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探尋百年福州路,"上海文化第一街"的歲月沉澱

2022年11月04日16:39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記憶】建筑可閱讀:探尋百年福州路,感受“上海文化第一街”的歲月沉澱

提起上海的福州路,你會想起什麼?數不清的各類書店,還是吃不夠的各類美食?除了這些,這條百年馬路上的許多老建筑也都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今天,我們一起去探尋下!

福州路一覽

“海派文化”在此發展

曾是圖書出版業的中心

“四大報紙”從這裡走出

福州路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初辟筑,僅限於外灘至河南路一段。初名布道路,1856年延伸到第二跑馬場(今湖北路),1864年又拓展到泥城浜(今西藏中路),1865年被正式命名為福州路。二十世紀初數十家書店在此開業,使得這裡成為了一條聞名遐邇的文化街。

主要建筑一覽

申達大樓

(福州路89號,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申達大樓原名中興銀行,位於福州路與四川路轉角,大樓由前樓、后樓和連接體三部分組成,前樓六層,房屋平面形式呈L型,建筑立面簡潔,街道拐角處為弧形牆面,總體具有現代建筑風格,屋檐、腰檐、門窗等處為古典主義裝飾風格。

都城飯店

(福州路106號,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都城飯店於1934年建成,佔地面積1331平方米,建筑面積10540.2平方米,鋼框架結構體系,地下1層、地上14層,建筑高度49.98米。大樓八層以上台階式退台形成高聳感﹔底層沿街外牆採用花崗石飾面,主入口及建筑頂層、塔樓檐部等處有典型的裝飾藝術圖案,是帶有裝飾藝術元素的早期現代建筑風格的高層旅館建筑。

天蟾逸夫舞台

(福州路701號,黃浦區文物保護點)

天蟾逸夫舞台的前身為大新舞台,始建於1925年,座西南朝東北,建筑為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門樓外立面為米白色水刷石及仿石劃格,造型簡潔,具有裝飾藝術風格。天蟾逸夫舞台是上海歷時最為長久、最具規模的戲劇演出場所,前身為天蟾舞台。“天蟾”得名以來,南北名伶巨匠對這魅力無窮的舞台情有獨鐘,以至梨園有“不進天蟾不成名”之說。

外文書店

(福州路390號,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外文書店為一幢建於1930年代的紅磚大樓,古典的外牆搭配紅磚綠葉,曾是世界書局的舊址。1950年4月12日,國際書店上海分店在此成立,1958年更名為上海外文書店。

資料:市文化旅游局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