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誰是安全生產“第一殺手”?事故起於毫末,責任重於泰山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巨雲鵬
2022年12月13日16: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2月初,應急管理部從各地嚴肅查處的舉報案件中選取並公布5起安全生產領域典型案例。

在群眾舉報的案例中,有煤礦從業人員培訓造假、爆破管理不規范,有企業非法儲存危險化學品、毛絨制造加工企業生產加工現場到處有粉塵,還有礦井發生人員天井墜亡事故后涉嫌瞞報……相關責任方均被嚴肅查處。

在12月7日召開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會議上,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指出,要守牢安全底線,全力維護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確保城市安全有序運行。緊盯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消防、電力、燃氣等重點行業領域,加強風險排查整治,及時消除各類隱患。

大江東工作室梳理了一批安全生產事故和案件,深切感到,對於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來說,安全生產這根弦,時刻不能鬆懈。

高空墜亡人數佔比高達四成

從統計數據看,上海安全生產事故情況呈向好趨勢,連續3年生產安全死亡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

在對工礦商貿、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生產經營性火災、水上交通、農業機械、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漁業船舶等各類生產安全死亡事故的統計中,2019年上海全市的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比上年分別下降22.64%、26.26%,2020年比上年分別下降10.74%、6.70%,2021年比上年再分別下降5.91%和8.78%。

記者從中發現,近3年死亡事故中,高空墜落、觸電、物品打擊排名靠前,特別是高空墜落是上海安全生產“第一殺手”,死亡人數佔比在40%左右。

事故一般是怎樣發生的?從上海市應急管理局披露的一份關於S公司高墜事故的調查報告中,可窺一斑。

2021年11月20日18時左右,S公司發生一起高處墜落事故,1人死亡。

事故調查現場圖

當天,S公司架子工馮某、李某某根據作業班組長羅某某安排,到一平台搭設焊縫腳手架及樓梯通道腳手架。馮某負責搭設,李某某負責傳遞材料。作業至18時左右,因現場缺少一根2米左右的腳手鋼管,馮某要求李某某到附近找一下,李某某離開作業點。約5分鐘后,李某某被發現躺在作業點下方平台上,被送至醫院搶救,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事故調查組發現,李某某出事前工作位置的腳手架,前一天進行過拆裝,因工作需要拆除了防護欄杆,雖進行過恢復,但不符合規范。羅某某在事故當日上午檢查時發現南側防護欄杆缺失﹔東、西、北側的防護欄杆均未按規范設置雙層,隻有高度約1米的橫杆﹔底部無踢腳防護板。羅某某僅在南側約1米高位置補了一道橫杆后離開,未修復其他不規范。

事發防護欄杆不符合搭設規范,未起到應有的防護作用,是事故直接原因。

在虹口區檢察院偵辦的一起重大責任事故案中,2019年12月13日上午,被告人馬某、李某違反安全管理規定,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動火作業監護人擅離職守,在某油酯公司酯交換車間三樓平台電焊動火作業,焊渣濺落在下方途經的兩輛挂平板貨車上裝載的食用油堆垛中,使食用油外包裝紙箱發生陰燃。

這些食用油被裝卸至一建筑雨棚下后起明火,火勢蔓延至裝滿了食用油的該建筑內部,繼而迅速擴大至附近建筑,致該廠區5個倉庫及庫內存放物品基本燒毀,3個倉庫局部受損。事故造成廠區內直接經濟損失2884余萬元,其中建筑損失1713萬元,儲存貨物損失1171萬元。

這些事故顯示,在施工作業尤其是高空作業中,事故往往始於毫末,一點疏忽大意、不規范操作,導致的可能就是生命和財產的巨大損失,令人警醒。

督促企業充分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靜安區檢察院針對生產安全召開新聞發布會。資料圖片

作為上海中心城區,靜安區檢察機關對近6年來該區危害生產安全刑事犯罪作了盤點。

從涉案領域來看,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家裝領域。近九成案件與此相關,主要為高處墜落和觸電,佔比高達70%。過半事故發生在居民小區,對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影響較大。

從涉案原因來看,主要系無資質承攬項目及無証作業。八成案件中企業存在違規分包、轉包,或者無相應資質和生產條件卻違規承攬等違法違規情形。無証作業或指揮他人無証違章作業佔比高達94.4%。

“案件原因涉及事故單位及施工人員缺乏相應許可或從業資質,施工人員違章或冒險作業,施工時缺少安全防護措施或未使用符合標准的勞動防護用品,當事人安全意識淡薄等多重因素。”靜安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張忠平說,從犯罪主觀方面來看,這些案件主要為過失犯罪且均系多因一果,案件數量雖少,但后果往往是人員傷亡,非常嚴重。

在虹口區檢察院披露的另一起案件中,上海某建筑安裝有限公司安全員張某甲、安全巡視員彭某及上海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信號工張某乙於2016年3月在上海一電梯井內實施筒架提升作業,無証從事建筑起重信號司索工作。

他們未按照專項施工方案進行4點平衡吊裝,違反規定在筒架內人員未撤離情況下指揮起吊,當日16時35分因筒架被卡,起升載荷陡增,致使2根吊索鋼絲繩先后斷裂,筒架從電梯井內墜落至地面層,在筒架內操作的4名工人隨筒架一同墜落死亡。

虹口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孔雁介紹,辦理案件的同時,針對涉案企業普遍存在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缺漏、安全生產觀念淡薄、管理責任落實不嚴、安全檢查不到位等問題,他們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優勢,督促企業充分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升安全生產硬件水平,配備具有相應資質的從業人員,加大員工培訓教育。

系統治理“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現象

今年上半年,為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國務院安委會制定了“十五條硬措施”。上海逐項任務分解,結合實際,制定了可操作性強,具有“全、廣、嚴、多”特點的“上海78條”,重點聚焦建筑施工、消防、人員密集場所、電力、燃氣等重點行業領域的風險隱患。

上海市安委會近期又制定了今冬明春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方案,要求對包括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水上交通、鐵路交通、消防、煙花爆竹、建筑施工、特種設備等16個重點領域在內,在全市所有地區、所有行業領域、所有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和人員密集場所,開展全面、深入、徹底的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實現“全覆蓋”。

上海市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工作部署會議提出,要堅持系統治理,通過依法治理、科技賦能、群防群治,堅決改變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有效提高風險監測、識別、預警能力,形成人人關心安全、人人注重安全、人人享有安全的社會氛圍。

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也在積極介入安全生產工作。

靜安區檢察院走訪調研注意到,安全生產形勢面臨建筑施工與家裝領域安全風險突出、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力、高危作業人員安全及法律意識淡薄等隱患。案件辦理中還存在事故調查報告的法律屬性不明確、行刑銜接不到位等難點。

“能動履職,以檢察建議促進安全生產溯源治理。運用數字化手段深入剖析、排查事故原因和隱患,針對共性問題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建立多部門參與的信用懲戒體系,壓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張忠平說。

“參與社會治理是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責的延伸,辦理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是檢察工作的目標。”孔雁表示,接下來虹口檢察機關將進一步立足檢察職能,強化打擊危害安全生產犯罪的力度,同時開展與區應急管理局在安全生產領域的常態化合作,完善行刑銜接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發揮立案監督職能,著力解決安全生產事故中存在的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罰代刑等問題。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