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探索變革產業 上海生產性服務業主攻深度"賦能"

2023年08月30日09:01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上海生產性服務業主攻“賦能”

探索深度賦能與變革產業,體現應有的專業度與高端范

現在,穿著潮鞋的“90后”“00后”,鞋上總愛保留一款夜光香氛防偽扣。這個特別的“飾品”,是上海潮流網購社區“得物”對所售商品的“正品蓋章”。在此保障下,“得物”的用戶消費力要高出其他消費類電商5倍以上。這是以高質量檢驗檢測服務支撐上海時尚消費產業的最佳例証。

日前,上海市委有關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尤其強調“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對產業升級的賦能作用”。記者調研發現,發軔於本世紀初的上海生產性服務業,已在全國形成引領優勢,體現出上海應有的專業度與高端范。

極致“較真”

每天,“得物”位於嘉定的查驗鑒別中心都會迎來海量訂單包裹,每件商品均需經過品質查驗、拍照留檔、多重鑒別、獨立綁扣等八大環節,才能被裝入盒子,送達消費者。

這個中心的“一鏡到底”服務區,負責對成交價在萬元以上的箱包進行質檢鑒別。每個包均經由兩名質檢員和兩名鑒別師“雙盲”檢測,多重鑒別后出具意見。

一款高仿GUCCI水桶包就沒能逃過這裡的“火眼金睛”。鑒別師西西對同一品牌同款包的研究鑒別達數千次。她告訴記者,縫在包內的黑標,是品牌方設置的防偽技術壁壘,制假者至今無法攻破。經驗証,包內黑標確為真標。但鑒別師仍察覺到蹊蹺,包括黑標縫制的針腳、五金配件上的字體細節等,經多人交叉鑒別再經實驗室材質化驗后,終於確認,造假廠商是把真標縫在了假包上。

潮鞋鑒別營儼然是自動化智能工廠。因訂單持續增長,倉庫啟用了全流程自動化傳輸線及輔助上下貨的搬運機器人。商品經傳輸帶流轉間,就已完成每秒27張多維度高清照的拍攝,以便存証。這裡曾先后截獲數百雙同款“李鬼”鞋。鑒別師曉鵬說,他的底氣,來自“得物”以數億次計的鑒別研究與實操。通過全球採買,“得物”擁有覆蓋鞋類、潮服、手表、手辦、美妝等13個消費品類超過1500個品牌的10萬余件商品正品樣品庫,經資料收集、數據對比、建檔、樣本拆解和檢測,已為每件商品撰寫鑒別研究報告,成為一線鑒別師實操寶典,最長一份報告超過百頁。

對手表、潮玩等無法開拆的商品,“得物”通過“透視”等方法實現無損鑒別,不惜購入掃描電子顯微鏡、傅裡葉紅外光譜儀、3D超景深數碼顯微鏡、X射線熒光光譜儀等數十種高精尖設備,以實現科研級鑒別。曾有一塊零件來自不同手表的仿制組裝表在CT儀下原形畢露,一塊和田玉的純正與否,也要讓紅外光譜儀所描繪的特定區間的波峰來輔助鑒別師給出結論。

鑒別團隊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得物”與中檢集團的專家們已聯合成立研究團隊,雙方經常針對疑難問題開展細致討論,“常常是一處細節,斟酌半天”。正是這種極致“較真”,才能讓消費者放心大膽購買,平台上動輒數萬元乃至數十萬元的訂單屢見不鮮。市經信委生產性服務業處在考察“得物”查驗鑒別倉后不禁感慨,“這裡每天數萬個流向全國的盒子,每一個都透著高質量、高附加值的上海特色。”

上涉“智造”

鑒真偽服務有力助推了時尚消費產業發展,工業領域同樣需要專業服務。

MRO,是指生產中用於維護、維修、設備運行的物料,其採購一直是制造業繞不開的痛。好比在大賣場出現之前,家庭所需油鹽醬醋、插座電線、鍋碗瓢盆等,需挨家跑不同的商店採購。MRO也一樣,那些高度零散的螺釘、緊固件等,價格不高但採購極耗時間。於是,上海開始孕育“工業品界的淘寶”。2014年,震坤行工業超市開啟產業電商業務,以互聯網和數字化串聯起上游供應商與下游企業,實現商品透明、可比價,迅速成長為國內頭部的一站式工業用品採購管理服務平台。目前,震坤行已建立1700萬SKU(最小存貨單位),累計服務10萬家客戶,客戶大幅降本增效,甚至削減了原三分之二的採購團隊。

根植於肥沃的產業土壤,上海不止有一家震坤行。在鋼鐵、機電、化工、集成電路等領域,上海產業電商佔據絕對優勢,如西域供應鏈、雲漢芯城、微譜化工等。身位領先,探索卻從未停止。就在今年7月,震坤行在太倉布局了3.1萬平方米研發與智能制造基地。

身為渠道型公司,為何上涉研發制造?董事長陳龍的邏輯是,產業電商手握數據,最清楚客戶所缺所急,“如高端緊固件仍有20%依賴進口,我們希望協同合作伙伴盡快研發出國產替代產品。又比如,對於客戶所需大量非標定制化長尾產品,我們計劃借助智能制造進行快速反應,並實現過去隻有規模化生產才能達到的成本。這就能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拓展服務的深度。”

鑽研“物性”

英雄所見略同。陳龍的“上涉”,泰坦科技已實踐數年。作為實驗室用品一站式購物平台,泰坦科技致力於鑽研“物性”,在滬皖鄂布局近500畝基地,重點攻關核磁共振分析儀等設備及液質聯用儀所用關鍵試劑的國產替代,現已創建六大自主品牌。

2007年,泰坦科技由華東理工大學學子創立,旨在解決實驗室科研痛點,2020年成為國內“科學服務第一股”。迄今,泰坦科技已服務全國工科高校及生物醫藥、材料、能源領域的院所、疾控、食藥監等客戶逾5萬家。

這類“科學服務”,看似冷門,卻貫穿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全過程,支撐著從理論假設、實驗驗証、技術應用、中試轉化到生產質控整個創新鏈,對國家自主創新而言尤為關鍵。泰坦科技創始人謝應波舉例,一家客戶中試后邁向規模生產,其中分析檢測設備的投入約需1億元。但如果沒有這1億元,客戶的質量生命線和百億元的年產值根本無從談起。

美國有科學服務巨頭賽默飛世爾科技,這家百年企業近十年來的市值已從200億美元增長到超過2100億美元。在中國,科學服務的賽道還剛剛起步,謝應波想要推出的新服務太多了。他說,國內高校院所實驗成果轉化工藝放大時成功率不高,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在於他們所用的原輔料批次間質量不穩定。當下,國內的實驗室設計較落后,新建實驗室缺少人機交互和智能化設施。“我們能否利用公司成熟的質控體系和分析檢測平台,為高校院所和企業客戶提供標准大包裝,專供中試和生產使用,以確保批次間的一致性和儲存運輸的可靠性?我們還正在自主研發設計新建智能化研發平台,實現智能實驗室的模塊化輸出,使活性化合物的篩選突破1萬次/天。讓科學家專注創新研發,這是我們能帶給他們的最好服務。”

這或許就是上海生產性服務業的志向——始終不忘自我進階迭代,不隻為撮合交易、賺取差價,更為深度賦能與變革產業。

據記者了解,本世紀初,上海總承包總集成、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等從制造業中衍生的服務已在萌芽。2008年,上海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實現4188億元,佔全市GDP比重30.06%。2009年3月,上海市經信委在全國首設“生產性服務業處”。同年,上海開始高起點規劃建設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后專門出台指引,對功能區土地產出強度設置明確要求。迄今,上海已建設45個功能區,集聚4萬余家企業、47萬員工,其中市北功能區每平方公裡營收達600億元。(記者 李曄)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