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上海市人大代表汪泓:重心向下,看老百姓臉色辦事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黃曉慧
2023年01月13日16: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月12日上午,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第二天,與會代表們聽取關於《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草案)》的說明。從1993年起,已連續七屆履職上海市人大代表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一絲不苟做著筆記,不僅因為這是本次大會唯一審議的條例草案,更是因為去年一年,她多次參加市人大組織的立法調研,進社區聽取居民的意見,哪些公共設施對殘障人士不友好,哪些公共場所讓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出行受阻,應該如何改進……

汪泓代表把這些意見和感受寫進自己的建議,“一個城市對殘疾人的關愛,體現了這個城市的文明程度。這兩年,因為暫時性的腿疾我也過上了輪椅生活,親身體驗到各種受限和障礙,更加支持力推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草案)能盡快通過立法實施。

汪泓代表講述履職故事。黃曉慧攝

汪泓將自己的市人大代表履職生涯分為三個階段,從大學的學者到區裡黨政領導,再到學者。1993年首次當選上海市人大代表時,汪泓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任職,“當時完全是站在學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提的大部分建議都是校園圍牆內的事,有些難免過於理想化”。

2011年起,汪泓任上海市寶山區的黨政領導,“身為黨政部門干部的人大代表,不大可能自己給自己的部門提建議,更多的是在現場接受人大代表質詢,聽代表們的建議,回去改進提高工作。同時,也對經濟社會的復雜性、系統性,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汪泓坦言,職務和角色的改變,使得履職方式發生了變化。但她一直保持著勤下基層的習慣,2020年曾在8個月裡走訪了近千家基層企業,現場回應企業訴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兩年多前,汪泓再次回歸學術機構,擔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既有學術研究理論又有社會實踐經驗,她的履職經驗更加豐富,能站在“國家戰略全局思考上海的問題”、能充分考慮建議在社會層面的可操作性。社會角色的多樣化,給她帶來截然不同的履職經歷,貢獻出越來越多切中社會熱點的高質量建議、議案。這麼多年下來,唯一不變的是她一貫堅持的“人民代表就是要為人民講話,為群眾謀福利”。

汪泓相信,隻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體察身邊人、身邊事的有心人,就總是有好的建議和議案誕生。她發現,家裡59歲的家政阿姨糾結要不要在老家安徽一次性交納6萬元辦理養老保險,“上海作為超大型城市,吸納了大量的農村鄉鎮勞動力就業,但這一龐大群體中的很多人沒有養老保障,將來他們回到農村養老,沒有養老金,怎麼辦?”

同時,她還關注到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平台經濟勞動者和靈活就業人員存在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保障水平較低等問題,很多平台經濟企業的總部在上海,業務輻射全國,創造了幾千萬個就業崗位,但他們的社會保障沒有跟上。為此,除了履行市人大代表職責每年向大會提建議議案,她還不厭其煩地在公共媒體上多次呼吁上海健全和加強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的社保體系建設,引起了上海市相關部門的重視,2022年2月,滬八部門聯合出台《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意見》,聚焦上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突出問題,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機制。

這一次,汪泓帶來6份建議,既有持續跟蹤研究了20多年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有“進一步完善上海生育、教育、養育支持政策的力度”等針對當前堵點難點的議題,更有專題調研后提出的“上海打造新賽道風口的‘核爆點’的對策”、“上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能級”等戰略性建議。

別人問她,為什麼總能產出回應熱點的高質量建議、議案?

她坦率地回答:“無他,就是重心向下,多下基層、多和群眾打交道,看老百姓的臉色辦事。”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