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400多噸危險廢物全部貼上“身份証”
上海實現危廢處置全過程可追溯
2023年04月08日08:49 | 來源:上觀新聞

■本報記者 戚穎璞
每天,一輛輛危廢收運車駛入崇明嘉瀛公司,將來自振華重工等企業的危險廢物有序放置在指定卸料區。隻要掃描每個危險廢物包上的二維碼,其運輸時間、所含物質、產廢單位等關鍵信息便一覽無余。
崇明危廢處理“全過程、可追溯”的模式,成為上海危廢處理的一個縮影。記者從上海環境集團獲悉,目前,上海全境危廢已貼上身份標簽,涉及規模可達每天400多噸。危險廢物處理事關城市和人身安全,從收集、轉運、預處理、貯存到焚燒,全鏈路都需要嚴格管理。
危險廢物貼上的“身份証”大有文章,顯著提高了前端預接收環節安全性。
小小“身份証”的背后,有一套信息化系統作為支撐。這套危廢信息化管理系統(ERP)已做到全過程閉環,從危廢產生源頭、收集、運輸、貯存,到末端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留痕”。
危險廢物具有特殊性,在信息系統助力下,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管理日益精細化。如,不同產廢單位分級分類管理,嚴格按照“聯單轉移、專人專車運輸、預接收採樣及檢測分析、規范貯存、編制專項處置方案”流程開展,筑牢危險廢物安全合規處置“雙保險”。
同時,在末端處置上,全市危廢處置短板正在補齊。嘉定、崇明、老港危廢處置基地,以及臨港新片區危險廢物高值資源化與集約化示范基地、市公衛中心醫廢焚燒線先后落地,鬆江危廢項目正在全力建設。
不同危廢的污染物特性經過種類和重量調配,通過“回轉窯+二燃室”技術工藝進行焚燒處置,經過1100℃高溫燃燒后,煙氣、廢水排放等均達到國際最高的環保標准。通過集中焚燒,在無害化處置危廢的同時,能夠有效地減容85%以上,剩余焚燒殘渣、飛灰則通過填埋處置。此外,危廢焚燒還能實現發電上網,一噸危廢焚燒產生熱能可發電400千瓦時。
(責編:王文娟、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