立面、老城廂地區、衡復地區、石門二路地區等10個城市更新單元開展試點工作,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准、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堅持人民城市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突出規劃引領、資源統籌和模式貫通、可持續,強調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聯動責任規劃師、責任建筑師、責任評估師,開展“三師聯創”工作,深入調查實証、創新思路辦法、破解難點裉節、打造示范引領。目前,10個更新單元已形成“三師聯創”概念設計方案。
傳統城市更新項目一般聚焦於項目地塊自身,在與周邊區域功能聯系、公共空間聯動等方面考慮有限,對區域層面的整體性和系統性謀劃策劃較弱,本次的試點項目都探索建立了“三師”聯創機制,發揮責任規劃師對於城市更新謀劃、協調、統籌的重要作用,發揮責任建筑師對於強化設計賦能、破解技術瓶頸、優化審批流程中的主導作用,發揮責任評估師在城市更新“強資信、明期權、可持續”模式中的支撐作用。賦能 “三師”形成合力,共同發揮專業團隊的全流程統籌支撐作用,實現城市更新的整體性謀劃、專業性策劃、合理性評估、陪伴式服務,共同推動實現城市更新的綜合成本平衡、區域發展平衡、近遠銜接平衡,進而帶動整個地區的品質提升、品牌塑造、價值彰顯。
例如,黃浦區外灘-01、02更新單元地處蘇州河、黃浦江交匯處,是上海的城市名片和經典地標,歷史底蘊深厚、金融產業基因厚植。外灘更新單元堅持高點定位、規劃統籌,立足打造上海最具標志性的世界級金融文化中央活動區。通過在更新范圍上向南北擴展,推動區域空間資源全面整合﹔通過強化北、南、中三個分區的功能定位和產業導入,構建以金融商務為特色的復合功能體系﹔通過優化蘇州河兩岸濱水空間、梳理整合區域交通體系、串聯具有開放活力的特色街坊、構建地上地下立體空間網絡、重塑外灘經典城市肌理和景觀,打造街道可漫步、建筑可閱讀的高品質活力街區。
石門二路-01更新單元位於靜安區一河兩岸核心區域,東與黃浦區相接,是靜安區“一軸三帶”發展戰略中南北高架復合發展軸與蘇河灣濱水商務集聚帶的交匯處,緊鄰南京西路高端服務集聚帶。將通過先進的規劃設計理念、優質的開發運營水平,將把本區域打造成為靜安發展新的增長引擎,輻射帶動蘇河灣地區整體價值提升。通過整體化、立體化空間設計策略,突破蘇州河和南北高架的空間阻隔,帶來便捷的跨河聯系、垂直化的立體交通、舒適宜人的公共空間、多元復合的功能業態。
徐匯區衡復-01更新單元位於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中部,歷史格局完整、風貌特征濃郁、文化資源富集、居住類型豐富,是無界的居住博物館和中西居住文化交融的集聚地。未來,這裡將依托城市更新,通過構建“知音環+活力網+觸媒點”的空間結構,在保護整體歷史空間格局的基礎上,打造一環多射的歷史風貌體驗路徑,加強特色彰顯,形成連綿成片、新舊共生的歷史氛圍。方案也注重提升文藝濃度和商業繁華度以及居住環境品質,使其成為衡復“最精華”的風貌展示地和更新樣板間。
虹口區嘉興-01更新單元地處虹口區虹口港、沙涇港、俞涇浦三河交匯處,整個更新單元被“幾”字形河道劃分形成“一灣兩半島”的獨特空間格局,是本市具有完整水系格局的歷史文化風貌地區。整個更新單元將延續北外灘國際化定位,圍繞功能重塑、空間營造和風貌再現的理念,建設面向大眾的國際音樂產業社區。
此外,黃浦區老城廂-01更新單元、徐匯區楓林-01更新單元、虹口區嘉興-02更新單元、虹口區山陰路-01更新單元等也形成了概念設計方案,后續將進一步深化完善。
為強化主題教育大調研“實”的導向、“聯”的機制,促進成果轉化應用,廣泛聽取意見建議,8月25日至27日,市規劃資源局會同黃浦、徐匯、靜安、虹口區政府,依托市城市更新促進會共同舉辦專家咨詢會,選取外灘第二立面等7個重點試點,聽取規劃設計、建筑設計、資產評估、地產開發、金融投資等多專業、多領域專家的意見。與會專家和行業單位結合試點項目概念設計方案對“三師聯創”工作機制進行研討,助力規劃資源部門進一步開拓思路,推動上海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資源模式創新。
資料:市規劃資源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