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空之王》在上海路演,試飛員精神感動觀眾
《長空之王》來滬路演,試飛員精神感動觀眾
高空之上,他們一次次與死神過招
本報訊(記者 鐘菡 張熠)五一檔上海出品《長空之王》將於明天與全國觀眾見面。昨天,導演劉曉世、編劇桂冠、主演王一博等來滬參加上海首映禮,與觀眾面對面交流。《長空之王》由上海亭東影業出品,在上海立項,得到市委宣傳部、市電影局支持,促進上海電影發展專項資金資助。電影中出現的新型戰斗機,正是在上海起飛的。
“今天早上,我去了上海的一個地方,看到絡繹不絕的人在排隊,那裡不是外灘,不是東方明珠,而是中共一大紀念館。”桂冠感嘆,“上海真的是紅色革命的搖籃”。《長空之王》在上海市場受到歡迎,目前在上海影院排片居首位。
《長空之王》首次聚焦新時代空軍試飛員,揭秘最新型戰機的誕生幕后。王一博飾演試飛員雷宇,在胡軍飾演的隊長張挺的帶領下,參與最新型戰機的試飛。高空之上,他們一次次與死神過招,隻為獲取最極限的數據。不少觀眾被試飛員的精神感動,“觀影時哭了,覺得心裡充滿力量。電影讓我們意識到國防力量的進步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人冒著生命危險一步步試出來的”。
上海首映禮上,剃著平頭、膚色黝黑的劉曉世很容易被誤認為影片的軍事顧問。“我雖是學電影出身,但一直在航空系統工作,到今年7月正好15年。”在劉曉世的職業生涯中,他多次參與拍攝戰斗機、航母宣傳片。電影中,張挺帶領隊員祭拜烈士公墓的情節是不少觀眾的淚點。劉曉世透露,創作過程中,主創多次祭掃試飛員烈士公墓,既為緬懷,也是體驗生活。
《長空之王》中,有一個細節令觀眾會心一笑。戰機研發過程中,張挺與田壯壯飾演的魏總工有個約定,當兩人意見不合打賭時,輸的人要在頭上扎個小辮子。桂冠說,這一設計靈感來自採訪中的觀察,把“抓住小辮子不放”具象化表現出來,體現出工程師的嚴謹作風和生活情趣。
作為張挺帶隊的新一代試飛員,雷宇沿襲了這個傳統。“剛開始,雷宇看到兩人打賭。后來,他扎著辮子去看張隊,其實也有帶張隊一起上飛機,一起試飛的含義。”王一博說。
劉曉世是影片編劇之一,他把採訪和平日觀察到的細節寫入劇本。片中,魏總工把公式寫在煙盒上的細節,讓人物一下子鮮活起來,這也來源於採訪得來的真實細節。
如果說影片中表現的第一代試飛員是“勇氣型”,第二代是“技術型”,試飛小隊則是新一代“專家型”試飛員的縮影。王子宸、蘆鑫等演員飾演試飛小隊年輕隊員。蘆鑫介紹,在100多天的拍攝中,演員們幾乎24小時在一起,晚上收工后,還會在房間裡聊天,復盤當天的拍攝。
電影中也有對試飛員家屬的表現,從側面展現了試飛工作的危險和不易。飾演雷宇母親的姜宏波和張挺妻子的趙子琪也來到現場。影片中,雷宇等年輕試飛員來到張挺家吃飯時,張挺指著妻子說,“鄭重介紹,這是我的‘僚機’。”這句頗具浪漫色彩的台詞同樣來源於生活。片中,雷宇父母希望孩子能換一份安穩的工作,無法割舍試飛事業的雷宇說,“我不得不飛”。當時,姜宏波飾演的母親臉上一串淚珠劃過,感動了不少觀眾。“拍攝時,我看著一博的眼睛,他說這句話的時候,眼裡也充滿了淚水。”姜宏波說。
回想起那一幕戲,姜宏波仿佛又回到拍攝現場,“如果有可能的話,我也會爭取做一個試飛員,像雷宇一樣,去搏一下”。話音落下,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