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海上壹周︱抗疫40天,我們期待一個拐點

馬作鵬
2022年04月09日11:48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上行下達,申城要聞盡在把握﹔每周品讀,城市活力一目了然。人民網上海頻道時政觀察欄目“海上壹周”,歡迎關注。

上海全市已經與此輪疫情纏斗了40天。

4月2日,孫春蘭副總理抵達上海調研疫情防控工作﹔全國有10多個省市和解放軍援滬醫療隊和採樣檢測隊來滬增援,支持上海開展疫情處置和醫療救治工作。

面對每天不斷增長的感染病例數字,面對9天以上的封控期,這座城市期待著拐點盡快到來。

抗疫第40天,疫情最新情況簡要匯總如下:

1、截至4月8日24時,上海累計本土確診病例5800例,尚在醫學觀察中的本土無症狀感染者141808例,重症病例1例。

2、4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顯示:此輪疫情已波及全國29個省份,總體呈現流行范圍廣、規模性疫情與散發疫情交織、外溢病例及續發疫情多發等特點。

3、推進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應治盡治﹔開展社會動員,千方百計、多管齊下保障居民生活物資供應。

4、世博展覽館、新國際博覽中心、花博會復興館、臨港洋山特保區隔離救治場所已交付投用,國家會展中心隔離救治場所正在加快建設,計劃今天起分批交付。

疫情下,遠眺上海陸家嘴。張磊攝

“四應四盡”落地上海

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從吉林趕赴上海調研疫情防控工作。

在吉林市期間,孫春蘭每天召開專家座談會分析研判疫情形勢,每晚視頻調度各區縣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推動實施社會面“清零”行動,集中資源力量對疫情較重的船營、昌邑、高新三個區發起總攻,推進流調排查、“四應四盡”、社區封控、服務保障等綜合防控措施落到實處。

孫春蘭副總理來到上海后,同樣強調了“四應四盡”。

孫春蘭副總理強調,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態度堅決果斷,行動迅速有力,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加緊推進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應治盡治,有關部門要發揮各自職能和專業優勢,調集檢測能力、醫務人員、防控物資等資源力量,強力支持上海防控工作,同心協力盡快打贏這場大仗硬仗。

在接下來的一周中,孫春蘭副總理先后前往核酸採樣點、封控居民區、集中隔離點和市大數據中心、港口,實地察看社區管控、風險人群轉運、方艙醫院建設運行救治情況,看望慰問援滬醫療隊伍。

在理順全鏈條工作流程,高速度高質量開展疫情防控和生活服務保障工作方面,作戰思路已經十分清晰。

再部署,再落實

過去一周裡,上海市領導對疫情防控社會動員和生活物資保供工作進行再部署再落實。

4月3日,上海市委常委會提出,在壓實責任在“全快嚴”上下更大功夫。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實地檢查生活物資供應保障情況。上觀新聞圖

4月4日、5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先后實地檢查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資供應保障情況、方艙醫院建設和生活物資保供情況,看望慰問馳援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的各方醫療隊伍。

4月6日召開的做好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上,上海市委、市政府對疫情防控社會動員和生活物資保供工作進行再部署再落實。

4月7日,上海市長龔正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建設現場檢查疫情防控工作。

龔正指出,當前上海疫情防控面臨異常嚴峻的形勢,各項工作都必須要緊鑼密鼓、馬不停蹄,要以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態度投身工作,把擔子挑起來,把責任扛起來。要確保風險人員即查即轉、應轉盡轉、日清日結,全力加快陽性感染者收治、密接者轉運隔離,做好篩查、轉運、收治的系統工作,實施分類救治,防止脫節阻滯。要加強對隔離收治人員的信息告知,優化服務管理,贏得市民群眾支持配合,讓大家更加安心、放心。

直面“動態清零”

當下,2500萬上海市民正在面臨這樣一個現實情況:上海市疫情還在高位運行。

靜態運行已超過一周的上海,醫療資源、生活物資保障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很多人都在提出疑問,面對傳播速度極快、毒力下降的奧密克戎毒株,如此封控究竟是否適合上海?

4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明確:要始終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

《解放日報》4月9日第二版刊文指出,“一旦動搖了‘動態清零’方針,極有可能出現更為復雜的疫情狀況。

上述報道援引上海醫學免疫學專家觀點稱:“動態清零” 仍是控制疫情最經濟最有效防控策略,隻有做到“動態清零”才能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防控效果,大幅降低重症率和致死率。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黨委書記鄭軍華。曹俊杰圖

文中提到的免疫學專家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黨委書記鄭軍華,目前正擔任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總指揮一職。

鄭軍華在接受《解放日報》採訪時表示,根據在方艙醫院的患者情況來看,病毒增殖力很強,仍具有散在、聚集、隱匿特征,與新冠病毒此前的亞型毒株都不一樣。而此外的兩大難點在於,上海擁有2500萬人口,社會流動性極高﹔全球學界對於BA.2毒株的具體傳染力、出現的后遺症等循証証據認識都不充分。

他指出,此輪疫情中,已經有一例重症患者,正在治療中。方艙醫院內,兒童、老年患者並不少見,此類人群最易發生病情變化,“如過敏性哮喘的新生兒,如本就需要長期治療的心腦血管、腫瘤、血透患者,一旦疊加病毒感染,則容易導致重症危險。”

他尤其提到,方艙醫院內以家庭為單位的感染者並不少,“青壯年人群恢復較快,但孩子、老人的感染也會為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直面“動態清零”,是必然,也是使然。

“最后100米”的焦慮

封控期逐漸拉長,生活物資保障成了眼下的焦慮。

4月9日上午10:00,有記者在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向上海市商務委主任顧軍發問:“有些重點區域封控已經一個月了,保供是個大問題,市民繼續反映網上搶菜難、送不到,這些問題怎麼解決?”

顧軍回應,上海市民反映較多的搶菜難、送不到,主要還是末端配送承受著較大的壓力。有些小區已經封控一個月了,居民生活物資需求從主副食品拓展到了日用品、防疫物資、基本藥品。老人、婦嬰等特殊人群也都有急迫的保障需求。保供的節點、網點、人員、運力還有待進一步恢復,最后一公裡和最后一百米矛盾比較突出。

連日來,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中,有關生活物資保障、老年人買菜、低風險地區生活物資供應企業恢復運行、封控區米面糧油保障的建議和訴求已經逐漸高於就醫、防疫需求。說明市民生活保障已經成為一個需要更加引起重視的問題。

群眾關於生活物資保供的留言(部分)。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截圖

疫情封控期間保供,難在群眾,也難在基層一線。

上海下轄16區215個街鎮,超6000個居(村)委會,面對2500萬人口的國際化都市,基層一線工作人員的辛勞實在前所未有。

按照上海市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之和計算,一名基層工作者開展工作時往往需要面對成百上千的人,甚至更多。

一位街鎮工作人員透露,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上海市的基層同志就一直處於高壓、滿負荷狀態。疫苗接種時走街串巷宣傳發動市民﹔逢年過節放棄闔家團圓走上崗位堅守﹔面對零星散發的疫情更要通宵不眠配合流調轉運。

事實上,如今不少街鎮的基層同志已面臨“子彈快打光了”的困境。

上海市商務委主任顧軍表示,市裡已經要求各區要以社區為單位,建立由社區干部、物業人員、志願者和其他專業人員組成的生活物資保障社區服務隊伍,做好最后一百米到家服務。街鎮、社區要為服務隊伍提供防疫物資保障。

2500萬市民生活物資保障工作,上下還當群策群力。

40天抗疫,上海翹首盼望拐點盡快到來。

(實習生楊晨陽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編:馬作鵬、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