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唐代服飾復原展在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驚艷亮相

人民網上海3月29日電 3月28日,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春季)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帶來的“回望本來·錦衣霓裳——唐代服飾復原展”在博覽會北館國風服飾展區精彩亮相。
五千年輝煌燦爛的中國服飾歷史是“國風”時尚的文化之根,其中唐代服飾歷來備受民眾和設計師們的關注。可惜的是,由於唐代至今已經相隔千年,留存的實物極少,對於唐代服飾的印象往往來自過去的文字、圖像和考古發現,更多的是對唐代主題影視劇中的衣著感受。
此次“回望本來·錦衣霓裳——唐代服飾復原展”展出的五套唐代服飾復原展品,是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聯合學校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理論部以及社會力量,從新城長公主墓壁畫、趙逸公墓壁畫、敦煌莫高窟第9窟壁畫、懿德太子墓壁畫及胡人牽駝俑等考古發現出發,力求原汁原味,經過多次調研,結合諸多史料得到的研究型復原成果。
初唐、中唐、晚唐女裝
其中,展出的三套女子服飾,展示了唐代女子服飾的流變過程。唐代女裝的基本構成為裙、衫、帛。初唐女裝上襦合身,長裙及地,如此著裝顯得簡便干練。盛唐時期,女性風姿以健美豐碩為尚,這種新趨勢也反映到服裝樣式上。隨著“褒衣博帶”的華夏傳統審美再次回歸,服裝款式日趨肥大,制作裙幅多、裙擺寬大曳地的裙子耗費奢靡,以至於政府不得不頒布政令加以約束,但收效甚微。
初唐胡服
唐代圓領袍
展出的兩套男裝中,既有幞頭加圓領袍服的典型裝扮,也有胡服胡帽的異域風情,讓大家領略唐代開放多樣、兼容並蓄的時尚觀念。胡服沒有森嚴的等級性,裝飾自由、舒適靈活,男女同服,在初唐、盛唐時期流行。此次展示的胡服是當時西北各族胡人所穿著,翻領、窄袖、束腰長袍,袍及膝下,下穿長褲,腳穿革靴,有別於漢人服飾。
現場觀眾看到這些唐服后,感慨道:“我們仿佛看到了古人在‘霓裳羽衣曲’中的著裝,也知道了唐人愛穿的胡服是什麼樣,又一次被古人的智慧與審美深深吸引。”
據了解,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定位於做中國優秀的紡織服飾文化傳承者和當代服飾時尚守望者的角色,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本次展覽是對新時代中國服裝業以時尚為引領的文化呼應。在提到復原宗旨時,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長卞向陽表示,回望本來才能面向未來,本次展覽呈現了跨越千年的國風之美,期待觸發守正創新的國風激情。(徐小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