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這幾家吃吃喝喝的“博物館”,你去過嗎?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市文化旅游局介紹,不是所有叫“博物館”的都正經八百,藏著寶貝,它可能只是色香味俱全﹔也不是所有的“博物館”都想著讓你漲知識,它可能會讓你漲體重﹔上海就有幾家吃吃喝喝的“博物館”,你都去過嗎?詳見↓
01咖啡博物館
在金山區山陽鎮有家“長”在稻田裡的咖啡博物館。這裡有復古格調的咖啡館、來自咖啡帶的咖啡樹種植庄園,以及專業的國際認証咖啡師培訓。
入口處是博物館招牌式樣的收藏展示,不同年代、不同國家的咖啡器具置於架上。一側透明立櫃中還陳列著生豆,經過日晒、水洗、蜜處理等不同處理方式的咖啡豆,展廳另一側還有完整的古董瓷盤收藏。從這些陳列展示內容看,還挺有點博物館的架式~
地址:金山區山陽鎮亭衛公路2833弄555號田園度假村1號樓
02
choc choco巧克巧蔻博物館
成立於2022年1月的巧克巧蔻巧克力博物館,坐落於上海豫園,也是國內第一家巧克力博物館。進門處是一個巧克力動物園,這些栩栩如生的巧克力動物雕塑都是由3位師傅用10噸巧克力原料,包含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和白巧克力,前后花了數月時間制作而成。就連動物踩在腳下的地面都是由巧克力鋪設而成。
沿著旋轉樓梯拾級而下, 明亮的科普展示空間躍然眼前。上百種講究工藝的巧克力任游客選擇。你還能欣賞到巧克力畫廊,梵高的《星空》、《向日葵》,畢加索的《夢》等牆上挂著的畫,都是由巧克巧蔻巧克力工藝師用了4個月時間做的,就連畫框都是用巧克力精雕細琢出來的。
從可可的起源發現,到巧克力在人類歷史中的發展史﹔從可可的植物種類,到巧克力加工﹔從巧克力的特性,到巧克力的食用功效﹔在360°的互動牆上,都能得到了解。
地址:黃浦區舊校場路69號YB1-102
03
中國乳業博物館
中國乳業博物館由上海光明乳業出資興建,已開館二十余年。博物館共有兩層,一層介紹中國乳業發展史,分為古代和近代兩部分。二層以科普知識為主,奶牛是怎樣產奶的、從奶牛到牛奶經歷了哪些、牛奶加工設備是怎樣的等問題,都可以在那裡找到答案。
這裡是一個正經的博物館,陳列著從三國時期到清朝的先人制作、儲存及飲用乳制品的各類器具,還展示了我國近現代時期乳業生產的部分設施、冷卻桶、消毒桶、送奶的自行車、裝奶的玻璃瓶等物件,全面地介紹了牛奶、牧場、奶牛、乳業生產的相關知識。
地址:靜安區江場西路1550號彭浦鎮科技園內
04
零食博物館
鬆江有一家以零食為主題的博物館,也是國內首家零食博物館,匯聚了各國美味零食。場館一層展示區分為文化傳承、科普創新、美食體驗及互動娛樂四大板塊,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古今流傳下來的零食,還能了解到它們都是怎麼來的。二層展示區有各種歷史悠久做工精美的青銅器皿、漆器食盒、琺琅瓷攢盒,顯示著中國人對食物及其盛放器皿的極致追求。
零食博物館的重頭戲那就是吃零食!館裡設置了各種美食體驗環節,各類DIY項目、精品咖啡及專業烘焙課程,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來訪者參與其中,冰淇淋、棉花糖……游客可以親手體驗制作美食的樂趣∼
地址:鬆江區九新公路855號
05
可口可樂世界·上海博物館
上海申美飲料食品有限公司是目前可口可樂系統在亞洲地區最大的罐裝廠。這個博物館就是設在申美廠裡的,算得上是一個工業旅游景點。
穿過一台由老式可口可樂自動販賣機改裝的大門,進入觀光通道。隔著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可口可樂的流水線車間﹔還有各種可口可樂有關的物件、海報和資料。
你可以在整面可口可樂歷史牆上,細數可樂137年留下的每一個腳印﹔也可以看到各色珍貴的玻璃瓶,記錄著可口可樂弧形瓶的演變歷史﹔牆上懸挂著的復古畫報,把人瞬間拉回到上個世紀的“不夜城”﹔當然,還有免費暢飲的可樂,讓快樂的情緒到達頂峰~
地址:浦東新區金橋開發區桂橋路539號
參觀建議提前咨詢
06
紐約貝果博物館
中國首家「紐約貝果博物館」4月28日正式亮相上海新天地。嚴格來說,其實是間面包房,整體美式復古風濃郁,據說連桌椅都是從美國中古店淘來的。
取名叫博物館,大概因為品種比較多,店內目前有二十多種貝果,其中不乏地瓜貝果,香蔥韭菜芝士貝果,墨西哥辣椒貝果等新奇口味 。美國紅磨坊面粉,日本鳥越哥磨面粉,澳大利亞菲力奶油芝士……等原料直接寫在了菜單上。在店裡可以直接觀摩,一顆貝果從揉面到誕生的整個過程,宛如上世紀的手工作坊。
地址:黃浦區馬當路245號新天地時尚購物中心2期一層L111
07
冰淇淋博物館
坐標前灘太古裡,國內首家"冰淇淋博物館",更像是一個展覽。目前已經進入倒計時,將於5月31日閉館。
集結藝術、時尚、美食和游戲等元素的冰淇淋博物館,分為上下兩層空間,內部設立10+主題體驗場景,小哥哥小姐姐們拍照打卡很出片。除了多款Shake Shack限定口味可以品嘗,還有獨家的全球冰淇淋寶庫,為你科普世界各地冰淇淋口味的冷知識!
地址:浦東前灘太古裡木區L2層 W-L2-04
資料:市文化旅游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